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和土星为什么是恒星

人气:211 ℃/2023-05-20 08:31:57

地球和土星是属于行星,根据恒星的定义来说,地球和土星的属性都是与恒星不相符合的,相反更适合行星。主要是由于地球和土星的质量不高,不能使自己内部发生核聚变从而达到自我发光的地步。

地球和土星不是恒星

地球和土星并不属于恒星的范畴,而是属于行星的范畴。因为恒星的定义是:要有内部引力凝聚力,而导致自身内部核聚变,最后进行能量转化让自身发光。很明显地球和土星都不能自我发光,所以它们不是恒星。

由于在太阳系中,是由太阳这个强大的恒星,吸引着其他行星和星际尘埃跟随着一起运动,其中包括地球和土星。地球和土星在太阳这个恒星的引导下,不停地公转自转,也证明了它们是行星的事实。

现在目前发现的最小的恒星J0523,虽然它的体积小,但是它内部的质量却足够让氢元素发生核聚变。地球的体积不大,达不到标准。土星虽然体积大,但是其质量也不足以发生核变,因此地球和土星不是恒星。

土星为什么不是恒星

恒星与行星的区别只是会不会发光?其实它们之间有种会发光的天体

恒星与行星都是宇宙中普通的球状天体,虽然恒星会发光行星不会发光,但是实际上两者并没有本质上的区别,无非就是物质的多寡而已。

最小的恒星也比最大的行星的质量大很多,也就是说恒星所拥有的物质更多,恒星中最小的红矮星的质量相当于太阳质量的8%,或者说木星质量的80倍左右,这种星体内部的温度压力等条件就足以激发出氢核聚变,使得这颗星体开始发光发热,也就成为一个恒星了。

那么小于这个质量呢?如果小于这个质量,那么恒星内部就无法达到足够的压力和温度条件,使得星体发生氢核聚变,不过小于木星80倍,大于木星13倍质量的星体,内部可以产生氘核聚变,不过这样的星体并不会被认为是恒星,通常也不会被认为是行星,在天文学中,它们被另归一类为褐矮星,这种星体也是会发光的,只是其内部的氘核聚变产生的能量极低,时间通常也不会超过1亿年,因此有些天文学机构仍然把这样的星体归类为行星。

行星的质量一般认为在木星质量的13倍以下,这样的星体内部连氘核聚变都不会发生,可以被认为是纯粹的行星,不过大质量的行星都是气态行星,并没有固态的表面;像我们地球这样的行星则属于岩质行星,有着固态的表面,不过岩质行星的质量较小。在太阳系中,木星,土星天王星和海王星都是气态行星,水星,金星,地球火星都是岩质行星。

恒星之所以能发光,而行星不能发光,本质的区别是因为恒星的物质足够多,可以使内部产生氢核聚变,核聚变产生的巨大能量,将整个星球烧成“火球”,极高的热量通过光能辐射出去,这样的星球也就是能发光的恒星了。行星则是由于物质较少,无法在内部激发出氢核聚变,星体自身无法产生足够多的热量向外辐射光芒,看上去比较暗淡,星体相对也比较寒冷。

恒星由于质量较大,所以引力也较大,而行星质量较小,所以引力也较小,因此在一个行星系统中,通常都是以恒星为中心,行星围绕恒星运行,如同我们太阳系这样。

推荐

首页/电脑版/网名
© 2025 NiBaK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