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接近普通话的方言

人气:420 ℃/2023-06-11 15:13:46

最接近普通话的方言是东北话。普通话是现代标准汉语的另一个称呼,是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官话为基础的方言,而这里所说的北方官话,其实说的也就是东北方言,所以东北话会最接近于普通话。

东北话在东北各地的口音腔调有些许不同,但这种不同只是“东北味儿”的深浅有无,并没有在词汇用语的不同,也没有较大的变音或变声。

东北话常用的方言词汇有咋整(怎么办)、咋办(怎么办)、干哈(干什么)、瞅(看)、贼好(特别好)、稀罕(喜欢)、好使(好用,也可表示同意的意思)等。

我国是一个多元素文化集合的国家,由于历史和地理的原因,中国汉语划分了七大方言区,分别是北方方言、吴方言、赣方言、湘方言、闽方言、粤方言、客家方言。

最接近普通话的方言江苏

散装的江苏––你所不知道的方言差异

江苏“散装史”也从各地的方言开始。可以感受一下它的大类分别。一个江苏愣生生的有三大方言区。

“三里不同风,十里不同俗。”在江苏更明显。比如同样作为江淮方言的扬州与盐城,他们的话也几乎彼此间都听不懂。各个县城之间话也不同。

但同一语区的久处以后还能听懂。你要是吴方言与江淮方言,那就真是鸡同鸭讲了。

有人问,为什么江苏人一定要问对方从哪儿来。要从市问到县再问到镇,再问到村。因为唯有村子为单位才能保证你们的方言是完全一致的。

比如大家感受一下整个江苏的方言。

方言其实很能说明一个城市的故事。比如说徐州人为什么跟山东很像。又比如说为什么南京被称为徽京。又为什么苏锡常又是统称。

但南京的金陵雅言在中国历史上长期是官方标准语,是以前的普通话。而高淳又是吴语区里面最古老最标准的话。

而徐州话其实更接近普通话与中原话,与我们现在的普通话没有太大的区别。

我这里主要讲下江淮官话与吴语区的话。

四大名著里面里面就有很多江淮话的影子。

比如说“挺尸”代表“睡觉”。

《西游记》第九四回:“俗语云:‘喫了饭儿不挺尸,肚里没板脂’哩!”

《红楼梦》第七三回:“一个个黑家白日挺尸挺不够。”

这一点南京人曹雪芹与淮安人吴承恩比较一致。

看过《红楼梦》的都知道焦大骂贾珍与秦可卿扒灰的历史。“扒灰”的本意是以前烧纸钱的时候,有的烧不完的会留下锡纸。所以扒灰就是偷锡与偷媳同音。

现在看起来有一些特别有意思的习俗。比如盐城最重口味的“扒灰”的婚俗。

也比如说舍不得孩子套不着狼。有很多人觉得这个俗语太残忍。但实际上江淮话中的“孩子”与“鞋子”都同音。

江淮官话,最有名的就是入声字的运用,很多人说粤语读诗词最正宗。在词这一块的入声字中,最具有代表性的其实是江淮官话

最有代表性的就是李清照的《声声慢》

很多人用普通话声声慢觉得发音不对。比如觅,戚,息,急,积,摘,黑,滴。

不仅平仄不对,感觉韵母也不对。所以大家有说江淮官话的朋友,可以让他们读下一下这首词的发音。你就知道有个很短的入声发声。所以其实江淮话也很好听。有入声本身发音也轻。

而关于吴语区。毕竟吴语区的人更喜欢跟上海人与浙北人划入到同一个区域。而吴语区也有一千多年的时间。

而吴语区的方言就是以好听而闻名的。所谓的吴侬软语。不

管是宛转悠扬的苏州评弹,优美动人的昆曲,还是作为全国第二大的剧目的浙江越剧。都表明了吴语受喜欢的广泛。而吴语区也有7000多万人使用。堪比欧洲的一国语言使用人数。

吴语的好听一方面本身《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七六回:“一时燕语莺声,尽都是 吴侬娇语。”“吴侬软语”就表明了江南人说话的吟哦婉转,亦或是抑扬顿挫。

另一方面如辛弃疾清平乐·村居“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比如绍兴人陆游也说:“诗成作吴咏,及此醉初醒。”

许多容词用吴语来读就会显得特别的有韵味。

比如说唐婉的《钗头凤》

这些如果用吴语读就会特别的凄美婉恻,语句也特别的优美。

而施耐庵的水浒传中其实也有大建个的吴方言。譬如李逵说的“招安,招安,招甚鸟安!”此“鸟”在《水浒》电视剧中都念成了“niao”但其实在吴方言里面鸟读diao.好吧!我也无法直视这种典故。

但大量的评书与小说其实都有比较强的推广吴语的属性。

各类方言的特色还需要大家帮忙补充。

这也是为什么江苏感觉很“散装”的原因。毕竟各地方言不同,沟通困难。很长时间内彼此之间互不融合。作为官话的南京腔与苏锡常彼此嫌弃。

光语言就有三大种。而且各地也分散杂糅,有成百上千种,彼此语言之间也不相通。所以方言就成了散装的依据,也成为江苏人民最难拟合的点了。

推荐

首页/电脑版/网名
© 2025 NiBaK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