涩涩是什么意思?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1、涩涩就是色色的意思。这是现在的一个网络用语。很火的一个梗。顾名思义就是亲亲抱抱举高高;
2、涩在篆文中是会意字,由四个止组成。止指脚,四只脚相对,顶在一起,表示哪只脚也不动的意思。涩的本意是不滑,引申指使舌头感到麻木、不滑润的滋味。又引申指说话迟缓、困难、不顺畅,再引申指文字诘屈聱牙,令人无法顺利地读懂。
涩涩的出处 :出自国外虚拟博主Ina的一次VR直播。
爆火:在小剧场表演中她用圣剑敲了几下镜头,该片段被网友配上“不可以涩涩”的字幕与音频后额外生草,之后该表情也被网友疯狂刷屏。
现状:涩涩就是色色的谐音,情侣间使用得多。
以上就是小编今天的分享了,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
书法用笔贵在涩,王羲之说的却相反!后人理解错了写成江湖书法
学书法主要学的就是用笔,而用笔的核心就是涩势用笔。涩势用笔的结果就是书法线条会出现“屋漏痕”、“锥画沙”的效果。
什么是涩势用笔?
“涩”顾名思义就是不光滑的意思。涩势用笔就是通过加大毛笔下按的力量,使笔锋与纸面的摩擦力加大,从而产生“涩势”。那种感觉好像笔锋上有胶一样,拖起来很费事。
为什么书法只有会涩势用笔才会写好?
因为只有你加大了笔锋与纸面的摩擦力,墨汁才会“杀”入纸面,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入纸”。古代书法家写字为什么能“力透纸背”、“入木三分”?
就是因为会涩势用笔,让墨杀入纸面,书法就会苍劲有力,线条老辣。这样的书法才会好看,有视觉冲击力。
王羲之
我们都知道“涩”会使用笔慢下来,因为摩擦力大嘛。王羲之却说了一个相反的理论。
王羲之在《记白云先生书诀》中说,“势疾则涩”。“疾”就是快的意思。我们知道涩势用笔是慢行笔的结果,王羲之怎么说快行笔会产生“涩”呢?
其实后人理解错了,只看到了“疾”字,没有看到王羲之说的是“势疾”。别看只差一个字意思却完全相反。
“势疾”是想快但行笔是慢的,快的目的是为了慢(有点哲学的味道)。而后人理解错了单纯地以为快会差生“涩”,结果写出的书法浮飘俗气,写成了江湖书法。
涩式用笔的笔画线条不浮飘油滑
行笔“疾”是书法浮飘俗气的主要病因,江湖书法就是个例子。
行笔快,墨汁就不容易杀入纸面,写出的字就会油滑,用老先生的话说就是字不入纸,书法就会浮飘俗气。
江湖书法普遍存在“浮飘俗气”这个问题,“龙飞凤舞”是他们的外在表现,与其说是他们在写书法,不如说他们在表演书法。
他们以为“疾”才是“涩势用笔”,而这并不是王羲之的本意,他们理解错了,误导了多少莘莘学子。
这种书法表演用笔毫无涩式可言
(深入理解)为了更好地理解王羲之说的“势疾则涩”,再来看王羲之说的另一句话。
王羲之在《书论》中说“每书欲十迟五急,十曲五直,十藏五出,十起五伏,方可谓书”。其中的“十迟五急”讲的就是这个“势疾”。
王羲之清楚的表述出“五急”是在“十迟”的基础上,也就是多迟少急,涩式的最终效果还是以“迟”为主,势疾只是相对的一个状态,换句话说,疾是为迟服务的,不能一味的疾。
结束语:
古人的书法理论我们一定要理解透,不能断章取义。如上面这个例子,“疾”与“势疾”是完全相反的意思,理解错了写出的书法就会大相径庭,与古人本来意思南辕北辙了。
一字只差,意思就会缪以千里。学书法确实是个细活,书法爱好者一定要切记!切记!
原创作者:墨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