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暗号口令

人气:395 ℃/2023-07-22 16:34:50

经典暗号口令有:天王盖地虎,上山打老虎;黄河黄河,我是长江;芝麻开门,节节高;明月几时有,抬头自己数;小鸡炖蘑菇,蘑菇伴大葱等。暗号口令,是两人或者两方人马接头是对的暗号。

暗号是事先定下的特定的口号,通常是一人说一句来凑齐正确的口号,两人各自的语句对上才是完整的口令。

暗号口令的形式没有硬性的格式,可以是一句诗,也可以是一句话,只要口令内容简洁而且方便记忆即可。

选择暗号口令建议是选择朗朗上口,且容易记忆的诗句或口号,长篇大论的口令会加重工作量也容易记错。

经典暗号口令教学

盘点影视剧中四种经典暗号,曹操一语催命,经典莫过《潜伏》

小时候看谍战电影时,最念念不忘的情节之一就是对暗号,有些暗号甚至已经融入到我们的生活,比如以前青年人搞对象第一次见面前,有人就喜欢约定一个标志物,手里拿份杂志,穿什么上衣,第一句说什么等等,就跟地下党接头一样神秘而庄重。

实际上,影视剧里有很多暗号,但其性质特点也并不都一样,笔者将其分成四种,选择一些经典案例分享给大家。

一、口令

口令大概是最常见的一种暗号,它主要适用于军队,尤其是夜间哨兵用来区分敌我。在战事紧张的时候,如果哨兵一句“口令”你答不上来,等待你的可能就是一颗子弹。

在影视剧中口令一般有两种,一种是交互式的,对方问你一句,你回答下一句,核对之后双方均安心。

比如在《拯救大兵瑞恩》里,美国空降兵在法国小镇上的口令就是“打雷”和“闪电”。

还有一种是单方面的口令,主要是用来回答哨兵。这种口令在影视剧中出现最早可上溯到三国时期的曹操。

曹操和刘备对峙汉中,进不能进退又怕被耻笑,看到鸡汤中的鸡肋有感而发,当夏侯惇问夜间口号时,他随口回答:鸡肋。然后这句鸡肋就成了催命暗号,聪明的杨修秒懂,被杀了。

而在影视剧中把口令玩出花儿的无疑是成龙电影《A计划》,成龙、元彪和洪金宝在郑三炮的岛上互相用口令坑对方,非常精彩且搞笑。

成龙给哨兵玩了一把“手令”,元彪则对哨兵来了一段“绕口令”,没毛病,反正都是口令。

最后才知道,原来郑三炮的口令是“月光光照大床”,这句口令来自于广东童谣,不得不说三炮哥还挺有童心。

二、代号

代号相当于化名,也是暗号的一种,只有自己人才知道是什么意思。比如诺曼底登陆的“霸王行动”,中途岛战役中的“AF(日本用)”,还有戴笠撞山前使用的化名“高崇岳”等,都属于代号。

我们在影视剧中最常见的代号大多数都是跟电台有关, 出任务的小分队和总部之间都有自己的代号,而且一般情况下双方的代号还非常有关联。

比如《渡江侦察记》里,小分队的代号是“长江”,北岸指挥部的代号是“黄河”,一南一北也贴合各自环境。

《海鹰》里,指挥部代号叫“泰山”,******快艇分队代号叫“海鹰”,各个******艇代号为“海鹰二号”以此类推。

在《闪电行动》中,指挥部代号叫“霹雳”,小分队代号叫“闪电”。

这种代号听多了非常容易上头,每当一部著名电影热映时,小朋友们总会模仿其中的代号,“霹雳,霹雳,我是闪电,我是闪电”听起来很是带感。

三、通用暗语

所谓通用暗语一般都是隐秘行业内使用的东西,比如相声行业里的春典就属于江湖黑话的分支,用于本行业内部人交流使用,外人一般是猜不到其中意思的。

最经典的例子是马三立的大哥马桂元和徒弟冯宝华的对话,马桂元正在场子里说相声,冯宝华进来说了一句“摆金了”,马桂元就知道外面要下雨,赶紧说完这一段收钱。如果不说“摆金”说“下雨”,那帮观众直接就会开闸,一分钱也收不到。

在影视剧中最经典的黑话桥段大概就是《林海雪原》了,杨子荣在座山雕的山洞里面对八大金刚一人一句的黑话盘问毫不慌张一板一眼毫无破绽。

“天王盖地虎”“宝塔镇河妖”“野鸡闷头钻,哪能上天王山”“地上有的是米,唔呀有根底”……

而最经典的对白无疑是座山雕和杨子荣的“脸红什么”“精神焕发”“怎么又黄了”“防冷涂的蜡”。

座山雕属于东北胡子,用的黑话自然是快马大刀非常爽快,等到了长江以南,青帮之间的黑话则是另外一种风格。

在电影《51号兵站》中,李纬饰演的马科长用青帮黑话盘道梁波罗饰演的小老大,这一段虽然没有杨子荣座山雕那段知名,气氛也显得比较随和,但其内在的凶险和紧张一点儿也不亚于《林海雪原》。

小老大,这趟来上海路上一定很辛苦,是乘车还是坐船呢。

坐船。

船上共有几块板?

