睡觉屋子里太干可以使用加湿器增加湿度,也可以在房间中放一盆水,水中放入湿毛巾来增加湿度。还可以经常拖一拖地,在房间放湿毛巾来增湿。在生活中最好保持好房间的通风,增加空气的流通,使房间不会太干燥。
家里太干太湿都不好!教你三招轻松应对!
到了冬天 ,南北方的天气都很寒冷,但湿度却相差很大,北方很干燥,南方很潮湿。
过于干燥或者潮湿的环境都会让我们感到难受,不仅如此,它们还会诱发疾病!今天小编就带你看看,干湿失衡对我们健康影响有多大!
1
干湿失衡,让疾病多发
在医学上,空气的干湿程度与呼吸健康密切相关。保持一定的相对湿度,有利于氧气通过肺泡进入血液,以此增强人体的血氧循环。如果过于干燥或者潮湿,容易诱发疾病。
1
过于潮湿
冬季室内温度平均为20℃,人体适宜的相对湿度是60~70%。过于潮湿的空气容易刺激松果腺体分泌出松果激素,能促使肾上腺素和甲状腺素的浓度降低,让细胞变得“懒惰”,整个人也会精神萎靡、倍感疲劳。
研究表明,冬季湿度加大时,人体的热量传导会加快20倍,令我们感觉更加寒冷和抑郁。长时间待在湿度大的地方工作、生活,还容易患上湿痹症、关节炎。
2
过于干燥
过于干燥的环境同样对我们不利,那会加快体表水分的流失,使皮肤干燥、皲裂。
室内相对湿度在40%以下时,容易使鼻腔粘膜受到刺激,出现上呼吸道感染、喉咙肿痛、声音嘶哑、牙龈肿胀、鼻内出血等症状。而且病菌滋生繁殖更快,患上感冒发烧的可能性增加。
2
干湿失衡
让家庭变成细菌重灾区
有些细菌、霉菌喜湿,而有些则喜欢温暖的温度。不管你身处南方还是北方,家里的某些小角落都可能成为它们的温床,令人防不胜防。赶紧对照一下,看看你家是不是也存在这样的“卫生死角”?
1
床垫
英国一项研究表明,一张三年没有清洗过的双人床垫,上面的细菌数量超过10亿,可能还有1000万只尘螨。
常见的感冒病毒、沙门氏菌等都是床垫的常驻客,潮湿的室内容易让细菌和霉菌加快繁殖。而干燥的室内容易扬尘,令这些有害物质挥散在空气中,引发感冒、哮喘、枯草热等症状。
2
地毯
地毯是常年藏污纳垢的地方,潮湿环境下极易发霉长虫。如果你有赤脚踩地毯、经常坐地毯,或者在地毯上放置个人物品的习惯,有可能被细菌感染。但鲜少有人彻底地清理地毯。
3
衣柜
刚买的黏合的衣柜板材都含有一定的甲醛成分,会不断向外界释放。衣柜内空间狭小又不常通风,一旦温度或湿度加大,甲醛浓度更高,可能会引起皮肤过敏或呼吸道过敏等情况,所以要注意多通风。
4
鞋柜
一双穿过的鞋子,鞋底携带的细菌可能多达6600万,占全身携带细菌的87%,其中9种可引起眼部、肺部、胃部感染。
而在鞋柜里,多双鞋子常年混放在一起,冬季更易助长菌群繁殖,并传播到手和脚上。这提醒我们,要适时清理鞋柜,晒晒鞋子。
5
洗衣机
通过中国疾病预防与控制中心调查发现,使用超过半年的洗衣机,细菌超标率达到81.3%,寄生菌检出率超过60%。冬季人们洗衣频率下降,可能十天半个月也用不上一次洗衣机,再加上潮湿的空气,会令机器缝隙里藏匿的菌群规模不断扩大。
6
马桶垫
天气冷的时候,几乎家家户户都套上了马桶垫,但多半会忽视马桶垫的清洗。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的专家曾指出,32%的马桶上有痢疾杆菌,而马桶圈上附着的细菌数量是它的几倍,一定要及时清洗或更换。
3
实用小妙招
恢复室内干湿平衡
既然干湿失衡会带来这么多的问题,那么就想办法防潮或者除尘吧!其实有很多简单又实用的小妙招,能帮助我们摆脱烦恼,健康舒适地度过冬天。
1
变废为宝的旧报纸
把旧报纸平铺在衣柜、鞋柜底部,以及床垫、沙发垫和地毯下面,并且定期更换,能起到不错的防潮效果。
除此之外,还可以将报纸卷成筒状放入各种橱柜缝隙里,用以间隔衣物或杂物,避免发霉。
2
自制干燥剂
把洗衣粉或干燥的茶叶渣放入透气的纸袋或布袋当中,再放置于柜子或墙角,可以有效吸收潮气,并消除异味。泛潮的洗衣粉只要没有发霉,可以继续拿来洗衣服。
其他的材料比如干花、面粉等,也有相同作用。往枕头或被子里放一些,能抑制一部分细菌滋生,还能促进睡眠,但要注意及时更换。
3
通风晾晒选好时机
冬天人们开窗的时间少了,连晾晒衣物也不愿出门,选择在阳台或者卫生间晾干。其实这种做法会加大室内空气湿度,可能让衣物泛潮并滋生霉菌。
冬天天气再不好,适当的通风和晾晒也是有必要的。上午的9~11点和下午的2~4点温度适宜,适合开窗。一间50㎡的屋子需要通风15分钟左右。
晒衣服和被子则要选择晴天的中午,气温和阳光达到一天中的峰值,能够更有效地杀死被子里的螨虫。
不过晒被子还需注意,时间应尽量控制在3小时以内,以免纤维组织过于蓬松、干硬而发生断裂,影响使用舒适度。羽绒、蚕丝和羊毛织物不要暴晒,因为高温会使其挥发油性物质,产生异味,在通风处晾1个小时即可。
干湿失衡原来会带来这么多问题!
大家现在知道还不算太晚,
快快检查一下家里的干湿情况,
用上面的方法恢复干湿平衡吧!
综合自BTV我是大医生官微、生命时报及网络
责编/L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