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客观规律取得成功的例子

人气:309 ℃/2023-06-01 05:52:16

如三峡大坝的修建,人们认识水的流动规律,变害为利。人们可以利用规律,不能改变规律,只能改变规律发生的条件。规律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规律是客观的,人们可以发挥主观能动性认识和利用规律。

客观规律是指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的规则,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

客观规律是世界本身固有的,世界上一切物质都遵循的规律,独立于意识之外,具有确定性。

规律指的是自然界和社会诸现象之间必然、本质、稳定和反复出现的关系,有节奏的、不是杂乱的。

利用客观规律取得成功的例子作文

尊重规律,不懈努力,走向成功

他用一粒种子,改变了世界;他创造的社会财富,只有两个字可以形容--无价。而他自己,依旧躬耕于田畴,淡泊于名利,真实于自我。他以一介农夫的姿态,行走在心灵的田野,收获着泥土的芬芳。那里,有着一个民族崛起的最古老密码。

这是2010年“中国首届心灵富豪榜”给他的评词。他认为该评词对他的大半辈子做了一个较为准确的评价,因而对心灵首富这个排名深感欣慰。他就是被称为“杂交水稻之父”的中国杂交水稻育种专家——袁隆平。

他年轻的时候就有“强国必先强农”的认识,后来他以“我毕生的追求就是让所有人远离饥饿”为目标并为之奋斗一生。因此,他成了最受人们普遍敬重和感恩的科学家之一。

袁隆平院士把个人的梦想和伟大的祖国联系起来,追求更高层次的人生目的,所以他的人生非常有意义。

不管时代如何变迁,人的本质不会改变。人心思善,人总要追求进步,总想给后人留下永久性的、有价值的东西。‘全力投入工作,对社会、对世人做出贡献,我就会感到幸福。’谁都期望度过这种充实而满足的人生。”稻盛和夫在《斗魂》中如是说。

《斗魂》这本书由107个小节以及12个经营问答构成,是当年稻盛先生成功改造AVX这家大型美国企业时的强大思想武器。这本书将稻盛和夫的人生哲学和经营理念融为一体,是他丰富的个人经验的结晶。因为通俗易懂,格言警句俯拾皆是,所以使人读之如饮甘露,让人心旷神怡。

稻盛和夫是日本京都一家非常成功的公司——京瓷公司的创始人。1955年4月,大学毕业初次就业时,是一个地地道道的“乡巴佬”,不仅从没有在大城市生活过,说话还有浓重的九州地方口音。后来稻盛先生决心如实接受自己的缺点,并付出超过常人的努力,不仅使京瓷从众多的优秀的公司中脱颖而出,而且成功地合并了美国的AUX公司。稻盛先生的行为完全符合他一贯秉持的利他哲学。正是这种哲学,帮助他跨越了地理上和文化上的千山万水,创造了巨大而持续的成功,其影响直到今天还远未消失。

稻盛先生的成功来自于他的利他哲学。普通人若想成功,就要提升自己的思维方式,改善自己的行为,激发自己的潜能,使自己具有“燃烧般的热情、惊人的斗志、坚定的决心以及执着的信念”,推动自己向成功迈进。

(一) 提升思维方式

很多人相信“人的命天注定”。稻盛先生并不赞成这种说法,“我相信,人可以通过提高自己的心性,提升自己的思维方式改变自己的命运。”提升自己的思维模式可以从“追求人间正道”和“依据原理原则”两方面入手。

1.追求人间正道

“作为人,何谓正确?”稻盛先生发出这样的疑问后做出了这样的回答“即使处于近乎绝望的环境,我仍然不失希望,为了实现自己的理想,拼命地、不知疲倦地工作。”

