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垃圾分类将在2020年之前被全面施行,2019年5月29日召开十五届人大常委会,提出大力促进垃圾分类工作的进行,垃圾分为厨余垃圾、有害垃圾、其他垃圾以及可回收物,对于拒绝改正的个人以及单位进行罚款。
北京垃圾分类在2020年之前全面湿性,5月29日在北京市召开了十五届人大常委会第十三次会议上,提出大力促进垃圾分类工作的进行。
北京垃圾分为厨余垃圾、有害垃圾、其他垃圾以及可回收物,与上海的分类并不完全一致,可回收物垃圾桶为蓝色,易腐烂的则为绿色,有害垃圾为红色,其他垃圾为灰色的。
北京垃圾分类的罚款制度并不亚于上海,拒绝改正的个人处20~200元不等罚款,对单位处5000~5万元不等的罚款,提高居民垃圾分类意识。
垃圾分类北京“绿色风潮”:一波还未停息,一波又来潮汐
现在放眼全国的垃圾分类实施情况,我觉得最难的阶段已经来了。很多地方本来是要好好做垃圾分类的,大家应该还记得,在2019年的时候,很多城市都宣布了要做垃圾分类。但是后来因为新冠疫情的出现,很多城市的垃圾分类节奏是被打乱了。如今新冠疫情防控已经结束了,多个城市的生活节奏也要恢复到正常秩序当中。这垃圾分类还是会提上日程的。
我们都知道打仗会“一鼓作气,二而衰,三而竭”,之前各地城市要求市民做垃圾分类的时候,很多地方的市民都做了挺久的“思想建设”。也就是作为普通人,突然要在自己的生活里加一个习惯,大部分人的第一反应是会排斥的。有点像新冠疫情出现之后,出门要戴口罩。相比戴口罩这事儿,垃圾分类既没有防护疫情的功能,相对于口罩,也不是“干干净净”的,人去做垃圾分类的话,那比让强制戴口罩可能还要“难以接受”。现在有些城市说要重新做垃圾分类,这种重新开展工作难度还是挺大的。
从这个角度来说,我觉得北京做得还可以,北京在过去的疫情防控工作当中,并没有把垃圾分类这件小事放下,也就不存在北京的垃圾分类现在重新开始的问题,因为过去三年,北京的垃圾分类一直在持续,从来没结束。这份坚持就挺不容易的。
现在北京的垃圾分类工作还不能说做到了很完美。有些垃圾分类的细节还在不断地完善当中,而且还在不断地优化原来的分类方法和宣传手段,总结出了很多经验。在北京,有人会觉得不同地区的垃圾分类的处理方式是不一样的。有的小区垃圾分类处理特别细致,垃圾分类也不是简单的四种,而是还会做其他种类的垃圾分类,分得比较细致。有的小区做垃圾分类主要探讨的是厨余垃圾的处理工作,有些小区会养一些虫子辅助做垃圾分类工作。这放在全国,概念都算是挺超前的。
还有的小区的垃圾分类,主打的是“科技元素”,小区里用的所有的垃圾箱,都是感控的。小区里的可回收垃圾箱,还能直接识别投入的废品具体是什么东西,然后可以自动称重打包,并且非常直观的就能提供金钱回报。有些可回收垃圾站,扫码投入废品,然后投入废品之后可以识别物品,之后生成二维码打款,扫码就可以收到款项。当然后续还会检查投入的废品是否合格,不合格的话,平台还有权利直接扣款,给出扣款证据。这样能够极大地避免可回收物的浪费。
北京的垃圾问题,并不仅仅是日常生活垃圾,还有一些废弃用品,比如大的家电家具,还有不用的电瓶车自行车。这些放置在小区里,就挺碍事的,占用小区的空间,又不够美观。有些大爷大妈觉得有些家具还能用,就放在小区里的公共空间里使用。但是家里用过的家具毕竟不是专门制造的户外家具,有些家具用久了是存在一定使用风险的,不能随便用。万一出事故了还容易发生纠纷。
就比如说某个小区里有某大爷放的旧家具,小区里有儿童在这里玩耍的时候,头磕在了这些旧家具裸露的钉子上,那想想都很吓人。而在小区里放置这些旧家具的大爷,很可能要面临赔偿。所以这种把家里不用的家具放在公共空间的做法并不是很保险,建议大家不要这样做。但家具家电更新换代快,电瓶车虽然不用了,但是也不是一点用都没有,以后还是有可能给这电瓶车换电瓶,那不是还能用吗?可这种占用公共空间的行为实在不能提倡。垃圾占用公共空间还是要处理的。
所以北京有大件垃圾处理办法,北京的各个小区隔一段时间也会专门抽出来空闲和空间,来统一回收小区的废旧家电家具,还有电动自行车和自行车。这些垃圾问题方面的服务,北京一直都在坚持做。加上垃圾分类的服务,北京可以说目前在垃圾问题处理上是一个很健康的状态。并且还在持续不断地优化这些服务。比如建立便民生活圈,而且还在便民生活圈的“信息圈”里增加可回收服务的电话,就写附近的可回收垃圾服务。这样大家家里有可回收废品需要回收,就能直接联系,方便快捷地上门回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