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什是压尾兽,是传说中雷震子的化身,背生双翼,手持金刚宝杵,外貌为一种带翅膀猴面孔的人像,多用作古代中国建筑屋顶的装饰物,因排行第十,故名行什,象征着消灾灭祸、逢凶化吉。
行什手中拿的金刚宝杵,传说具有降魔的功效,由于其外表类似雷公,所以除了有防灾、吉祥的寓意以外,还有防雷的象征。
在中国古建筑的岔脊上,都装饰有一些小兽,一共有九个,分别是龙、凤、狮子、天马、海马、狻猊、狎鱼、獬豸、斗牛,只有太和殿有十个,最后一个就是行什。
在小兽的前端,会有一个骑鸡仙人,也叫骑凤仙人,其作用是固定垂脊下端第一块瓦件,在民间传说中,他是姜子牙的小舅子。
中国古建筑的镇脊神兽——脊兽
脊兽是中国古代传统建筑中放置在房屋、宫殿等屋脊上的雕塑作品, 是吉祥的象征,他们最多有十个,分布在房屋两端的垂脊上,由下至上依次是:龙、凤、狮子、天马、海马、狻猊[suān ní]、狎鱼([xiá yú])、獬豸[xiè zhì] 、斗牛[dǒu niú]、行什(háng shí)这些小兽的最前面有一个领头带队的,那是骑凤的仙人,传说骑凤仙人是齐闵王的化身,凤凰救他于危难。因此人们把他放在屋脊顶端,寓意着逢凶化吉。屋脊上小兽越多,建筑级别越高,常见为3、5、7、9不等,均为奇数。唯有故宫太和殿上用到了十个,天下无二。
晨钟暮鼓,岁月悠悠。殿顶上的脊兽给人们带来了无限的遐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