小弟才疏学浅,只知上安天罡三十六,下安地煞七十二,总共有船板一百零八块。

小老大真是见多识广啊,请教,板上钉有多少颗?

共有三百六十五颗钉。

再请教,船上三块板哪一块 是无钉无眼?

手里吊的线板。

有眼无钉。

背上背的纤板。

有钉有眼。

脚下走的跳板。

请问,船上有几棵倒栽杨柳树?

据闻是船后的舵梗,大桅的护板。

这段对话看似像聊天一样轻松却暗藏杀机,实在是非常有趣的黑话。

四、接头暗号

接头暗号大概就是我们在谍战影视剧中最常见的一种暗号了。

有的暗号不需要说话,比如《野火春风斗古城》里,地下党用碗筷摆出了一个“八”字表示身份,但笔者认为这个有点儿冒险了吧,毕竟人多眼杂啊。

在香港电影《刀马旦》中,革命党用大碗茶上面放两颗花生当暗号倒是很有特点。

当然,大多数暗号是需要双方对话的,比如《红灯记》里,地下党知道李玉和的身份后还是要再对暗号“我是卖木梳的”,用来表明身份。

李玉和回答“有桃木的吗?”“有,要现钱”。一问一答,身份乃现。

由于影视剧制作水平以及题材不同,很多影视剧中的对暗号环节也各有特点:

有的暗号贴合情境和身份,比如《亮剑》里魏和尚和伪军中的地下党接头,由于他们身处晋西北,所以使用了“醋”和“老陈醋”这个当地常见的对话内容。

有的符合双方身份特征,比如《伪装者》里明楼问明台“请问你带烟了吗?”

明台回答“对不起,我刚刚戒烟”。这个对话符合双方都是男性的特点。

有的暗号符合其中一方的职业,比如《*********保卫萨拉热窝》里,*********到吉斯的照相馆里问:“我想放大一张我表妹的照片”。

有的暗号是复合型的,比如成龙在《A计划》中和郑三炮的手下接头过程就非常复杂,不仅有物品暗示(鞭炮),对话过程也是暗号和黑话相结合,同时也隐含郑三炮的名字“三炮齐鸣,天下太平”。

在风格上,有的暗号相当无厘头,比如在《国产凌凌漆》中,达闻西和凌凌漆的对话“力拔山兮气盖世”“ 时不利兮骓不逝”,这种暗号明显不符合秘密工作的特质,要的就是无厘头效果。

有的暗号则充满诗意,比如《*********保卫萨拉热窝》里钟表匠谢德和德国间谍的对话,“空气在颤抖,仿佛天空在燃烧”“是啊,暴风雨来了。”

其实,秘密工作的人员在提前设计暗号时都非常讲究,尽量做到让接头人的对话自然且不容易被外人发觉。

这方面有不成功的例子,比如《刀马旦》中两个革命党在戏园子里的接头暗语“北京填鸭”“你要一鸭三吃还是原味上盘”“这么麻烦,我生吃好了”,这个暗号的内容和环境格格不入,实际上属于不太讲究的暗号。

笔者认为,在国产影视剧中,比较经典的接头暗号还就属于《潜伏》,首先是剧中对各种暗号有分类,应用于不同的场景。

其次是有时候采用复合型暗号,比如余则成和廖三民的接头,不仅有暗语也有识别物品,报纸和圣经。

再次是暗语会考虑到人设和接头地点,比如余则成和左蓝在酒吧接头用的是走私名义“听说你表弟是走私相机的,我能看看货吗?”

在《潜伏》中最经典的接头暗语则发生在余则成和罗掌柜之间,他们用的暗语是《朱子家训》,这次接头的对话不仅符合罗掌柜的身份和所处的环境,同时两人的对话毫无刻意痕迹,就算旁边站着一个顾客,他也注意不到这俩人是在接头,这就是高水平的接头暗号。

最后,笔者看了很多影视剧,对其中的暗语也算是非常熟悉,只有一个电影中的暗语到如今也没弄明白其中含义。

这就是《九品芝麻官》里常威和他表妹的暗语“听说你收藏了一本手抄的华严经”,虽然知道这小子是想干嘛,但笔者一直没弄明白,这句话到底是何意,有什么特殊说法吗?

推荐

首页/电脑版/网名
© 2025 NiBaK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