再现性艺术的突出特征是客观性。再现性艺术是将客观社会中的人或事物真实地再现在作品中的艺术,它着重于反映对象的客观特征,真实再现客观世界,从而对其重新表达,蕴藏着艺术家们的思想情感,也体现了他们高超的绘画技巧,给人一种昨日重现的震撼感。
艺术是一种非常模糊的概念,而再现性艺术指的是将客观社会生活中的人物和事物,真实地再现在作品中的艺术,也就是说再现性艺术着重再现性方面,它的再现性体现在物体艺术、地景艺术、装置艺术等方面,具有客观的再现性。
在线性艺术更着重于反映对象的客观特征,真实地再现客观世界,从而对客观世界进行重现,表达艺术家们的情感思想,同时体现其美术技巧,在线是西方艺术中的传统手法,在绘画音乐雕塑等方面都有体现。
除了再现性艺术之外,还有表现艺术,表现艺术侧重于对内部主观世界的表现,通过内部主观世界间接或曲折的表达外部客观世界的艺术理论、艺术创作统称为表现论及表现新艺术,也就是说,表现性艺术更侧重的是对内心、对外界的加工表达,而再现性艺术更侧重的是对往日真实事件的重现。
汉字的特点(一)
每个民族在经历了不同的历史时期后,都会有自己独特的文化形式,在其沉淀之后,便会形成各自的民族文化。中华文化是唯一一个在古文化中延续下来的文明,在它的传承和发展过程中,汉字作为它的载体,有着不可磨灭的功劳。它自身的特点也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
1、再现性。
这个特点是指它可以再现一部分东西的形象和特征,例如:山、水、日、月等。80%以上的汉字是用象形、指事、会意、形声等造字方法造出来的,由于汉字的这种独特性,我们可以轻易理解某个生僻汉字的意义,它是有规律可循的,在我们不认识这个字的情况下也能轻易猜到其大致涵义。这样我们在遇到上千年前文献中的汉字时也可以大致了解。汉字的这一特点在文化的传承中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2、浓缩性
中国的古书能用最少的文字记载最多的信息量,就在于汉字的浓缩性,单个的汉字符号中往往包含着巨大的社会信息量。从古文中这一特点表现的尤为明显。以孔夫子的《春秋》为例,其中仅是描写人的死去就有多种说法,“帝王之死”为“崩”、“诸侯之死”称“薨”、“大夫之死”和“平民之死”分别称之为“逝”和“死”。这个概念的不同表述方法,蕴含了大量丰富的社会意义。在各国语言中,汉字的表达是最为简洁的,联合国的文件常常要用英、法、西班牙、中文等不同文字翻译成多个版本,同样的文件,中文版永远是最薄的。
3、联想性
汉字还具有表义能力,有些汉字像幅图画,在看到的瞬间就能联想,例如“家”字,上有“房”(宝盖头),下有“财”(“豕”代表财富),意在说明一定的物质基础是组建一个家庭必不可少的因素。文字通过这样的联想性可丰富内涵,使之鲜活灵动。这是汉字本身的魅力,同时也是体现中华传统文化魅力必不可少的重要部分。
除了这些特点,汉字还有更耐人寻味的魅力,下篇文章我们继续。
以上内容由秉仁书院小白老师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