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不想继续养殖的情况下,直接用硬纸片或者小刀刮下来,如果继续养殖的情况下,等待蚕卵完全变成深色之后,用手轻轻取下来,或者直接将树叶摘掉就可以了。
蚕以卵繁殖。蚕卵看上去很像细粒芝麻,宽约1毫米,厚约0.5毫米。一只雌蛾可产400~500粒蚕卵,重约1克。
蚕卵刚产下时为淡黄色或黄色,经1~2天变为赤豆色,再经3~4天后又变为灰绿色或紫色,便不再发生变化,称为固定色。
蚕卵外层是坚硬的卵壳,里面是卵黄与浆膜,受精卵中的胚胎在发育过程中不断摄取营养,逐渐发育成蚁蚕,它从卵壳中爬出来,卵壳空了之后变成白色或淡黄色。
真吓人——这“蚕”别采了 太危险了
“像我姐一样的采‘松蚕’者人数很多,他们的眼睛有失明的危险,希望相关部门给予关注,别让更多的人受害!”7月8日,市民小隋女士向本报记者反映。
小隋女士告诉记者,她姐姐家住林西县五十家子镇福胜河村。前不久,陆女士车接车送,“雇”多人上松树林里去采“松蚕”。采到的“松蚕”由陆女士一方以每斤13元的价格回收。让人意外的是,上山者眼睛或皮肤不同程度地受到伤害:多人视力出现问题,看不清东西;几乎人人皮肤上一片一片地起“红疙瘩”。
市野生动植物保护部门的专业人回复本报:隋女士等人所谓的“松蚕”其实是林业害虫——松毛虫的蛹。
7月9日,由林西县医院转院到赤峰市第二医院眼科的隋女士介绍,几天前,她与众乡亲随“车接车送”的采“蚕”团上山到松林里采蚕,“收入的确不错,干了四个多小时的活儿就收入二百五十多块,很诱人。”没想到意外发生在第二天上午,开始感觉眼睛不舒服,“像眼睛迷进了东西似的。”下午的时候,视力模糊得厉害,“眼泪哗哗地流!”到县医院眼科诊治后,因病情严重被转至赤峰市第二医院眼科诊治,“很严重,大夫说眼里有脓液!”“起初,看东西时会看到一些小黑儿,后来发展到一条条黑线儿……视力问题越来越严重,到现在,眼睛看东西时像罩个茶色玻璃、眼前挂个帘子一样。”隋女士说。其妹妹小隋指着姐姐胳膊上的一片一片的红疙瘩说:“前胸、后背比这儿还厉害!”
对隋女士的有多人采蚕者眼睛出现的问题的说法儿,7月9日,记者向林西县医院眼科的医护人员进行了求证。据一位李姓医护人员介绍,从她一周前的上一个夜班开始,科里开始有自述“眼睛磨痛、充血”的采蚕患者来科里“拔像眼睫毛一样的小刺儿”。每天有几人十几人不等,到现在已经有几十人甚至更多。往年,并未经历过这种连续多日多人到眼科“拔刺儿”的情况。
比隋女士视力问题更严重的是同在一个镇的邵先生。因病情严重,邵先生比隋女士更早转到赤峰市第二医院诊治。“一住院时,因为病情严重,刚入院时已经做了摘取眼球的准备。”邵先生的妻子高女士哭泣着告诉记者。
7月10日,记者与赤峰市第二医院眼科负责人白女士沟通获悉,入院时,两位患者的眼睛已经感染,眼里有脓。目前,正在对患者进行控制感染,减少并发症的治疗。具体病因仍待进一步诊断。
另据了解,到7月9日,五十家子镇上山采蚕的队伍仍在继续采蚕,上山方式已经由“原来的每斤蚕13斤回收”改为“每日保底300元”。“我们希望相关部门对此事给予关注并予以制止,别再让其他人像我们一样中招儿受害。”躺在病床上的隋女士与妹妹一样满怀担忧。
(记者张学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