泡泡玛特的生日是11月17日。泡泡玛特是成立于2010年的一个潮流文娱品牌。泡泡玛特模仿了日本扭蛋玩法,主要进行盲盒售卖,跨界多IP联合,泡泡玛特利用了消费者喜爱收集的心理,将艺术和潮流融为一体,极具收藏价值。
泡泡玛特的生日是11月17日。泡泡玛特是2019年成立的一个文化娱乐品牌。它围绕了艺术家挖掘,潮玩文化,IP孵化以及消费者触达等四个领域开展运营。它的主旨是“创造潮流,传递美好”,致力于打造覆盖潮流玩具全产业链的运营平台。
泡泡玛特模仿了日本的扭蛋玩法,主要进行盲盒的售卖,联合了多个IP,比如迪士尼,Hello Kitty等。它推出了不同系列的盲盒。为了提高消费者兴趣,吸引消费者购买,它还专门设计了没有图片的隐藏款手办。
泡泡玛特充分发掘了一部分消费者喜爱收集并且热衷于时尚的心理,将艺术和潮流巧妙地融为一体,让盲盒不仅具有收藏价值还具有社交价值。它的主要消费群体就是18-35岁的年轻人,让小小的玩具变成了一件件艺术品。
小小盲盒,市值千亿!成年人的玩具到底有多赚钱?
小小盲盒,市值上千亿!
年轻人对潮玩、对盲盒的热爱,把泡泡玛特推上了市,成了“潮玩文化第一股”。
难道说现代人不缺物质享受,开始追求更高层次的精神载体了吗?
也是,泡泡玛特的吸金能力不容小觑,仿佛面对精神类的消费,所有人都会变得无比慷慨。潮玩品牌爆火的背后,做成年人的玩具到底有多赚钱?
十年磨一剑,谁能想到一个小小的盲盒,让泡泡玛特从一个杂货格子铺,做到中国最大的潮玩公司。
如今回看泡泡玛特的崛起历程,依然充满惊叹,没想到王宁在一个不起眼的市场里做出了千亿市值。
不过,这上千亿的市值?泡泡玛特靠何支撑,业绩、概念、盲盒或是IP?下面我们来揭秘一下盲盒背后的暴利生意经。
壹
今日,潮玩文化第一股正式诞生!
12月11日,国内潮流玩具公司泡泡玛特正式登陆港交所挂牌上市(09992.HK)。
上市当天,开盘价77.1港元,较发行价38.5港元涨幅超过100%,按此计算泡泡玛特市值1065.2亿港元。
收盘价报69港元,市值953.3亿港元(约804亿元、123亿美元);期间股价最高上涨到81.75港元,市值约1130亿港元(约954亿元)。
值得一提的是,这是其2019年从新三板退市后,再次杀进资本市场。
三年前的2017年1月25日,泡泡玛特曾挂牌新三板上市,但是2014年到2016年连续三年亏损,最终于2019年4月遗憾摘牌。退市完成前,泡泡玛特市值为20亿元。
“玩塑料小人的女人绝不认输”!这句话,曾流行于泡泡玛特各二手交易粉丝群,疯狂的盲盒爱好者,以抽到隐藏为最终目标,59元一个的塑料小人掏空了他们的钱包。
也正是这样的疯狂,让泡泡玛特这家公司在成立5年后扭亏为盈,甚至成为资本的“热流”,让盲盒顺利出圈,一切皆可“盲盒”。
泡泡玛特上市首日356倍超额认购、市值近千亿元,多数人还是低估了“盲盒第一股”的受欢迎程度。
在盲盒爱好者的圈子里,花钱上万的人大把存在,有人刚入坑3天,就花了3000块,有人计算后才发现,砸在盲盒上的钱已足够买一辆中等价位的汽车。
这么说吧,Z世代们拆盲盒抽Molly的样子,像极了当年大家在学校里开干脆面集水浒卡。
如果说几年前,“盲盒”还是一个小众词汇,那么现在,看看泡泡玛特线下门店的热闹,看看其天猫旗舰店59元一次的抽盒机月销量超10万单,就知道盲盒不仅出圈,而且大火。
也正是这一股风潮也把背后的潮玩公司泡泡玛特推上了资本市场。
贰
在外界看来,近年来以Molly、Pucky、Dimoo等各类IP受到Z世代消费者欢迎的泡泡玛特,站上盲盒风口大行其道,实际上这是一家已成立10年的公司,最初的产品形态与盲盒并无关联,潮玩也不是新事物。
就在不久前的11月17日,泡泡玛特刚刚度过了它的十周岁生日。这是近年来创投圈一个备受瞩目的成长案例。
泡泡玛特的创始人叫王宁,出生于1987年。2008年5月13日,还在读书的王宁就和几个同学一起开了一家杂货铺店,做格子铺。
某种意义上,泡泡玛特的诞生充满着偶然性。
2009年,22岁的王宁从郑州大学西亚斯国际学院毕业,经过一年的历练,王宁有了创业开连锁零售店的想法,可卖些什么呢?
