灭火的四种方法?让我们一起了解一下吧。
灭火的四个方法是:冷却法,抑制法,隔离法和窒息法。
冷却法:常用水和二氧化碳作灭火剂冷却降温灭火,属于物理灭火方法。将灭火剂直接喷射到燃烧物上,以降低燃烧物的温度。当燃烧物的温度降低到该物的燃点下时,燃烧就停止了;或者将灭火剂喷洒在火源附近的可燃物上,使其温度降低,防止辐射热影响而起火。
抑制法:也称化学中断法,就是使灭火剂参与到燃烧反应历程中,使燃烧过程中产生的游离基消失,而形成稳定分子或低活性游离基,使燃烧反应停止。如干粉灭火剂灭气体火灾。
隔离法:就是将火源处或其周围的可燃物质隔离或移开,燃烧会因缺少可燃物而停止。如将火源附近的可燃、易燃、易爆和助燃物品搬走。
窒息法:是阻止空气流入燃烧区或用不燃物质冲淡空气,使燃烧物得不到足够的氧气而熄灭的灭火方法。如用石棉毯、湿麻袋、湿棉被、湿毛巾被、黄沙、泡沫等不燃或难燃物质覆盖在燃烧物上。
今天的分享就是这些,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消防安全知识要牢记
一、消防“一懂”、“三会”
一懂:懂得本场所用火、用电、用油、用气火灾危险性。
三会:会报警,发现火灾后会迅速拨打119电话报警;
会灭火,发生火灾后会使用灭火器、消防栓等扑救初期火灾;
会逃生,懂得逃生技巧,发生火灾后迅速逃离现场。
二、消防“三清”、“三关”
三清:
清通道:居民小区在采取“封闭管理”、“封路”、“禁行”等措施时,要充分考虑消防车通行需要,不占用、堵塞、封闭消防车通道。要保持消防通道、安全出口等畅通,切勿在通道上或安全出口堆放杂物、停放电动自行车等。
清厨房:厨房是家庭用火用电等最多的地方,清理厨房的重点是让油、纸、布等可燃物远离炉灶等火源。同时,要定期对油烟机、燃气灶具进行油渍清理。
清阳台:要及时清理家中阳台上的杂物,特别是纸箱、纸皮、塑料等易燃、可燃物。
三关:
关电源:居民家庭电器设备众多,在带来生活便利的同时也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要注意正确的使用方法和安全事项,不用时及时断开电源、拔掉插头。尤其是外出时,一定要关闭家中电源。
关火源:厨房明火烧菜煮饭时,要时刻有人看.守,离开前关闭火源。在使用各类火源时,要与家具、衣物等可燃物保持安全距离,不在电暖器上覆盖晾烤衣物,人走记得关闭取暖器。
关气源:使用燃气灶具或设备后,及时将气源关闭,不擅自改变燃气管路,定期检.查燃气软管是否存在老化、脱落、破损等问题。
三、常见的三种灭火器:干粉灭火器、水基型灭火器、二氧化碳灭火器。
干粉灭火器可扑灭一般的火灾,还可扑灭油、气等燃烧引起的失火。主要用于扑救石油、有机溶剂等易燃液体、可燃气体和电气设备的初期火灾。特点是灭火效率较好,操作简单,价格便宜。适用于扑救A、B、C、E、F类火灾。
水基型灭火器用于油类易燃固体或非水溶性液体的初起火灾。特点是灭火效率高、抗复燃、安全环保。并且在发生火灾时,水雾型的水基灭火器可直接喷涂身体,由于其有效物质的阻燃、隔热效果,因此能对人体起到一定程度的防护作用,减轻火焰灼烧的伤害。适用于扑救A、B、F类火灾。
二氧化碳灭火器用来扑灭图书、档案、贵重设备、精密仪器、600伏以下电气设备及油类的初起火灾。有流动性好、喷射率高、不腐蚀容器和不易变质等优良性能。使用时要戴手套,以免皮肤接触喷筒和喷射胶管,防止冻伤。适用于扑救B、C、E类火灾。
四、灭火的基本方法
灭火的基本方法有四种,即冷却法、窒息法、隔离法、抑制法。
1.冷却灭火法:就是将灭火器直接喷洒在可燃物上,使可燃物的温度降低到自燃点下,从而使燃烧停止。
2.隔离灭火法:是将燃烧物与附近可燃物质隔离或者疏散开,从而使燃烧停止。
3.窒息灭火法:即采取适当的措施,阻止空气进入燃烧区,或用惰性气体稀释空中的氧含量,使燃烧物质缺乏或断绝氧气而熄灭。
4.抑制灭火法:是将化学灭火剂喷入燃烧区参与燃烧反应,中止链反映而使燃烧反应停止。
五、被困火场如何逃生?
