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什么道德

人气:323 ℃/2023-05-09 21:15:49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中国革命道德。中国革命道德是近代依赖中国社会大变革的时代性成果,其首先就强调了为人民群众服务和为人民的利益而献身的思想。

1939年,毛主席提出区分革命道德和一起剥削阶级道德的根本分界线是“为人民服务”。

1944年的张思德同志追悼会是毛主席第一次从理论上深刻阐明为人民服务的思想。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中国革命道德的核心。革命道德的生成和发展标志着封建主义伦理道德体系的终结。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社会道德的核心

「思政实践」思政课上须讲好“为人民服务”

来源:【人民论坛网】

为人民服务,是现实中既老生常谈又焕发新意的话题,是既一脉相承又丰富深化的主题,也是看似遥远又触手可及的问题,还是思政课既涉及多门课程又内在统一的课题。在思政课堂上给学生讲好“为人民服务”有利于推动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为人民服务”意识和观念,有利于推进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本质和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理念的认同,还有利于促进大学生以“为人民服务”为思想原则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事业中奋斗青春。

讲清历史:让学生感悟为人民服务的历史必然性

1945年党的七大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我党的宗旨最终被确定下来并写进党章,在以后党的文件中、宪法中、党的历代领导核心的著作报告中,都把“为人民服务”作为共产党的宗旨。

为人民服务的实践贯穿于中国共产党的全部历史。新时代以来,中国共产党带领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实现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开启了实现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新征程。百余年来中国共产党始终坚守人民立场,以人民为中心,不断增进人民福祉、实现人民幸福,坚守初心使命,在实践中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可以说,中国共产党史就是中国共产党人为人民服务的践行史。

讲透理论:让学生服膺为人民服务的客观规律性

为人民服务是中国共产党的宗旨和初心使命,同时也是社会主义道德的核心,要达到教育入脑入心效果,就要让学生真正服膺其中的规律性和必然性,以理服人。

其一,讲透为何为人民服务。为人民服务是由人民群众的历史作用所决定的。唯物史观认为,物质财富是人类社会存在的基础,物质财富的生产是推动社会前进的主要动力,而人民群众是一切物质财富和一切精神财富的创造者。同时,人民群众还是推动社会形态变革的决定力量。人类社会形态变革的根本力量是社会生产力,而社会生产力中最重要、最活跃的因素就是人,就是人民群众。正是人民群众的创造才引起了社会形态的变革,人民群众的革命和斗争决定着社会变革的方向和进程,是推动历史前进的根本动力。人民群众的历史作用决定了为人民服务的必然性和规律性。其二,讲透何人为人民服务。为人民服务既是对党员和领导干部的先进性政治伦理要求,也是对全体社会成员的广泛性社会伦理规范。作为政治伦理,为人民服务是我们党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中国共产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主要标志。作为社会伦理,为人民服务强调在发展市场经济条件下对他人和社会的奉献精神,强调尊重和保护个人正当利益基础上的集体主义精神。在现实的道德中,为人民服务并不是遥不可及的圣人法则,而是我们每个人都能做到、也应该做到的常人规则。在社会主义社会,我们每个人都是为人民服务的主体。

讲深现实:让学生理解为人民服务的实践指导性

为人民服务,一直以来被认为政治界的理论问题。因此,必须讲明现实,让学生真正理解“为人民服务”对实践的强大指导意义。

其一,讲深中国社会现象背后“为人民服务”的逻辑。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其背后的逻辑之一就是中国共产党人始终坚持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和使命,以中国共产党人的历史自觉和政治担当、科学理念和长远眼光、顽强意志和斗争精神,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取得了重大历史性成就:打赢脱贫攻坚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为推进共同富裕作出重大战略部署,“十四五”时期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将迈出坚实步伐。总而言之,中国宏观发展和实践是处处体现“为人民服务”主景观。

其二,讲深现实需要学生增强“为人民服务”的意识。为人民服务的现实性打通了其对于党员和领导干部的“高”要求和对于社会成员的“广”规范的界限,“为人民服务”既有“毫不利己,专门为人”的高境界,也有“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基本要义,因而为人民服务是全体社会成员的道德规范和行为要求,人人皆可为,对于学生尤其是大学生来说,是时代新人为人处世、投身民族复兴事业必须树立的意识。

从现实中让学生理解树立和增强“为人民服务”意识的必要性和必然性。首先,大学生树立为人民服务的意识是实现个人价值与理想的根本需要。对于大学生来说,树立为人民服务意识的根本需要就源于本身所处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国家和时代发展都从根本上需要我们服务人民与贡献社会,否则既不能实现个人的价值和理想,也不能实现社会价值和理想;其次,大学生树立为人民服务意识是增进认同和自信的必然需要。以人民为中心、为人民服务是唯物史观科学高尚的道德本质,也是中国的制度优势和文化优势,新时代彰显这些优势就是靠社会成员都将其作为民族理念和素质。正是因为“为人民服务”宗旨和理念的贯彻和践行,才能从最现实的维度增进学生的道路、制度、理论、文化的认同与自信;再次,大学生树立为人民服务的意识是安顿生活和协调人际关系的现实需要。从切身的角度看,大学生树立为人民服务的理念不仅是在社会环境中安顿好自己的生活的需要,同时也是经营人际关系的需要,人际交往肯于奉献是制胜之道,这正契合了为人民服务的精髓。

总之,从历史、现实和理论的维度,从制度、规律和需要的深度,从个人、社会和国家发展的宽度去讲清历史、讲透理论、讲明现实,学生不但能在思政课上学会“为人民服务”的知识,还能在思政课外树立和增强“为人民服务”的意识。(作者:隋牧蓉 张志静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本文来自【人民论坛网】,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推荐

首页/电脑版/网名
© 2024 NiBaK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