有一次香港旅游时,王宁注意到一家名叫LOG-ON的潮流零售连锁店。
这个连锁店里集结了世界各地最新商品及大量潮流特色玩意,丰富有趣的同时也传递着潮流先锋感。受到启发,王宁和团队也由此找到了自己的创业方向:像超市一样售卖潮流产品。
2010年11月,在北京中关村欧美汇购物中心的一个小角落,泡泡玛特的第一家店落成。可以说,王宁当时做的是一个让人直呼“看不懂”的生意,屡屡受挫。
泡泡玛特最初几年销量平平,潮流玩具、文具、创意家居,泡泡玛特都有卖,但缺乏特色和方向。
2012年后,王宁开始做减法,砍掉不赚钱的品类,门店经营才逐渐步入正轨。直到2014年前后,王宁才开始将产品重心集中到潮玩领域。
叁
其实,潮玩和盲盒都是舶来品。
所谓“潮玩”,是潮流玩具的简写,英文名是Art Toy,"Art"要比中文的“潮”更为精确一些。
潮玩也叫设计师玩具。兴起于上世纪90年代的日本和中国香港,设计师们将自己的艺术风格和理念融入产品中,具备较强的艺术品特性,被小众群体用作展示与收藏。最早的玩家以男性为主,潮玩的属性更偏“潮”,而不偏“玩”。
而盲盒正是潮玩的一个细分品类。
所谓“盲盒”,消费者在购买之前是“盲”的,并不确定购买的是哪一款商品,随机抽取,有可能会抽到普通款,有可能抽到隐藏款。对于消费者来说,这会带来小确幸式的惊喜感。抽中之后还可以发个朋友圈,主动成为产品的“自来水”。
转折发生在2015年,泡泡玛特代理日本超人气娃娃Sonny Angel的盲盒产品,也是第一次将盲盒的概念正式带入中国。
这款日本IP玩具产品的销售额快速增长,单个玩偶可以占到整个门店三分之一的销售收入。这让王宁意识到,IP玩具可能是个******的爆款。
自此,王宁将业务聚焦于潮玩零售与潮玩IP的孵化。2016年4月,泡泡玛特与Molly创作者、来自香港的王信明先生签订独家授权协议。
之后,泡泡玛特推出了首款Molly十二星座盲盒,结果一炮而红,销量暴涨。盲盒不仅仅是一种售卖形式。对潮玩来说,盲盒更像是一种杠杆,是一种销量放大器。
2017年靠Molly成功扭亏为盈拿下1.8亿元营收,转型后的泡泡玛特驶入了一条飞速发展的快车道。
2017到2019年,泡泡玛特营收分别为1.58亿、5.14亿、16.83亿,增速之高令人咋舌;
然而净利润方面,更惊为天人。2017至2019年净利润分别为156万、9952万、4.51亿。两年时间,净利润激增近300倍。
2020年上半年,公司总营收8.18亿元,比上年同期的5.434亿元增长50.5%。泡泡玛特营收利润暴涨的同时,也迅速吸引了众多资本的青睐。
数据显示,泡泡玛特至今为止一共完成了8轮融资,投资方有启赋资本、华强资本、黑蚁资本、金慧丰投资、正心谷创新资本和华兴新经济基金等。
肆
在资本的助力下,历经十年坎坷,王宁的泡泡玛特已逐渐成长为中国最大且增长最快的潮流玩具公司。
截至2020年6月30日,泡泡玛特有360万名注册会员。公司运营93个IP,包括12个自有IP、25个独家IP及56个非独家IP。其中,自有IP包括Molly、DIMOO、BOBO&COCO、Yuki等。
王宁本身,这位只有33岁的创始人不仅实现了彼时立下的目标,同时也收获了巨额的个人财富。根据泡泡玛特最新市值,王宁身价近500亿港元(约420亿元)。
虽无远虑必有近忧!在泡泡玛特爆火的背后,成年人的潮牌玩具到底能走多远?
作为潮流文化公司,不能保证并保持设计出来的产品都受到消费者的青睐,企业创收过度依赖于头部IP,业务重度依赖品牌形象,业内对其未来能否撑起如此高的市值存疑。
虽然财务数据显示这是一家极为赚钱的公司,毛利率能到65%,不过潮玩的收集需求是真需求还是伪需求,泡泡玛特会不会跟当年的水浒卡一样最终成为“泡沫玛特”?
投资者对泡泡玛特的看好,也仅仅是因为看到了盲盒及潮流玩具市场逐渐涌现的巨大商机及发展空间。
潮玩大市场的背后,Z世代崛起。随着90后00后成为社会主流消费群体,他们更愿意为自己的兴趣买单,潮流文化也通过各种社交渠道突破次元壁,跻身主流文化。
国金证券分析认为,目前潮流玩具市场已达到207亿元规模,未来五年预计增速为29.8%,而随着渗透率的提升,未来三年潮玩行业600亿元的规模可期。
值得一提的是,泡泡玛特的市场表现也令更多人看到盲盒及背后潮流玩具市场的红利,由此选择在此布局的资本也越来越多,使得泡泡玛特也将迎来更为激烈的市场竞争。
如何支撑人们对自己产品的持续喜爱,而非一时好奇,相信是泡泡玛特未来需要更多思考的事情。
盲盒,除了冲动消费外,刺激感、未知感、惊喜感、成就感,同样也是关键所在。
毕竟,上市也代表着新的历程才刚刚开始而已!
参考资料:
北京商报《总市值达千亿港元 泡泡玛特如何走出下一步资本路》、
投中网《85后创始人身价超500亿!泡泡玛特IPO暴涨100%》、
豹变《靠卖盲盒一年收入16亿,泡泡玛特的潮玩生意到底能火多久?》、
创业邦《泡泡玛特敲钟!上市首日高开超100%,这家潮玩公司凭什么值1000亿港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