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媒体广告的投放策略

人气:252 ℃/2022-12-05 17:46:58

电视媒体广告的投放策略,下面让小编带大家了解一下吧:

一、电视媒体广告的投放策略

1、广告投放应具备连续性

广告和品牌要长期、持续地投入,才能产生效果。消费者做出购买决定不是短时间的,是需要经过“接触一注意一引起一理解一获得一态度改变一记忆一行动”的过程。消费者对品牌的认知和采取下一步的行动都需要广告不断的提醒。并且广告并不能直接和必然带来企业销售额的上升。所以,企业准确地选择合理的广告投放,减少不必要的花费,能够给企业带来品牌和利润的双重收益。

2、投放频道应具备分散性

每天的深夜等时段由于电视的收视率低,有很多广告公司专门为了广告收益而为企业设计广告套播。所谓套播就是将各个频道的非黄金广告的时段组合起来,打包销售给企业。这类广告时段的打包设计,看似曝光频次多、长度极长、价格便宜、覆盖面广,实际播出的效果却是深夜以后或重播栏目,听众极少。调查显示,94.8%的人不会重复看一些没有文化性或精品性的栏目。因此,电视广告的这个传播特点要求企业应集中有限的广告投放资金选定好电视频道。

3、投放淡季与旺季相结合

很多企业只有在销售旺季投放广告,淡季就完全停止。殊不知,品牌和消费者购买行为是受长期影响而形成的,企业要持续向消费者传达企业和品牌的信息。

4、数据量与媒体质相结合

投放次数、价格、覆盖几个频道等广告考量指标经常会使一些企业进入电视广告投放误区,忽略投放的时间段、秒数、每次播放成本等。企业可以用千人成本、每收视点成本、总收视点、占有率等反映媒体价值的指标数据去评估电视广告时段的广告价值。

不要只重视一些表面数据,这些数据只是量的考察,企业投放广告主要是注重媒体质的考察。具体是指如媒体形象,产品特性:企业受众与栏目受众的吻合,栏目美誉度、忠诚度,栏目在受众中的影响力等。

5、投放形式多样化

投放广告能起到销售促进及塑造品牌的作用的一个重要原则是让企业的广告投放多样化。具体来说是指:

(1)使用电视媒体套播或广告赞助的形式选择与企业产品特性相符的栏目;

(2)可以制作电视硬性广告和广告专题,参与电视栏目新闻报道:

(3)应采用双重诉求的方式做电视广告,广告专题片以塑造企业品牌为主题,集中宣传企业品牌发展的种种优势:

(4)以省级市场为目标区域,进行企业品牌套播投放,理性地诉求企业品牌;

(5)以广告专题片为辅助,集中强化企业品牌在广大消费者心目中的品牌形象。

6、选择合适的投放策略

电视媒体选择影响到企业的品牌形象与市场扩张。优秀的广告服务商会为客户着想,关注客户广告发布的效果,会在广告投放之前提供如下几点:投放前媒体策划(为客户的媒体投放计划提供数据支持)、市场状况分析(竞争分析、机会市场分析、目标人群分析)、媒体分析与监测(播出效果、质量、长度、次数、时间段报告、目标受众分析、媒体态度分析、广告到达率、品牌回忆度)。

媒体名称、媒体时段、长度、频次、投播时间段,都是企业广告投放很重要的选择依据。

企业在广告投放前要做的工作主要有两类。

(1)进行广告投放分析,计算每次播放成本及播放对比,选择性价比最高的电视媒体投放方案。

如,某企业每次播放价格为200元,每天播放20次套播,如有50%的播出次数是在深夜等垃圾时段或重播性栏目播出,则它的实际播放价格等于上涨50%,播出次数则相当丁.减少50%。因为深夜等垃圾时段和重播性栏目本身的到达率极低,达不到与实际播出次数相符的广告效果。

(2)进行全面的分析后再做出电视广告投放策略。

不要盲目地相信广告公司的提案,而要从企业产品特性、定位、市场状况等出发来制定广告投放策略。从央视到省级卫视再到省级地面频道以及数不胜数的地市级电视媒体,不同的电视媒体定位于不同的传播区域,具有不同的传播价值。如何根据企业的营销发展重点确定电视媒体投放的选择,需要企业从多个方面入手,对电视媒体表现进行科学的评估,最终找到适合自身的传播载体。

二、电视广告投放五大误区

其实广告主在电视广告投放上存在很多误区,如果避免这些误区,将会尽可能减少浪费,获得最大的投资回报率。

1、只选择中央台或地方台

很多企业只选择中央台或地方台进行广告投放。很多企业只选择中央台发布广告,就以为全国人民都可以看到,殊不知中央台在南方很多地方收视率是很低的,这时就需要其他地方电视台配合;其次,中央台在传播范围确实比其他电视台要广,但在深度上不如地方卫视;第三,有些企业选择了中央7套等收视率特别低的频道,虽然价格很便宜,但几乎没什么效果,投资回报率微乎其微。

