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烫的食物吃了会怎样

人气:305 ℃/2023-05-21 12:08:46

太烫的食物吃了会伤害口腔、刺激味觉、损伤肠胃,牙齿和口腔的表层粘膜不能承受高温,否则会导致牙龈的肿痛和口腔溃疡,太烫的食物容易刺激舌头引起味觉的失灵,同时还会加重对食道、胃肠道黏膜的伤害,出现各种消化道疾病。

1、伤害口腔

吃太烫的食物对口腔的损害比较大,因为牙龈和牙齿的表面不能够耐受的太高的温度,温度太高会导致牙龈的肿痛,同时口腔表皮的皮肤黏膜非常脆弱,经常吃烫的食物容易烫伤表皮引起口腔溃疡,建议将食物晾凉再食用。

2、刺激味觉

人的舌头是非常敏感的味蕾器官,在进食过程中食用太烫的食物会刺激味蕾,严重时会导致味觉的失灵,烫的食物吃多了也会让人的味觉变得越来越迟钝,口味也会因此而变重,经常吃口味重的食物不利于饮食的健康。

3、损伤肠胃

对于太烫的食物,身体的下意识反应就是快速的吞咽,进食速度过快导致食物难以吸收,大量的积存在胃内容易消化不良,且口腔、食道、胃肠道粘膜非常娇嫩,能耐受的温度50~60°C,超过了这个温度就会烫伤黏膜,引发各种消化道疾病。

太烫的食物吃了会怎样缓解

来,趁热吃!爱吃烫食易致食管癌,中医教你调治

“来,趁热吃!”饭刚出锅端起来就吃,有人是为了赶时间,而有人就是这个习惯。据悉,口腔、食管、胃的黏膜是比较娇嫩的,特别是食道、咽喉部的神经尤其敏感,与人体体温相当(37℃)的东西吃下去完全没有关系,40~50℃属于温热,它也能接受。但一旦超过60℃,甚至80~90℃的东西吃下去那就不行了,不仅会烫坏口腔黏膜,还会烫坏大家看不到的食管黏膜。

人们口腔和食管最适宜的进食温度在10~40℃。食管黏膜初次“烫伤”后表现为水肿、充血,有时候还可能会引起溃疡。而长期吃过烫食物,对食管黏膜是一种慢性刺激,会周而复始地损伤黏膜,往往黏膜还没修复好,又遭重创。在修复过程中,黏膜有可能会发生异型性改变、不典型增生,继而出现变异,导致癌变。

另外,进食过快也有可能导致食管癌的发生。如果食物没来得及细嚼慢咽就直接吞咽下去,有可能会导致食管损伤而导致炎症的发生,久而久之容易癌变。

食管癌典型的症状为进行性咽下困难,先是难咽干的食物,继而是半流质食物,最后水和唾液也不能咽下。但食管癌的早期症状往往不明显,常容易被忽视。由于缺乏这方面的知识而使疾病拖至晚期者不乏其例,但如具备有关的基本常识,对出现的症状引起警惕,也是不难发现的。食管癌的早期症状可有以下几点:

1.吞咽食物时有梗噎感

一般是因大、馒头、红薯等食物引起。这一症状能自行消失,但隔数日或数周后可再次出现,以后次数日渐增多,梗噎程度亦渐次加重。

2.进食时胸骨后及心窝部有疼痛感

这种感觉常在吞咽时发生,其性质可呈烧灼样、针刺样或摩擦样疼痛。当咽下粗糙、过热、刺激性强(如辣椒、烈性酒)的食物时,疼痛加重,吞食过后疼痛即消失。这种疼痛,在起初阶段比较轻微,出现的次数也较少。但以后可逐步加重,反复出现。据统计,约50%的早期食管癌病人有这种症状。

3.食管内有异物感

一般在吞咽时有这种感觉,但有的病人不作吞咽动作,也感觉食管内有异物,好像有食物残渣粘附在食管壁上,虽不疼痛,但感觉不舒适。因此,凡40岁以上成人,特别是男性,有以上表现的均应引起注意,去中医院检查。

属中医“噎嗝”范畴,多因过食粗糙、刺激质硬、霉变等食物或食管慢性病变等,食管长期受到刺激,气血瘀滞,致痰气瘀毒互结,日久而成。病性多虚实夹杂,辨证与肝、胃、气、血、痰、湿有关。古方中医疑难病研究所中医专家常将其分为痰气阻膈、瘀血阻膈、阴虚瘀热、气虚阳微四型辨治,获得了一定疗效。

痰气阻膈型 表现为食管梗噎不畅,胸膈痞闷,呕吐痰涎,时轻时重,舌质红,苔薄白、脉弦滑。治宜祛痰理气宽胸。方剂选用启膈散合半夏厚朴汤加减。

瘀血阻膈型 表现为胸膈疼痛,食不得入,甚则水饮难下,形体消瘦,面色晦暗,舌红少津或紫暗,舌苔白厚或厚腻,脉弦细涩。治宜活血化瘀,通滞消积。方剂选用通幽汤合血府逐瘀汤加减。

阴虚瘀热型 表现为吞咽梗阻而痛,只能饮入汤水流质饮食或不能饮食,形体消瘦,口干舌燥,五心烦热,大便秘结,舌尖红,少苔,脉细弦。治宜滋阴清热,化瘀消积。方剂选用沙参麦冬汤合血府逐瘀汤加减。

气虚阳微型 表现为吞咽哽咽难下,泛吐痰涎,身肿面白,神疲气短,畏寒肢凉,舌淡,苔白,脉沉。治宜益气温阳,补益脾肾。方剂选用六君子汤配右归丸加减。

推荐

首页/电脑版/网名
© 2025 NiBaK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