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的。光禄镇百年祠堂在云南省楚雄州姚安县光禄镇光禄街6号,光禄镇历史悠久,光禄古镇出土了大量春秋战国时期的青铜剑矛,附近还出土了铜鼓和扁铃。
光禄镇文化底蕴深厚,素有“灯笼之乡”、“梅葛故地”的美誉,高氏祠堂建于1936年,是一座保存完好的带有中西元素的法国建筑。
公元1131年,高家在光禄古镇建城,现在光禄古镇基本保留了高氏家族和其他五大家族在光禄留下的古建筑,而且影响很大。
光禄镇有许多文物古迹,主要有汉弄栋县城故址、土立祠、送子娘娘殿、龙王殿、斗母阁、高雪君铜像、飞来石等,历史文化丰富。
系古代宫殿式建筑,具有浓厚的地方色彩,云南省楚雄州姚安龙华寺
龙华寺本名活佛寺,原址为卧佛庵,位于云南省楚雄州姚安县城北12公里的光禄镇西山,始建于公元907~923年(即后唐天佑年间,蒙诏世隆时期)据清郡人河南光山县蔡龙松所撰《重修龙华山活佛寺碑记》载:“一日夜间,因有神僧到此拜佛,半夜即去,由此,大理僧人知聪即结庵于此,勤修戒律,开山创寺,后人称这晨为古刹”。
明初,有商崖禅师在此开设佛堂念佛,各地名僧盘龙、古庭、宗风、振续等七百余人云集于此。龙华寺便成了滇西地区的佛教圣之一。明末,有寂空和尚从四川来姚安讲学,专精戒律,各寺僧侣相助,拨细田亩地租,布施金银,扩大寺宇。
公元1638年,中国著名旅行家徐霞客曾旅游到此,对当地的地理环境和风物景观曾简笔描述。龙华寺当时的住持和尚寂空重修,光绪二十年(1894年)又毁,邑人马驷良及住持觉安再建。重建时基址未动,按原样复修。但两次火毁都未涉及大悲殿(圆通楼)及后轩,故圆通楼及后轩仍为明代建筑。1981年9月龙华寺还被楚雄彝族自治州人民政府公布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3年被云南省人民政府列为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6年6月被国务院、国家文物局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龙华寺建筑庄严雄伟,中轴线居中,山门为牌楼式建筑,门两侧有清人由云龙题书楹联一副:"佛生极乐世,山辟大唐年",横额为"龙华古刹"。两侧佛龛内有哼哈二将泥塑。入内为一长方形小院,可从两侧再入二院,二院中有一长方形花台,花台植树一株,人称菩提,实则榆树。
院两侧为钟鼓楼,三重檐,左右对峙,楼阁高耸,雕刻精细,彩绘夺目。由两侧上台阶为中厢,或称过道(过厅),近前为一栅栏,其旁为水池,南北长约10米,宽约5米,池水清幽,可视鱼游,水池两侧为两个花台,正中为一佛龛,龛内塑菩提女,为宋未大理相国高泰祥女。两侧为清人赵鹤清撰收楹联:"灭国痛流离视元段兴亡帝业侯封成泡影,出家全孝义参法王得度名山佛子铸金身"。横额为"果证菩提"。像后龛内直书梵文一行。
沿水池两侧再上阶梯即为正殿院落,院的四角为四个花台,台内植金桂、柏树、玉兰。院中靠水池近处有一碑亭,与菩提女佛龛融为一体。亭两侧有碑,其一为云南省盐运使代理省长由云龙撰,记载龙华古刹的传说及毁建史迹。从院落两侧上正殿,殿外走廊宽敞。边缘以大理石屏栏镶嵌固住。
正殿面阔五间,进深四间,栋宇巍峨壮观,殿内塑有三世佛盘坐莲台上,两侧文殊、普贤、达摩、紧那罗、阿难、迦叶塑像,均为清代遗物,庄严肃穆。佛龛系木质雕刻装饰,众多的历史传说故事栩栩如生。砖雕遍布建筑的各个部位,为省内其他的建筑所罕见。
龙华寺除正殿、两厢、过道、钟鼓楼外,还有两耳、后轩、圆通楼等大小房屋百余间。寺外古柏参天,青翠碧绿,是县内至今保存较好的古代建筑群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