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睢县四大家族

人气:424 ℃/2023-07-22 13:37:23

睢县四大家族是汤氏、王氏、袁氏、蒋氏。在明清时期,尤其是商丘,出现文化人才崛起的盛世,睢州位于梁宋中枢,文化实力强大,另外明末开封城遭受灭顶之灾,文化几乎断层,但位于省会附近的睢州,文化上却一以贯之。

汤家始祖为睢阳卫百户,后升为睢阳卫千户。汤斌是清朝第一文正公,理学名臣,礼部尚书,是大清朝树立的典范人物。

王家始祖在元末由鹿邑迁至睢州,清初,王震生、王嘉生兄弟进士,时人比为“莱阳二宋”,王震生子王绅官至户部侍郎,使王家步入鼎盛时期。

尚书袁氏始祖为袁荣,也是睢阳卫百户。传之后世并不富裕,至八世袁可立在登莱巡抚任上抗清,官至兵部尚书。

蒋氏始祖为蒋宗,元末以大户解粱京师,天下大乱,遂定居睢州。积善之家必有余庆,蒋奇猷后代一支为祖孙三代翰林,另一支为画兰世家。

睢县四大家族都是谁

正史与民间传说--谈睢县王氏家族

在解放前,河南睢县有蒋、王、袁、汤四大家族。今天,我就给大家讲一下睢县的王氏家族,讲讲正史与民间传说的不同之处。

明朝成化年间,河南鹿邑县王皮溜镇,有一个做小买卖的,名叫王兴,他和自己的老婆推着小货车,四处游走。一天,他们遇见一个算卦的,王兴就给了算卦的两钱,让算卦的给自己算一卦,算算自己有没有大富大贵之命。算卦的告诉他,让他俩遇山就停,停下就会交好远。王兴说,这里千里大平原,哪来的山。算卦的说,听我的,遇山就停。说完这些,算卦的就走了。王兴两口子,稀里糊涂地推着车子往前走,他俩都认为,算卦的是骗他们的。

走到了天黑,他俩来到了睢县境内,在一个小村子村口附近,看到了一座小山。两口子喜出望外,没想到,还真遇到山了。两口子就在小村子里随便找了一户人家,讨口水喝。在与村民的聊天中,王兴得知,这个村子叫夏陵村,据说是有个夏朝的国王埋在这里,所以该村取名夏陵。村口的小山,是个大土堆。王兴对这个村民说现在天色已晚,你能不能给我俩找个住的地方。村民说,村里有一处无人居住的豪宅,因为闹鬼,已经荒废多年。如果你们敢住的话,这个豪宅就归你们了,不知你俩有没有这个胆量。王兴这个人,天不怕地不怕,立即同意住进豪宅之中。

当天夜里,王兴夫妇住进了豪宅之中,他们不但没有遇到鬼,反而意外地发现了大量的金银财宝。就这样,王兴由一个做小买卖的,一夜暴富。这就是民间传说中的王家的发家史。正史上的记载,比较简单 ,说鹿邑王兴,在明朝成化年间迁到睢县定居,成为睢县王氏家族的老祖爷,就这么简单。

王兴在夏陵定居后,人定兴旺,王家的实力也越来越大,后来,王家人就把夏陵,改为王行村。到了万历年间,王家出来一个进士,名叫王逢元,此人后来做到了刑部主事,福建邵武知府,成为王氏家族第一个做官的人。

到了清朝顺治年间,王氏家族一个名叫王绅的孩子出生了,他从小就被家里人送到后台读书。王绅聪明伶俐,勤奋好学,十分讨人喜欢。据民间传说,王绅放学后,天色已黑,他一个人步行从后台回到王行。他走夜路的时候,有人看见有两盏小灯笼,飘在他的头顶,为他照亮回家的路。大家都说,这孩子是文曲星下凡,将来必成大器。

康熙年间,王绅中举,官做到户部左侍郎,并娶了明朝登莱巡抚袁可立的重孙女为妻。与睢县袁家结亲,更使王氏家族如虎添翼。王绅由于长年在京做官,家中的女儿,对他十分想念。王家出巨资,建了一座高楼,王绅的女儿,天天登上高楼,眺望北京方向。这就是当地人传说的望京楼。据民间传说,朝廷借用了山西康家的巨额银两。后来,朝廷的资金周转过来了,就把所借的银两还给康家。这些银两,由户部还给康家,没想到的是,王绅把这些银两贪污了。朝廷得知后,大怒,把王绅斩首。王绅死后,头颅不知所终,王家人只好给王绅做了一颗金头放在棺中。不久,王绅归葬故里。据说,出殡那天,从王行村出来了六口棺材,分别往不同的方向走。这是为了防止别人盗墓,王家做了几口空棺材,弄得真真假假,虚虚实实。在出殡的路上,王绅的女儿边哭边说:“金头银头也不如俺爹的肉头。”在民间传说中,王绅就是这样一个结局。正史上,关于王绅的结局是:1706年,王绅病逝于北京任上,后归葬故里,埋在了后台南门外。

推荐

首页/电脑版/网名
© 2025 NiBaK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