汤圆的由来和传说故事

人气:144 ℃/2023-07-25 13:30:52

汤圆起源于宋朝明州,用黑芝麻、猪油做馅,加入少许白砂糖,外面用糯米粉搓成圆形,这种糯米汤圆煮在锅里又浮又沉,所以它最早叫“浮圆子”,后来有的地区改称“汤圆”,汤圆象征合家团圆的美好愿望。

汤圆的更多故事

煮熟后的汤圆吃起来香甜可口,饶有风趣,吃汤圆意味着新的一年合家幸福、团团圆圆,所以是正月十五元宵节必备美食。

近代也有一则故事说袁世凯在做了大总统之后还想当皇帝,一次他的姨太太说要吃元宵,因“元宵”与“袁消”谐音,从此以后不许再说“元宵”,而只能说“汤圆”。

现在我国比较有名的汤圆有长沙姐妹汤圆、重庆凌汤圆、山东枣泥汤圆,也有很多汤圆做成了冰冻包装,可以随时能吃到。

汤圆的由来和传说故事200

汤圆的起源

民间过元宵节吃元宵的习俗。元宵在南方称"汤圆"、"圆子"、"浮圆子"、"水圆",由糯米制成(在某些地区是由红薯制成),或实心,或带馅。馅有豆沙、白糖、山楂等等,煮、煎、蒸、炸皆可。起初,人们把这种食物叫“浮圆子”,后来又叫“汤团”或“汤圆”,这些名称都与“团圆”字音相近,取团圆之意,象征全家人团团圆圆,和睦幸福,人们也以此怀念离别的亲人,寄托了对未来生活的美好期望。吃元宵象征家庭像月圆一样团圆,寄托了人们对未来生活的美好愿望。

吃元宵的习俗源于何时何地,民间说法不一。一说春秋末楚昭王复国归途中经过长江,见有物浮在江面,色白而微黄,内中有红如胭脂的瓤,味道甜美。众人不知此为何物,昭王便派人去问孔子。孔子说:“此浮萍果也,得之者主复兴之兆。”因为这一天正是正月十五日,以后每逢此日,昭王就命手下人用面仿制此果,并用山楂做成红色的馅煮而食之。还有一种说法,元宵原来叫汤圆,到了汉武帝时,宫中有个宫女叫元宵,做汤圆十分拿手,从此以后,世人就以这个宫女的名字来命名。这两个传说不见史料记载,不足为信。

关于元宵节吃元宵的最早记载见于宋代。当时称元宵为“浮圆子”、“圆子”、“乳糖元子”和“糖元”。从《平园续稿》、《岁时广记》、《大明一统赋》等史料的记载看,元宵作为欢度元宵节的应时食品是从宋朝开始的。因元宵节必食“圆子”,所以人们使用元宵命名之。

到了现代亦有与元宵节有关的故事。袁世凯在做了大总统之后心犹未甘,还想当皇帝,因美梦不能成真,终日烦恼。一日他的姨太太说要吃元宵,话刚一出口,就被袁世凯打了一个耳光,因“元宵”与“袁消”谐音,从此袁世凯就给手下的人下了个命令,以后不许再说“元宵”,而只能说“汤圆”。后来有人就此事写了一首打油诗:“诗吟圆子溯前朝,蒸化煮时水上漂。洪宪当年传禁令,沿街不许喊元宵。

推荐

首页/电脑版/网名
© 2025 NiBaK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