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苦味的莴笋没有毒。莴笋有苦味,可能是由于在生长的过程中缺水导致的。莴笋本身含有莴苣素,有些许苦味,且植株缺水,莴苣素的浓度增加,从而加重了莴笋的苦味。
莴笋又称莴苣,菊科莴苣属莴苣种能形成肉质嫩茎的变种,一二年生草本植物,原产地在地中海沿岸,大约在五世纪传入中国。
莴笋的地上茎可供食用,茎皮白绿色,茎肉质脆嫩,幼嫩茎翠绿,成熟后转变白绿色。主要食用肉质嫩茎,可生食、凉拌、炒食、干制或腌渍,嫩叶也可食用。
莴笋对土壤的酸碱性反应敏感,适合在微酸性的土壤中种植。它的根系浅吸收能力弱,对氧气要求较高,种植莴笋的土壤以砂壤土、壤土为佳。
四季学堂 | 从中医角度解读莴笋与生菜的区别
我们常吃的莴笋和生菜,这两个看上去并不相干的蔬菜,其实是近亲。莴笋是茎用莴苣的食用茎,生菜是叶用莴苣的食用叶。从中医的角度来看,它俩的功效也是相似的。
先说莴笋。
微辛微苦,微寒微毒。通经脉,利二便,析酲消食,杀虫蛇毒,可腌为脯。病人忌之。茎叶性同,姜汁能制其毒。
——《随息居饮食谱》
莴笋是带有一点儿苦味和涩味的,其性偏寒。
它的好处是,它能通利二便(主要是通小便),甚至能“通乳汁”。一般茎类的食材或药材,味道偏淡偏苦的,它都有往下通的作用。
那么,什么情况下适合多吃莴笋呢?比如因下焦郁热导致的小便不利,甚至尿血,以及产后乳汁不通的,都适合吃莴笋,就是用它向下通的力量。
因为它能利尿,所以有一定的解酒作用。
微毒,多食昏人目,痿阳道。患冷人不宜食。
——《本草害利》
然而,莴笋也有一些忌口的地方。莴笋中的一些成分对视神经有刺激作用。如果过量食用莴笋,会发生头昏、嗜睡、夜盲,甚或诱发其他眼疾,所以说它有微毒。病人是一定要忌口的。
因为它性寒又向下走,所以对于脾胃或者下焦虚寒的人,也最好不吃或少吃。不然它过多地消耗肾阳的话,是可能导致阳痿的。
生姜可以解莴笋的毒,所以莴笋如果熟食,建议和生姜炒;如果生食,甚至榨汁,建议加些生姜汁。
生菜性寒凉,也有清郁热的作用。但它作为叶子,和莴笋不同的是,它善于“开胸膈壅气”,即胸闷有郁气或郁热的,适合吃生菜。当然,胃肠有热,或者酒热、下焦热郁而大小便不利的,吃生菜也有用,但不如莴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