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方言口头禅

人气:147 ℃/2022-11-30 00:44:15

四川方言口头禅有哪些呢?不知道的小伙伴来看看小编今天的分享吧!

1、莫哟:表示不可置信,当听闻一些事情后,用此来表达自己的质疑。

2、哦豁:表示惋惜或者幸灾乐祸,朋友之间嬉戏打闹经常使用。

3、遭咯:表示事情遇到问题或者失败,当你忘记一些重要事情还未完成时,就可以惋惜地说出:“遭咯!”

4、安?:是对自己没听清楚的话表示疑惑的语气词,表示“什么?”在日常交流嬉戏打闹中最是常用。

5、儿豁:如果你骗我你就是我儿的意思。也不是骂人,关系好的人之间才会用,这是激将法,让对方说出真实的情况。

6、干JB瘦:说别人很瘦。

7、坨:说别人胖,“胖成一坨”。

8、黢:黢(qu)就是极度的黑,黢黑。

9、“仙人”,是死去的长辈的意思。先人板板,指祖宗牌位。

10、老汉儿:爸爸的意思。

11、巴实、安逸:非常舒服,非常好。

12、耙耳朵:怕老婆的人。

13、“格老子的”:口头禅,一般说“格老子的”这类人比较急躁或者快意恩仇。

14、“老子”:老子”的意思等同于“长者”、“父亲”,是最常用的口头禅,相当于“我”。

15、“爪子”:表示“什么”,比如:你要做爪子嘛?

16、“撒”:在四川话里,“撒”差不多算是陈述句末尾的语气词,相当于“嘛”、“呀”、“吗”、“吧”,几乎所有话后面都可以加,有点类似韩语中的“思密达”。比如:“三缺一你要来撒?”

17、“锤子”:强调词,比如:“有锤子了不起。”“锤子哟!你居然考了全班第一?”

拓展资料:

四川话

四川话,属汉语西南官话,又称巴蜀方言。现今四川话形成于清康熙年间的“湖广填四川”的大移民运动时期,是由明朝之前流行于四川地区的蜀语和来自湖广、广东、江西等地的各地移民方言逐渐演变融合而形成的。

成都话是川剧和各类曲艺的标准音,同时由于四川地区内部互通度较高,以达州话为例,各方言区交流并无障碍,四川话为统称词,因而四川话本身并没有标准音。

部分语言学家认为,四川话并不等同于“四川方言”,因为除四川话外,四川省境内较为常见的汉语方言还有土广东话(属客家话)和老湖广话(属湘语)等,其都以方言岛的形式分布于四川各地。同时,四川省境内还拥有部分藏语、彝语、羌语的使用者。但由于四川话在四川具有强势地位,是事实上的通用语,一般而言,土广东话与老湖广话的使用者同时也是四川话的使用者

四川话发源于古巴蜀语,迄今四川话的原始层中仍然保留了“坝”(平地)、“姐”(母亲)、“养”(您)等来自上古时期的词汇。之后四川话便随蜀地区的历史进程和移民更替而不断地发展变化,先是秦灭蜀后,蜀地区逐步形成属于汉语族但独具特色的蜀语。其后在明清时期,由于大量来自湖广等地的移民进入四川,蜀语同各地移民方言演变融合而最终形成了现今的四川话。

以上就是小编今天的分享了,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

四川方言口头禅骂人

学说四川话,不如先从四川人的口头禅学起,一定会事成功倍

四川现在是热门的旅游目的地,美食、美景吸引着成千上万的人的到来。而他们来到四川之后,自然要接触到一定的四川话,四川话听起来比较的有趣,或者说是魔性,让人不自觉的就想要跟着说两句,所以渐渐的造成一股模仿四川话的热潮。

有些人说四川话很难学,其实不然,那是你没有找到窍门。如果想学说四川话,不如先从下面这些四川人常用的的口头禅学起吧,一定会事成功倍。

学说四川话


“老子”,读音[Lǎo zǐ]。

一般“老子”说的是中国史上伟大的思想家李耳,但在四川话里,“老子”的意思等同于“长者”、“父亲”,早在陆游《老学庵笔记》中有记载:“予在南郑,见西陲俚俗谓父曰老子,虽年十七八,有子,亦称老子”。

1、四川儿女爱呼父亲为“老汉”,“老汉”从字面上来看,意思是年老的汉子,因为一家人中,年老的汉子多半是父亲,当“老汉”的对子女当然就是开口“老子”,闭口“老子”了。例如:

“老汉,多给点生活费嘛,我都吃不饱!”

“你又不是不晓得老子没得钱,找你妈要去!”

2、“老子”可以说是四川话里用的最为广泛一词,无论男女老少、大人小孩动辄称“老子”。这时“老子”的意思就是“长者”了,是倨傲的自称,尤其是争吵时常用。例如:

“你想把老子怎么样?”

“不怎样,老子今天就想弄你!”

3、还有就是朋友之间之用常用“老子”自称。无辱骂人的意思,这一点对外地人来说可能一时半会儿接受不了。例如:

“你回来的时候给老子买包烟撒。”

老子听不到,自己去买。”

你想把老子怎么样?


“爪子”,读音[zuà zi]。(说明下,四川人平翘舌音是不分的,z、c、s和 zh、ch、sh是不分的。)

这里的“爪子”不是鸡爪爪,鸭爪爪,在四川话里“爪子”的就相当于普通话里“干嘛”的意思。例如:

“老公,你想爪子?”