还有一些企业全国市场,但只选择地方电视台进行投放。虽然价格比央视低很多,但给消费者的感觉是地方品牌;其次,很多地方卫视的形象很差,没有进行频道包装,充斥着化肥、农药、医疗等广告,缺乏可信度,产生不了品牌背书的效果。

尽管很多地方卫视准确定位,成功改版,电视剧频道、娱乐频道也吸引了特定的广告主,但在覆盖率、收视率以及影响力上远不如中央台,所以企业在投放之前要很好地评估,根据传播预算,综合协调使用中央台和地方台。

2、只选择收视率高的栏目或时段

收视率高代表收看人数多,品牌被消费者认知的几率就高。这里面有几大问题:

a、收视率高,价格肯定贵,这就需要考虑投资回报率,投放100元,得到20元的回报,如果投放50元,就得到15元的回报,你会选择哪个?所以有时候收视率一般的栏目,得到的回报不一定低。

b、每年11月18日,央视都要举办广告资源招标会,吸引了众多企业携带巨额资金参加,黄金时段的资源的稀缺性、高收视率,有着很高的传播价值。但招标的价格已经远远超出它的价值,企业在决定参加招标之前应认真考虑。

c、一颗松,一窝蜂。新创的栏目,广告不多,随着收视率的提高,企业就扎堆地上!观众没有耐心看完全部广告的,会用这段时间去干别的事,即使坐在电视前,也在交谈、吃东西,“身在曹营心在汉”,效果可想而知!自从安踏投放中央5套以来,晋江几十个运动鞋品牌没有创新,采取安踏的“明星代言+中央5套”的策略,干扰度高,注意力被高度分散,投资回报率低!

d、收视率高不代表有效到达率高!收视率讲得是收看的人数,而到达率讲得是广告到达企业的目标受众的人数。打个比方,某节目,收视率很高,如果三一重工在这栏目投放,有效到达率就比较低!

白天和深夜等时段由于收视率低,通常企业不愿选择。现在,有很多广告公司专门做套播,所谓套播就是将垃圾时段组合起来,打包销售给企业,由于暴光频次多,价格便宜,受到很多企业的青睐!橡果国际就把各家电视台的垃圾时段整合起来,播放各种专题,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3、只在意数据

千人成本、每收视点成本、总收视点、占有率等数据在一定程度上反应了媒体的价值,但这些只是量的考察,更要注重媒体质的考察 ,比如媒体的形象,企业的受众与栏目受众的吻合,栏目的美誉度、忠诚度,栏目在受众中的影响力等。

4、只在销售旺季进行投放

很多企业只有在销售旺季进行广告的投放,淡季就完全停止。殊不知,消费者购买行为的形成是长期形成的,要持续的向他传达企业和品牌的信息!即使是淡季,也不要停止宣传,这样可以占据媒体货架和消费者的心智资源,更好的削弱竞品的实力。

5、投放一段时间感觉没有效果,就停止广告

广告要长期,持续的投入,才能产生效果,消费者做出购买决定不是短时间的,接触—注意—引起—理解—获得—态度改变—记忆—行动,消费者采取下一步的行动都需要广告不断的提醒。

以上就是小编的分享,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

媒体广告的投放方式

自媒体广告怎么投放最有效?这里有三种方法,拿走不谢

现在品牌们进行自媒体广告投放的情况已经越来越普遍,利用网红、KOL和段子手的巨大流量和影响力进行品牌活动传播成了常用的新媒体广告手法。

不过,自媒体投放不仅仅是找几个KOL发软文那么简单,这其中还是有章法可循的,所以今天瓶子酱就和大家说一说进行自媒体广告投放时最有效的三个方式。(重点说投放和传播方式,不涉及创意和制作)

三种自媒体KOL投放模式:粗糙的图示、别具一格

一、一到N式传播

一到N传播是指通过投放一个超级自媒体KOL账号,将这个KOL发布的优质内容作为传播源,通过这个KOL的强大传播力进行外围扩散和二次传播。

这种自媒体广告投放和传播方式要求这个超级KOL发布的内容足够优质,且具有话题性和很好的互动性,这样才能保证最终达到“一到N”的传播效果。

常见的自媒体广告投放中,很多品牌方习惯将同样的传播物料批量投放到十多个自媒体KOL上,但是这种投放方式其实并不可取。

选择一个超级大V,围绕品牌的传播主题制作优质的传播物料(一般是由这个KOL负责物料的原创制作,以保证其独特性和统一调性),通过这一内容的传播产生二次、三次至N次的衍生传播才是王道。

