额外预防包括哪些内容

人气:385 ℃/2023-06-14 15:30:22

额外预防包括接触隔离、飞沫隔离、空气隔离三个方面。预防主要分为标准预防和额外预防两个方面,额外预防是在标准预防的基础上,针对特定情况,根据病原体的传播途径采取的措施。

接触隔离分为直接接触传播和间接接触传播两种,针对这一情况,医生或护士应将患者安置在单人病房,限制其活动范围,入室前需要佩戴手套、穿隔离衣。

飞沫传播指的是感染者在咳嗽、说话时将带有病原微生物的飞沫在短距离内的空气中扩散,针对这种情况,室内应加强通风,入室前医生、护士需要戴口罩。

空气传播是指长期停留在空气中的含有病原微生物的飞沫颗粒在空气中播散,可以被同病房的宿主吸入或散播到更远的距离,需要戴经认证的N95口罩,限制病人活动范围。

额外预防包括哪些内容多选题

疫情防控小知识——疫情防控话“标准预防”

在《医疗机构内新型冠状病毒感染预防与控制技术指南》(第三版)中指出:加强标准预防和额外预防,建立行为屏障。那什么是标准预防和额外预防呢?如何有效建立行为屏障呢?

“标准预防”主要是针对医护人员在接诊治疗及照护病人的过程中实现对医务人员及其他病人的保护而提出来的。我国2000年在《医院感染管理规范(试行)》中明确规定“医院应在实施标准预防的基础上,根据不同情况,对感染患者采取相应隔离措施”。标准预防是一组针对所有病人的预防措施,不单单是确诊感染的病人,其内涵是指认为病人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均可能具有传染性,不论是否有明显的血迹、污染,是否接触非完整的皮肤与粘膜,接触上述物质者,应采取预防措施。因此标准预防是基础措施,也是基本理念。

标准预防的三大理念

标准预防的三大理念可以概括为“123”。1.一视同仁:无论是什么传播途径的疾病防控,无论医护人员从事什么操作,均应执行标准预防,依据可能遇到风险进行防护。注意不能只关注检测阳性患者!而是要在风险评估的基础上采取恰当适宜的防护措施。2.双向防护:即是指防止病原体在病人和医者之间相互传播;包括病人-医者,医者-病人,病人-病人,医者-医者之间所有可能的传播。3.三种隔离:落实接触隔离、飞沫隔离、空气隔离,阻断在医务人员和患者之间的传播。

标准预防的9项具体措施:

1.规范实施手卫生;2.风险评估后正确使用个人防护用品;3.遵循呼吸道卫生/咳嗽礼仪;4.落实诊疗设备及环境清洁消毒;5.患者安置合理,落实物理屏障;6.做好预防锐器伤的措施;7.实施安全注射;8.保障医用织物洗涤效果;9.规范处置医疗废物。

额外预防

额外预防是指在上述措施的基础上,根据疾病的传播途径增加相应的隔离措施,包括接触隔离(蓝色标识),飞沫隔离(粉色标识),空气隔离(黄色标识)。例如:针对多重耐药菌感染的病人则需要额外增加“接触隔离”的措施;如果是肺结核、麻疹病患,则需要增加“空气隔离”的防控措施。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控方案》(第八版)中关于新型冠状病毒的流行病学特征描述中指出:主要传播途径为经呼吸道飞沫和密切接触传播,接触病毒污染的物品也可造成感染,在相对封闭的环境中暴露于高浓度气溶胶的情况下存在经气溶胶传播可能;由于在粪便、尿液中可分离到新冠病毒,应当注意对环境污染可能造成接触传播或气溶胶传播。因此针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防控则以上三种途径的隔离措施均需要。

如何建立有效的行为屏障?有效的疫情防控需要人人参与,普遍预防,在实际工作中既要重视布局、空间、防护设施设备等物理隔离的基本要素,更要明确行为隔离的重要性,也就是说,科学落实防控措施行为,例如正确实施呼吸道卫生和咳嗽礼仪。所有进入医疗机构的人员均应当佩戴合格的医用口罩,不应佩戴有呼气阀的口罩,患者接受诊疗时非必要不摘除口罩。在不影响正常诊疗工作前提下,应当保持至少1米的社交距离。在咳嗽或打喷嚏时用纸巾或肘部遮掩口鼻,手部接触呼吸道分泌物后即刻实施手卫生。再比如遵循手卫生的五个时刻,及时手卫生,并依据不同的情况选择速干手消毒剂进行手消毒、流动水洗手或者“洗手加手消”等方式。还有消毒、清洁、通风等等各项防控措施无论是否有人监督,无论是否会留下痕迹,都要做到规范落实,做到防护防控要科学要规范,个人防护不缺如不过度,最终实现有效防控,保障医患安全。

推荐

首页/电脑版/网名
© 2025 NiBaK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