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鸭是杂食性动物,一般小鱼、小虾、甲壳类动物、昆虫、植物的种子、茎、茎叶、藻类和谷物等都是野鸭的食物。野鸭一般分布在我国东北、新疆、西藏、河北等地。
野鸭的适应性能力、抗病能力都很强,在-25℃至40℃下都能正常生活。
野鸭虽然有野性,但其实它们胆子偏小,警惕性也很高,当有人或者其他动物靠近时都会立刻惊叫,四处逃窜。
弶野鸭
野鸭,是多种野生鸭类的通俗名称,它是自然界的飞禽,也是水鸟的典型代表。属鸟纲、雁形目、鸭科,为迁徙性候鸟,喜结群活动。野鸭有大绿豆鸭、大红腿鸭、花脸鸭、罗纹鸭、******鸭等七八个种类。野鸭吃的食物多为水生物,在中医看来,入肺胃肾经,有滋补等作用,具有较高的食用养身价值和经济价值。
在杭州市钱塘区,钱塘江滩涂芦苇遍布,水草丛生,是野鸭栖息、生长、繁殖的好地方。沙地百姓有句顺口溜:芦苇荡,水草滩,流花沟连流花沟,野鸭来了不想走。
野鸭是水上动物,不仅上天会飞,而且入水会潜,是潜泳的能手,一个猛扎下去,水下能潜游几十米远,一般人想捕获它,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靠山吃山、靠海吃海的沙地人,通过仔细观察,发现野鸭晚上飞到流花沟中,在芦苇、水草密集的地方栖息。摸索到了野鸭的生活习性,由此,弶(诱)野鸭的行生也应运而生。弶野鸭,沙地人像抢潮头鱼一样,作为一种谋生手段。
野鸭日出觅食,日落栖息,弶野鸭都在晚间进行,工具主要有扳网、竹竿、火把、网兜、“媒头鸭”等。扳网,是专为弶野鸭编织的罗网;媒头鸭,是诱导野鸭投入罗网的“活道具”,在媒头鸭的引诱下,野鸭会一步一步误入陷阱,成为瓮中之鳖。
媒头鸭,为家养土鸭与绿豆雄鸭所繁殖,形态、羽毛色泽、活动习性、发出的叫声与绿豆鸭极其相似。媒头鸭发出“嘎嘎”的叫声,同科类的野鸭会自然而然地吸引到一起,成群结队,一起嬉水。
弶野鸭者常常选择野鸭出没多,芦苇茂盛又有浅滩的地方,用又长又细又直的竹竿,支架起两张硕大的扳网,或东西或南北竖立在浅滩之上。为引诱更多野鸭过来,弶野鸭者通常在两张网中间拴放几只有雄有雌的媒头鸭,由雄性媒头鸭担任“领唤”,在它的叫唤下,雌性媒头鸭也会跟随发出“嘎嘎嘎”沙哑的叫唤声。这声音时高时低,此起彼伏,盘旋在芦苇浅滩的上空,引来一群群野鸭。弶野鸭者通常也撒些稻谷、麦粒、绿谷之类,引诱野鸭前来觅食,待其步入陷阱。
野鸭很有灵性,一般你要想“弶牢”它,并非易事,它虽经媒头鸭的不断引诱,但不会轻易入伍,往往先在空中盘旋一阵子,跟媒头鸭进行交流。当确定为同类时,再派出“探子”一探虚实,随后才一只只小心翼翼尾随而入。
弶野鸭者,一般在离扳网二三十米处的芦苇丛里,用芦苇、水草搭成简易小舍,任凭风吹雨淋,整夜潜伏在舍内,一听到媒头鸭与野鸭有交流的声音,设弶者会作出相应的判断,如确定野鸭与媒头鸭为伍了,便迅捷拉动身边的绳子,让竖立的两网相向合下,瞬间两网成了覆盖在野鸭身上的天罗地网,野鸭插翅难飞。“弶”功告成后,弶野鸭者立即点燃火把,插在浅滩边上照明,拿出事先准备好的网兜,把一只只网住的野鸭收入囊中。这样的方法网野鸭,沙地人叫“弶牢”,也称弶野鸭。
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末,移民围垦四工段的大姐夫,充分利用江边区位优势,曾加入弶野鸭的行列,常有野鸭收获,为家里平添了一份收入。九十年代末,《野生动物保护法》出台,弶野鸭被法律明文禁止,弶野鸭这一行生才销声匿迹,而今只作为茶余饭后的谈资。(通讯员/摄 江城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