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伯父指的是岳父的哥哥。而岳叔父指的是岳父的弟弟。此类,类似的亲属称谓还有:世父、伯父:父亲的兄亲。叔爸:父亲的弟亲。世母、伯母:世父的妻亲。叔母、婶母:叔父的妻亲。姑妈、姑母:父亲的姊妹等。
《儿女英雄传》第十二回:你略歇歇儿就先回去把这话说给你娘,并致意你岳父岳母,叫他二位好放心。
明《醒世恒言·钱秀才错占凤凰俦》:钱青道:若得岳父扶持,足感盛德。清·顾张思《土风录》卷十六:妻父亦曰“岳父”,或称曰泰山。
曹禺《王昭君》第二幕:看呼韩邪怎样讨他岳父的欢心吧。明·何景明《陇右行送徐少参》诗:熊轼朱幡今岳伯,豸冠白笔旧台臣。
嫂子或弟媳的爷爷怎么称呼?大家都知道吗?
嫂子或弟媳的爷爷怎么称呼?大家都知道吗?也许大家看了这个标题,都会异口同声地回答,称爷爷啊!从辈分上来讲,随嫂子或弟媳去称呼他们的爷爷为爷爷,也没什么错。不过,这只不过是一种口语化的俗称,毕竟与自己的亲爷爷有着实质上的区别。因此,我们有必要把这层关系搞清楚,应该知道传统的或书面形式上对嫂子或弟媳的爷爷的称谓。
那么,嫂子或弟媳的爷爷,和我本人到底是怎样一层关系呢?我们可以从自己和弟弟的关系说起。我和弟弟,当然是兄弟关系了,弟弟的妻子则是兄弟媳妇,一般称为弟媳或弟妹。如果我的弟弟不与弟媳结婚,我跟弟媳的娘家人就没任何关系。可是,现在弟媳到我们家成了弟弟的妻子,我作为弟媳的大伯哥,与弟媳的娘家人就成了亲戚关系了。
可是,这层亲戚关系要怎么定位呢?传统的说法,就叫“姻亲关系”,因为我和弟媳的娘家人只因弟弟的婚姻才成为亲戚的,所以叫姻亲关系。因此,在书面语言上,必须要加一个“姻”字,才足以说明这种亲戚关系。
这样一来,虽然我在遇到弟媳的父亲时,口语上会称呼其为伯伯或叔叔,但当落实到书面上,那就要写成“姻丈伯”、“姻丈叔”或“姻伯父”、“姻叔父”,也可简称“姻丈”、“姻伯”或“姻叔”,如果是嫂子或弟媳的兄弟,就要称为姻兄、姻弟。以此类推,弟媳的爷爷就要称呼为“姻祖父”,可简称为“姻祖”。
实际上,关于姻亲关系都是互称的,无论是弟媳的娘家人,还是姐妹夫的家人,都是姻亲关系,在分清辈分后,加上一个姻字也就一目了然了。
在平时,我们都是根据辈分直接称兄弟姐妹、叔、伯、爷就是了。但在传统的丧礼或祭祀中,都要用书面形式写明逝者与各路亲戚的关系,以给那些已经作古的人烧纸钱或献贡品。这样一来,人们就不得不分清这些长幼灵魂之间的关系。所以,知道一些传统文化中的称谓,也是很有必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