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子想要买1000多元的鞋子,经济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孩子所提出的要求父母是可以满足的。但是父母需要注意的就是不要培养孩子的攀比心。因为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一旦有了攀比心之后,想要改变是比较困难的,当然孩子也容易吃亏。
经济能力有限的情况下
孩子想要买一千多的鞋子,但是自身的经济条件有限,此时父母应该跟孩子商量好生活费和零花钱,并且要告诉孩子家庭的支出情况。如果孩子愿意,可以让孩子体验一下赚钱的辛苦。
确定孩子想要
有些孩子想要鞋并不一定是这双鞋,他特别的喜欢,而是他只是想买一双比较好的鞋,而减少购买的频率。一般孩子买了一双鞋之后,只要保养的比较好,使用的效果并没有什么差别。另外还能够给孩子精神上的收获,让孩子开心。
父母需要考虑好
现在很多孩子都会有个性,也或多或少会存在一定的虚荣心,但是他们想要一样东西的时候,父母应该做的就是尽可能的去鼓励和让他们努力。而父母收入可观的情况下,满足孩子的愿望,但是1000多元的鞋子并不是说买就可以买给孩子的。
孩子逼着要买1000元的鞋子,打零工爸爸哀求:先给你800行不行?
地铁上,上来了一位拖着2大包厚重行李的男性,似乎刚从某个工地里出来,也似乎要到某个地方去,他脸上颇为凝重,看到有空位就坐下来,略带哀求语气对着手机说:“我先给你转800可以吗?1000有些紧张,我才到这边还没找到活呢。”
电话那头的人跟他说了些什么,他情绪有些激动,但又不得不压低音量:“别的孩子人家穿的都是安踏、鸿星尔克,其它一些帆布鞋、几百元的鞋不是也可以么?你怎么非要买耐克这么贵,我先给你800行不行?”
看样子,电话那头应该是他的孩子,要他给1000元钱买耐克的鞋,但现在他的账号里的余额,800元已经是极限了。
这位大哥挂了电话后,看着自己的手机沉默了许久,表情更加凝重……
从这位大哥对孩子说话的语气和他的表情来看,他是很疼爱自己孩子的,如果他身上有那么多钱的话,肯定会毫不犹豫给孩子转过去,只可惜没有那么多。答应给的800元钱,可能也是以他马上能够找到工作为前提的,如果不能够很快找到工作,那么他在异地他乡,无依无靠的,可能就没地方住,没钱吃饭了。
从一身朴素的打扮和穿着破了好几个洞的平板鞋来看,他平时也是非常省吃俭用的,为的就是尽可能为孩子提供更好的条件。
俗话说:不当家,不知柴米油盐贵。
或许在这位大哥的孩子看来,赚钱是非常容易的事情,所以理所当然地以为,自己也应该像班里一些有钱人家的孩子那样,穿上千元钱的名牌运动鞋,可他(她)哪里想到,不是每个孩子的爸爸妈妈都有那么强的“钞能力”的,一次急催1000也可能将他们压垮。
当然,出现这种情况,也不能全怪孩子。随着经济发展起来,我国的贫富差距也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而且还在继续扩大。为了穿得更加舒服、有气质,家庭条件好的父母自然会给孩子买名牌服装,于是乎,穿到学校去就演变成了攀比。就像成年人的世界一样,学生们通过一身包装的价格来分成不同的社交圈。
虽然为了避免攀比,大多数学校都要求穿一样的校服,但“上有政策,下有对策”,脚上的鞋子和袜子就成了学生之间攀比的依据。如果谁穿的鞋子和袜子过于便宜,就会被别人嘲笑,玩耍时也被排除在外,这对于渴望被关注、渴望被容纳、渴望集体氛围的孩子来说,是非常痛苦的。
显然,这是我们的价值观教育出现了问题,无论是小学生、中学生还是大学生,在没有能力养活自己之前,都不应该在物质方面产生攀比之心,要攀比也是攀比学习成绩和学习态度。作为老师和家长,也要从小对孩子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消费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