“老婆,我不想爪子,就想你多给我十元零花钱。”

我不想爪子,就想你多给我十元零花钱。


“撒”,读音[sǎ]。

在四川话里,“撒”差不多算是陈述句末尾的语气词,相当于“嘛”、“呀”、“吗”、“吧”,几乎所有话后面都可以加,有点类似韩语中的“思密达”。

1、邀请你来做某事。例如:

“三缺一你要来?”

2、同意参与。例如:

“今晚来吃火锅吗?

“肯定来!”

3、挑衅,不服气。例如:

“你翅膀硬了,信不信我今天把你腿打断!”

“你有本事来!”

4、表示肯定、赞同。例如:

“这个字是这样写的吗?”

“是!”

你有本事来撒!


“安”,读音[ān]。

在四川话里,“安“一般是别人给你说话你没听清楚你就说“安”;响应别人;有的时候还表示惊讶!

1、相当于什么,没明白对方说的什么事情 ,请再说一遍或者请解释清楚当。例如:

,你说啥子?”(“啥子”的意思是“什么”)

2、回答响应别人。例如:

,喊我干啥子?”

3、表示惊讶,反问对方。例如:

“你在干啥子,?”

安,你说啥子喃?


“锤子”,音读[cuí zi]。

说到“锤子”,外地人很容易误会成榔头一类的工具。在现代汉语里,“锤子”是通过敲打物体使其移动或变形的工具。在四川话里,“锤子”有多重意思,用法很广泛。我们看一下四川人灵活使用“锤子”的例子:

1、男人的某个器官。例如:

“别以为你是个男人,有个锤子就了不起。”

2、表示否定你说话。例如:

“晚上请我吃火锅撒!”

锤子,我都没钱了!”

3、表示不耐烦。例如:

“你说个锤子,再说我要冒火了。”

4、形容某人不耿直不厚道。例如:

“你娃儿锤子得很,当面一套背面一套。”

5、表示加强语气,意同狗屁。例如:

“你晓得个锤子!”

6、表示不相信、惊讶。例如:

锤子哟!你居然考了全班第一?”

你晓得个锤子!


哦豁,读音[o huō]。

在四川话里是指完蛋了、糟糕了、表示惋惜和无奈。

1、完蛋了、糟糕了。例如:

哦豁,钱掉了,这下什么都买不成了。”

2、表示很无奈。例如:

哦豁,这题我根本就做不来,该晓得上课好好听讲。”

3、表示惋惜。例如:

哦豁,这股票今天涨停了,该晓得昨天不卖了。”

哦豁,钱掉了,这下什么都买不成了。


背时,读音[bèi sí]。

在四川话里面“背时”同活该,倒霉是一个意思,在某人的恶劣行为遭到报应,被众人谴责时使用。加上“该”是语气助词,相当于你活该倒霉,有点落井下石的意思;还有就是长辈教育小辈也常用。

1、用作谴责。例如:

该背时,那个喊你平时不积德,现在出事了,看谁帮你。”

2、用作长辈教育小辈。例如:

“你个背时娃娃哟,喊你莫去耍水,你偏去,这下衣服都打湿完了。”

该背时,那个喊你平时不积德,现在出事了,看谁帮你。


宝器,读音[bǎo qì]。

原指宝贵珍惜之物,在四川话里是用来骂人的,形容人是傻瓜。对那些无事生非的,喜欢讨好上级的,反正是看不顺眼的都可以叫其“宝器”;如果互相关系好的话也可以用来调侃;熟识的人打招呼时称对方“宝器”,表现出与其亲昵。“宝器”和另一四川话“瓜娃子”意思相近,川西喜欢说“瓜娃子”,川东爱用“宝器”。

1、用作骂人。例如:

“你个宝器长眼睛没有,脚都被踩肿了。”

2、用作调侃。例如:

“话都说这么清楚了,你还懂不起,宝器一个。”

3、用作打招呼。例如:

宝器,好久不见了,你跑哪里去了,招呼都不打个。”

你个宝器长眼睛没有,脚都被踩肿了。


啷个,读音[làng go]。

在四川话里意思为:表示疑问,意为“怎么”,“为什么”;表示肯定,意为“这样”,有建议和商量的语气;询问,意为“怎么”。

1、表示疑问。例如:

“你啷个要那么做?”

2、表示肯定。例如:

啷个,都不说了,出了事情我负责。”

3、表示询问。例如:

“问下,这个地方啷个走?”

你啷个要那么做?


婆烦,读音[pó fán]。

“婆”指中老年妇女,如果中老年妇女啰嗦起来,是不是像唐僧念经一样让人感到厌烦?所以四川话里的“婆烦”就是厌烦、嫌弃的意思;但也可更换语气可以用于撒娇。

1、用作厌烦。例如:

“你这个人好婆烦哟,废话真多。”

2、用作撒娇。例如:

“你怎么对我这么好啊,好婆烦哟!”

你这个人好婆烦哟,废话真多。


看到上面这些口头禅,你是不是感到很有趣,学习四川话的兴趣是不是大增?

四川方言来源于生活,是当地风俗习惯所总结出来的,生动有趣,而这些口头禅又是从生活中千锤百炼萃取出来的精华。

如果想学说四川话,不如先从四川人的口头禅学起吧,相信我!

推荐

首页/电脑版/网名
© 2025 NiBaK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