如果您被困火场,要冷静自救。穿过浓烟时,要尽量使身体贴近地面,用湿毛巾捂住口鼻防窒息。可用湿棉被、衣物裹在身上,将身体浸在水中(利用浴缸)防热。如果身上着火,千万不要奔跑,可就地打滚或用厚重的衣物压住火苗将火扑灭。逃生时,切不可乘坐电梯。如果无法突围,不要躲避在床下和壁柜里,应设法进入浴室、卫生间等有水源的地方,关闭门窗,用衣物浸湿塞住门缝,并不断向门泼水降温,同时向外呼救。
六、高楼发生火灾如何逃生?
1.事先了解和熟悉该建筑物安全出口情况,做到心中有数,以防万一。
2.火灾初起时,切不可惊惶失措,可用灭火器或水在最先时间去扑灭,此时还应呼喊周围人员出来参与灭火和报警。如有两人以上在场,一人应尽快去打火警电话报警,另外人员积极参与灭火。当周围人群较多时,应首先组织老人、儿童迅速撤离大楼,在行动中要做到随手关门,特别是防火门。假如有多人参与灭火,应进行分工,一部分人负责扑灭火,另一部分人负责撤离火焰周围的可燃物,防止火焰过快蔓延而酿成大火。
3.当起火点在其他房间内或楼层,开门前应先用手触摸门把锁。如果门锁温度很高,或有烟雾从门缝中往里钻,则说明大火或浓烟已封锁房门出口,此时千万别贸然打开房门。如果门锁温度正常或门缝没有烟雾钻进来,说明大火离自己尚有一段距离,此时可打开一道门缝观察外面通道的情况。开门时要用一只脚去抵住门的下框,防止热气浪将门冲开,助长火势蔓延。在确信大火并未对自己构成威胁的情况下,应尽快离开房间逃出火场。
4.当大火和浓烟已封闭通道,应关闭房内的所有门窗,防止空气对流,延迟火焰的蔓延速度;用布条堵塞门窗的缝隙,有条件时可用水浇在迎着火的门窗上,降低它的温度;在较高楼层上的呼救声,一般地面上的人是听不到的。这种情况下一方面应利用手机、电话等通讯工具向外报警,以求得援助,另一方面也可从阳台或临街的窗户内向外发出呼救信号,向楼下抛扔沙发垫、枕头和衣物等软体信号物,夜间则可用打开手电、应急照明灯等方式发出求救信号,帮助营救人员找到确切目标。在得不到及时救援,又身居楼层较高的情况下切不可盲目跳楼,可用房间内的床单、被里、窗帘等织物撕成能负重的布条连成绳索,系在窗户或阳台的构件上下滑到下面没有起火的楼层时,就可以破窗而入;以上方法不适合年龄小、年纪大、病人或行动不便的人。
5.当离开房间发现起火部位就在本楼层时,应尽快就近跑向已知的紧急疏散口,遇有防火门应及时关上;如果楼道已被烟气封锁或包围时,应尽量降低身体尤其是头部的高度,也可利用湿毛巾或衣服等捂住口鼻。如果人员必须经过火焰区,逃生前最好将衣服用水浇湿、用湿毯子裹住全身或用湿衣服包住头部等裸露部位。当确信火灾不在自己所处的楼层时,仍应就近向紧急疏散口撤离。如果自己对疏散口一无所知,则应按以下方法逃生:如果着火点位于自己所处位置的上层,此时应向楼下逃去,直至到达安全地点。在高层建筑火灾中,不到万不得已时,不要向楼上跑,以防走上绝路,因为火主要是向上蔓延,且速度很快,烟气向上扩散的速度也比水平流动的速度快好几倍;逃出火场后,切不可再顾及遗留在室内的物品返回火场。
6.外逃时千万不要乘坐电梯。因为火灾发生后电梯可能停电或失控。同时,由于“烟筒效应”,电梯间常常成为浓烟的流通道。正确的逃生途径是楼梯,这种安全通道都配有应急指示灯作标志,在火灾发生的,人们可以循着指示灯逃生。有些高层建筑还专门设有避难层,如果无法逃离大楼,可以暂时呆在避难层等待援助。
7.如果下层楼梯已冒出浓烟,不要硬行下逃。因为火源可能就在下层,向上逃离反而更可靠。可以到凉台、天台,找安全的地方,候机待救。
8.切记高层建筑火灾中千万不可钻到床底下、衣橱内、阁楼上躲避火焰或烟雾。因为这些都是火灾现场中最危险的地方,而且又不易被消防救援人员发觉,难以获得及时的营救。
9.若被困在室内,应迅速打开水龙头,将所有可盛水的容器装满水,并把毛巾、被单、毛毯打湿,以便随时使用。
七、为了自身安全,进入陌生场所应该先了解什么?
