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们认为用煮熟的热鸡蛋,在身体上来回滚动,这样能够祈求身体的健康长寿。端午节滚鸡蛋的活动逐渐流传了下来,后来就演化成为撞鸡蛋这种更为简单的民俗方式。端午节撞鸡蛋还寄寓着人们对于生命、生育的敬畏与崇信之情。
端午节吃蛋是传统,每年大人都会给孩子做一个“蛋兜”,装上熟鸡蛋,挂在脖子上出去做游戏。蛋兜的样子像一个小网兜。
孩子们会挑一个看上去皮厚点儿的,拿看上去比较结实的那一头去撞小伙伴的熟鸡蛋,蛋壳先被撞破的那一方为输。
蛋壳涂上红色,用五颜六色的网袋装着,挂在小孩子的脖子上,也有祝福孩子逢凶化吉,平安无事的意思。
八里中心小学:非遗迎端午 巧手编蛋袋
【来源:扬州市教育局_校园风铃】
一年一度的中国传统节日端午节即将到来,九龙湾社区的工作人员和江苏旅游学院志愿者来到八里中心小学,与部分少先队员一起开展了“非遗迎端午巧手编蛋袋”端午节主题活动。
旅游学院的志愿者先向队员们讲述了端午节的来历、习俗以及诗人屈原的故事,屈原爱国、清正廉洁的形象给队员们留下了深刻印象。之后队员们开始学习编蛋兜,社区工作人员把事先准备好的五彩绳发给大家,并详细讲解了编织要领。“先准备8根彩绳,将彩绳轻轻地对折,打个结,再将相邻的两根线两两打结……”
看着示范,队员们迫不及待动手学编起来。然而,编蛋袋看似简单,其实并不容易。大家一个个凝神静气、小心细致,生怕一不小心打错了结。还有的少先队员则互帮互助,你拉绳子我打结,一根根五颜六色的彩绳在手中飞舞。心里满是美好的祝福,暖暖心意融进每一个结里。
经过努力,一个个漂亮的蛋袋展现在眼前。一根根五颜六色的丝线似天边绚丽的彩虹,一个个五彩缤纷的蛋袋是延续中国传统文化的符号。队员们把鸭蛋装进亲手制作的五彩蛋兜里,挂在胸前,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此次主题活动,是该校“非遗文化进校园”系列活动之一,队员们在活动中感受了传统节日的快乐与传统文化的厚重,引导他们秉承君子风范,又催生了对非遗文化的兴趣,为更好地发掘和传承非遗文化奠定基础。
声明:此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邮箱地址:jpbl@jp.jiupainew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