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乐谱中,八分音符等于1/2拍,十六分音符等于 1/4 拍。2、买衣服的时候,店员说打9折,也就是说价格是原价的9/10。3、一个西瓜被平均切成5块,每块西瓜占整个西瓜的1/5。
分数原是指整体的一部分,或更一般地,任何数量相等的部分,表现形式为一个整数a和一个整数b的比。
在分数里,表示把单位“1”平均分成多少份的叫做分母,表示有这样多少份的叫做分子。其中的一份叫做分数单位。
分数的意义可从分割及合成活动来解释,当一个整体(指基准量)被等分后,在集聚其中一部分的量称为“分量”,而“分数”是用来表示或纪录这个“分量”。
生活中的分数——融合教育背景下跨学科数学绘本校本课程在行动
由福建同心慈善基金主办,自2018年发起的“火种计划”项目,以支持乡村教师学习成长与教育实践为目的。“一师一梦”则是其中重点支持乡村教师教学实践的子项目,通过资助教育实践经费,激励有情怀有梦想的乡村教师发挥优势专长,立足本校,为乡村孩子开展特色创新的优质素质教育实践。
启东市大洋港小学李新群《融合教育背景下跨学科数学绘本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践研究》入选特色教学/高效课堂类。
保罗大叔有家比萨店。
无论是店里美味诱人的比萨,还是保罗大叔玩魔术般娴熟的技术,
都让大家惊叹不已。
一对双胞胎来到店里点比萨。
保罗大叔把比萨分成2块端给了他们。
可是,不一会他们就大声吵了起来,
嚷着自己的这块比较小。
保罗大叔把2块比萨叠在一起,让他们仔细观察。
“看看,刚好重合。这两块的大小是一样的。
双胞胎这才笑嘻嘻地大口吃起来。
门口,又进来了4个孩子买比萨。
“保罗大叔,我们要蓝莓的比萨。”
保罗大叔随意地把比萨分成4块,把大块的给了胖孩子,
小块的递给了瘦孩子。
分到小块比萨的2个孩子不高兴啦。
4个孩子争吵个不停,
保罗大叔只得重新做了一个比萨,
打算把它平均分成4份,
再给4个孩子。
保罗大叔分着分着,突然眼前一亮,
他想到了一个很好的主意。
为什么不把比萨分成2等份、3等份、4等份来卖呢?
保罗大叔重新制订了菜单。
2等份中的1块、3等份中的1块、
4等份中的1块,它们的大小都不一样。
第二天,保罗大叔开始叫卖他的新比萨,
前来光顾的客人越来越多。
可是,问题随即出现了。
有些客人因为比萨名字太长,
点餐时只说“给我来1块比萨”。
结果总是得不到自己想要的比萨大小。
“比萨的名字不能再简单一些吗?”
客人向保罗大叔抱怨道。
保罗大叔想啊想,
终于想出了一个对策。
他先写好1盘比萨可以分成的等份数,
然后在数字的上面画一条横线,
最后再在横线上面写上1,
表示是几等份中的1块。
2等份中的1块写作1/2,读作“二分之一”,
3等份中的1块写作1/3,读作“三分之一”,
4等份中的1块写作1/4,读作“四分之一”,
新菜单推出的第一天, 一群孩子叽叽喳喳的走进比萨店。
孩子们对菜单上的新名字非常好奇,
各自点了自己想要的比萨。
“请给我1/4和1/4。”
最后进来的那个孩子开口说道,
“这样点餐真是麻烦!”
“看来应该给1/4和1/4合起来的份量也起个简单的名字。”
保罗大叔心想。
想一想,1/4和1/4合起来的份量是多少呢?
于是保罗大叔给孩子端来2/4块比萨。
这天晚上,保罗大叔对菜单又进行了修改。
在4等份比萨中取出了3块,是3/4。
在4等份比萨中取出了4块,是4/4。
按照这种方法,
保罗大叔又制订出了2等份和3等份比萨的菜单。
挂上了新菜单,点比萨变得简单多了,
还可以通过打电话订外卖。
丁零零,丁零零,
保罗大叔的生意越来越红火。
现在,保罗大叔感觉每天都过得飞快。
他的美味比萨也飞往城镇各个角落。
保罗大叔的店里总是座无虚席。
今天,有一家人要在这里过生日,
他们一一点了自己想要的比萨。
保罗大叔将比萨放到每个人的盘子里。
爸爸和妈妈吃起来刚刚好,但对孩子来说,1/2块比萨太大了,
吃起来很不方便。
保罗大叔便将孩子的比萨切成两半,
原来2等份中的1块变成了4等份中的2块,
于是成了2/4块比萨。
如果再把2/4块比萨等分成4份,
就与8等份中的4块大小相同啦!它变成了4/8块比萨。
1/2,2/4,4/8,比萨块的名字虽然不同,但是大小完全一样。
保罗大叔继续把比萨分成6等份、10等份、12等份……
可以变大又可以变小的比萨,受到人们的欢迎。
不久,保罗大叔的分店遍布全国各地。
学完这个数学绘本故事,港小的孩子们有哪些奇思妙想呢?
还有助学伙伴和特需学生合作的作品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