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夫妻不能喝交杯酒。喝交杯酒的含义是步入婚姻殿堂,代表喝交杯酒酒双方结婚,是爱的象征,在日本也存在着交杯酒一说,但不是男女之间,而是男人和男人之间,中国喝交杯酒是结成夫妻,在日本喝交杯类似于义结金兰。
交杯酒是汉族婚俗之一,起源于先秦。
在结婚时,新郎新娘进入洞房后先各饮半杯,然后交换一齐饮干,谓之饮交杯酒,在古代又称为“合卺”。
喝交杯酒的步骤:第一步:碰杯、挽手、喝上一小口。第二步:互相让对方喝上一口,表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第三步:互换酒杯,然后喝完交杯酒。
交杯酒不是交臂酒!一对新人原来可以婚得那么雅!
(交杯酒的国际范儿。)经常在婚礼上看到有交杯酒的镜头:一个说得口吐白沫眼冒金星的司仪操纵着两个机器人一样的新郞新娘,举起酒杯手臂相交,各自干了,就算是完成了交杯酒的任务了。
说实话,这样的仪式太简陋,也完全没有达到老祖先留下交杯酒让新人喝一杯的意思,不是古人太繁琐,也不是今人太简约,交杯酒这事儿,还真不能太将就,原本是婚礼上最隆重的一个大招,结果现代人玩得越来越随意,不是夫妻的一对男女在酒席上被起哄喝交杯酒的事儿也不少见,还真有男女两臂相勾大大方方就喝了,喝得豪天冲天,咋地!
(明星跟粉丝也交杯。)
(这两老爷们这是闹几呢?)不能不说,我们现在活得太直白,太没调性,太低逼格!结婚是人生头等大事,一辈子就结一次(原谅我说得是大多数),把结婚现场弄得跟草台班子下乡唱戏似的,似乎有失庄重,老了以后都不好意思去回忆!好了,少饶舌,奔主题——
那古人是怎么喝交杯酒的呢?
据说这种雅俗自秦代就有了,那时候,新郎新娘各执半瓢,饮酒为礼,这里就已经有了很深的用意,这是要让两个新人合二为一呀!
(是这个装可乐的瓢吗?不敢肯定,大致是这么个意思。)那为什么要用瓢喝呢?
他们倒是想用高脚玻璃杯,也有得呀(到了唐代社会富裕了,也就把瓢换成酒杯了),其实瓢说得也够俗气的,古人把交杯称为“合卺(jǐn)”,这个卺是一种瓠瓜,就是苦葫芦。味苦到不能吃,破开用它来盛上甜酒,让新郞新娘一起喝,这是要让两个新人同甘共苦呀!
(看到这儿,就知道这戏演成现代味儿了吧?)但是喝交杯酒不仅是这一点意思吧?
到了宋代以后,结婚仪式的重中之重就是合卺,而这合卺就是新郎新娘共饮交杯酒——进入洞房,两人先坐下,(坐哪儿?榻上,不是榻榻米上)先各饮半杯,然后交换,再一齐饮干,这叫喝交杯酒了。交杯交杯,得交换酒杯,再把剩下的酒一干而尽,说得雅气一点,人家叫“新婚夫妇交互传杯共饮”。
(可是,有没有这么自由奔放洒脱无羁呢?)这也没高雅到什么程度嘛,别急,古人的心思还大着呢。
“双杯彩丝连足”,就是酒杯杯足或盏底,要用彩丝连接起来,那用什么彩丝呢?要用红绿等色,还要绾为同心结之类的彩结。典雅的东西都在细节上,所以不仅仅是一仰脖子干了那么简单吧?
酒喝了,杯子呢?拿下吗?不是,古人还有更深的用意,起初还有一个小小的占卜仪式的,就是“掷杯于地,验其俯仰”,就是看两个杯子被掷到地上的状态,如果是“盏一仰一合,俗谓大吉”,为什么这是大吉,看官可以展开您最丰富的想像力了。可是,这大婚之日,如果扔出来的结果不理想岂不是有点扫兴?但中国人是一个多么擅长变通的民族呐,后来大家就干脆“以盏一仰一覆安于床下,取大吉利意。”机智如我大汉民族,什么也难不住。
(这个组合有点意思,要是彩丝就更好了。)江浙崇文之地,这种习俗还有所发展,在绍兴,交杯酒就很正式,由男方亲属中儿女双全、福气好的中年妇女主持,喝酒前,先要给坐在床上的新郎新娘喂几颗小汤圆(打个底?),然后,斟上两盅花雕酒,分别给新婚夫妇各饮一口,再把这两盅酒混合,又分为两盅,取“我中有你,你中有我”之意。看起来也是相当情意绵绵哦,光棍都恨不得马上结婚了吧?
还有美不胜收的宋词呢?
”歌喉佳宴设,鸳帐炉香对爇”(rě),合卺杯深,少年相睹欢情切。罗盘带金缕,好把同心结。终取山河,誓为夫妇欢悦。“——来自无名氏的《少年游》。
有人唱歌,又是鸳帐,又是金缕,又是同心结的,挠心挠肺的吧?
“倾合卺,醉淋漓,同心结了倍相宜。从今把做嫦娥看,好伴仙郞结桂枝。”——又来自无名氏的《鹧鸪天》。
瞧新郎这点出息,干了交杯酒竟然就喝大了,酒量比我还差,真是辜负了千金难买的良宵呀。
(刚哥和谦哥,虽说兄弟情深,但这交杯酒喝得不讲究呀。)史海钩沉,“史壮宁”说历史,
挖掘历史真相,揭开尘封秘闻,
欢迎批评探讨,敬请订阅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