《飘》中的女主人公斯嘉丽完美阐释了这一理念——斯嘉丽从小过着养尊处优的生活,然而生活的变故令她心力交瘁,但庆幸的是她能清醒地认识到自己不能沉溺于悲痛中,需要坚强起来,因而她放下了自己千金小姐的骄傲与矜贵,选择同那些黑奴一样没日没夜的辛苦劳作。虽然斯嘉丽遭遇了太多的悲伤与苦痛,但她从没有放弃希望,“明天又是新的一天”,她没有被打败,反而更加的坚强。

“追求人间正道”,我们不仅要不丧失希望,拼命工作,还要“避走捷径”

电影《肖生克的救赎》中有一句经典的台词:“监狱里的高墙实在是很有趣。刚入狱的时候,你痛恨周围的高墙,慢慢地,你习惯了生活在其中,最终你会发现自己不得不依靠它而生存。当你越来越习惯了舒适圈,就很难逃脱出来。”这种舒适全就是我们所说的安逸。

人生而喜欢安逸,厌恶劳动。如果一个人终日好逸恶劳,便会丧失意志,一事无成。所以要实现高目标,就要磨练自己的心性,不能追求安逸。记住,“走安逸大道,大抵到不了目的地。”

2.依据原理原则

《吕氏春秋》的《去私》有一则关于春秋时期晋国人祁奚和晋平公的史事。晋平公问祁黄羊谁可担任南阳的地方长官。祁黄羊推荐了他的仇人解狐;晋平公问谁可担任军事统帅,祁黄羊推荐了自己的儿子。在这“举贤不避亲仇”的典故中,祁黄羊遵照的是内心的判断事物的基准——举贤。不管是亲是仇,只要有才能即可。所以孔子称赞他大公无私。

我们每个人心中都有各自的判断事物的基准,判断基准应该能够答复作为人,何谓正确这一命题,如能坚持依照原理原则做出判断,那么不管在何种情况下都不会困惑。

总之,漫长的人生旅途,我们会经历多种失败,只要我们有一颗追求人间正道的心,依据原则原理做事情,就一定会实现自己的梦想。

(二) 改善自己的行为

俗话说“不劳动者不得食”,就是说只有通过劳动才能获得物质保障,所以很多人都是迫于无奈,为了生存和生活工作的。那么工作的意义到底在哪?稻盛先生认为:“工作给人以精神的满足。事实上,我们通过了工作,可以找到人生新的意义和体验。”因此,为了精神的满足,我们必须改善自己的行为。

1. 迷上工作

安培热衷于科学,在马车车厢的后背上演算数学题;牛顿专心致志地做科学试验,忘记了吃饭;居里夫人为了发现钋元素,废寝忘食,夜以继日……这些伟大的人物从事着难以想象的、艰苦卓绝的工作。普通人会认为他们的生活过得太辛苦,然而他们却异于常人,发自内心地感到工作的快乐。我们要找到人生的意义,就要迷上工作。

2. 勤奋不止

司马迁从42岁时开始写《史记》,到60岁完成,历时18年,如果把他20岁后收集史料,实地采访等工作加在一起,这部《史记》花费了他整整40年时间。

约瑟夫说,不存在没有热情的智能,也不存在没有知能的热情,如果没有勤奋,也不存在热情与才能的结合。所以我们要成就一番事业,勤奋不止是必不可少的因素。

勤奋不止,我们要有健康的身体,有健康的身体才有健全的精神;勤奋不止,我们需要不断反省,反省促使我们变得高尚; 勤奋不止,我们要勤于读书, 读书可以开阔视野,提升自我。

“今天全力以赴了,作为结果,明天就看得清楚了;天天努力,就有可能对将来如何变化进行有意义的推测。”

在人生的各个阶段,会出现很多转折的机会,只有提升自己的思维模式,改变自己的行为,“燃烧生命赐予的力量,付出不亚于任何人的努力”,我们才能抓住机会。最后用稻盛先生的话来结束全文:“我希望大家能好好思考这些我想与你们分享的原则。它可以让我们的人生和商业经营更加成功。”

推荐

首页/电脑版/网名
© 2025 NiBaK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