案例:九阳豆浆机#再见渣难#

4月15号,九阳破壁豆浆机上市,这款豆浆机主打功能是强力破壁,不留豆渣。

为了宣传这款新品,九阳在微博上做了#再见渣难#的话题传播,但只投放了一个KOL——漫画师丁一晨。由粉丝超过540万的大V丁一晨原创了一条简笔画“聊渣男”的视频作为传播源,进行扩散传播。

丁一晨的这条视频微博转载超过45000次,评论超过14000次,点赞超过21000次。

因为内容相对优质,趣味性强,所以虽然是广告,在粉丝和受众中依旧好评如潮。

九阳#再见渣难#的传播案例就是典型的“一到N式”传播,即“1个KOL到N人”的传播。这里提到的还只是微博上的传播,同样这条视频在微信公众号上也有二次、三次的传播扩散。

二、多到N式传播

“多到N式”传播和上面提到的“一到N式”传播的区别不单纯是KOL数量的选择,更是在说传播内容的制作。从品牌的传播主题和诉求出发,邀请多个KOL各自通过个性化原创制作自己的传播物料,作为传播源,再发布出去。

这种多到多的传播模式,往往效果显著,多个KOL发布的不同内容都会产生互动和二次传播,从而引爆话题。

所以,品牌方围绕同一主题想要投放多个KOL也可以采用这种传播方式,而不是统一制作单一的传播物料,进行十多个KOL的一次性投放,这种单纯刷KOL量,而不注重传播内容质量的方式不可取。

案例:蘑菇街#港奋通缉令#

去年7月份蘑菇街做的“港奋通缉令”-旅行狂欢大促活动,采用的自媒体投放方式就是“多到多式”的传播。蘑菇街邀请了5位不同领域的KOL各自结合自己的亲身经历写出不同的香港出行玩乐攻略,作为传播源。

蔡澜从美食角度出发写攻略,丁一晨用手绘漫画制作香港玩乐手册,唐毅则从明星的角度说香港,苏岑从女作家的视角写了一篇小文,时尚博主雌和尚是从“潮”和时尚的角度推荐香港购物地……

这5个KOL创作的内容,都得到了自己的粉丝和垂直领域的受众群体的转发传播。最终#港奋通缉令#话题达到1.3亿阅读量。

三、UGC式传播

品牌方投放自媒体KOL广告,无非是想引发广泛传播,达到营销或宣传目的。上面提到的1个KOL到大众传播和多个KOL到大众传播的模式中,大众扮演的角色只是单纯的传播者,对传播内容并没有起到太大作用,而这里要说的“UGC式传播”则不同。

由一个或几个KOL发起一个半开放式的传播内容,引导大众参与传播内容的补充制作,再进行传播,这就是瓶子酱说的“UGC式传播”。

在这种传播模式中,品牌方之所以需要投放自媒体KOL,是为了借助KOL的号召力和对各自粉丝群体的影响力。

品牌方也可以自己发布一个半开放式的传播内容,邀请大众参与UGC制作传播,但是多数中小品牌的号召力和影响力往往不足以引发大规模的UGC式传播。

案例:坚果手机#漂亮的不像实力派#

大众参与的“UGC式传播”最典型的例子就是各种海报生成器的玩法,而这种玩法中最知名的就是锤子科技/坚果手机的“漂亮的不像实力派”。

虽然这次传播过程中似乎没有见到自媒体KOL的身影,但是不要忘了锤子本身的知名度和罗永浩的个人影响力。

罗永浩的微博粉丝已经达到1300多万,因为老罗和锤子自身已经是一个意见领袖式的存在了,所以在这场传播中他们代替了品牌方邀请的KOL的“发起”和“号召”作用。

“漂亮的不像实力派”最后成了一场网友的狂欢,大量网友参与到这种半开放式的创作中,自发去用锤子的海报生成器生成自己的专属海报进行传播。

用浏览器搜索图片“漂亮的不像实力派”能够搜到大量网友自发UGC创作的作品,而这些图片无一例外都带有坚果的圆点水印——品牌宣传。

以上就是瓶子酱在日常工作中经常接触的3种自媒体广告投放形式,供各位参考,欢迎后台留言与瓶子酱一起探讨其它投放形式。

来源:经理人分享

声明:App运营之家 登载此文出于传递信息之目的,绝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App运营之家

本号由〖木木哥团队〗运营

专注于移动互联网行业选妃、干货分享、内幕爆料...

据说...4个圈内好友,3个已经关注此号...

商务合作联系:

小亦|QQ/微信:839225131(注明来意)

木木哥微信:1403784232(木老大闭关中,没大事不要打扰哦)

木木哥干货交流QQ群: 224781688

推荐

首页/电脑版/网名
© 2025 NiBaK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