1.熟悉掌握避难逃生方向。
2.了解安全门、梯位置,及是否未关闭、是否上锁。
3.查看消防栓、缓降器、灭火器、防毒面罩等各项灭火、避难器具位置。
八、逃生中如何避免火、烟之危害?
1.以湿毛巾掩口鼻呼吸,降低姿势,以减少吸入浓烟。
2.于无浓烟的地方,将透明塑料袋充满空气套住头,以避免吸入有毒烟雾或气体。
3.若逃生途中经过火焰区,应先弄湿衣物或以湿棉被、毛毯裹住身体,迅速通过以免身体著火。
4.烟雾弥漫中,一般离地面三十公分仍有残存空气可以利用,可采低姿势逃生,爬行时将手心、手肘、膝盖紧靠地面,并延墙壁边幽缘逃生,以免错失方向。
5.火场逃生过程中,要一路关闭所有你背后的门,它能减低火和浓烟的蔓延速度。
九、发现有人煤气中毒,如何进行现场急救?
1.应尽快让患者离开中毒环境,并立即打开门窗,流通空气。
2.患者应安静休息,避免活动后加重心、肺负担及增加氧的消耗量。
3.给予中毒者充分的氧气。
4.神智不清的中毒患者必须尽快抬出中毒环境,在最短的时间内,检查病人呼吸、脉搏、血压情况,根据这些情况进行紧急处理。
5.中毒者呼吸心跳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和心脏按压。
6.呼叫120急救服务,急救医生到现场救治病人。
7.病情稳定后,将病人护送到医院进一步检查治疗。
十、一氧化碳中毒缺氧如何处置?
1.有煤气味时,关闭煤气开关及不可开、关电源。
2.打开所有门窗,让新鲜空气流通。
3.将昏迷者移至通风良好的安全场所。
4.检查呼吸及脉搏必要时进行心肺复苏术。
十一、学生应学会的防火知识与自救技能有哪些?
1.在家中尽量不吸烟,学生也要劝阻家长不吸烟,非要吸烟者不在酒后和临睡前躺在床上吸烟;
2.外出时、临睡前应关闭电源开关及煤气、液化气总阀门;
3.使用大功率家用电器和微波炉、电热器、空调、电熨斗等要错开时间,以防电线过载;
4.不要******,要远离电器设备;
5.电热沐浴器、电褥等使用时要格外小心,最好安装漏电保护器;
6.使用电熨斗、电热杯、电吹风等器具必须切断电源后再离开;
7.不能用大功率灯泡取暖或烘烤衣服;
8.千万不能用明火(火柴、蜡烛等)查找煤气泄漏,若在夜间闻到煤气、液化气气味时,先打开门窗通气散风后,再去开灯;
9.夏季不要将点燃的蚊香贴靠床沿、窗帘放置;
十二、火场逃生中毛巾有哪些用途?
1.湿毛巾在火场中过滤烟雾的效果极佳。含水量在自重3倍以下的普通湿毛巾,如折叠8层,烟雾消除率可达60%;如折叠16层,则可达90%以上。
2.液化气钢瓶口、胶管、灶具或煤气管道失控泄漏起火,可将湿毛巾盖住起火部位,然后关闭阀门,即可化险为夷;如遇小面积失火时,用湿毛巾覆盖火苗,便可窒息灭火。
3.为防止高温烟火从门窗缝或其他孔洞进入房间,可用湿毛巾堵塞缝隙或孔洞。
4.被困在火场中的人员在窗口挥动颜色鲜艳的毛巾,可引起救援人员的注意。
5.在火场中搬运灼热的液化气钢瓶等物体时,为避免烫伤,可垫上一条湿毛巾再搬运;结绳自救时,为防止下滑过程中绳索摩擦发热灼伤手掌,在手掌上缠一条湿毛巾便可安然无恙。
十三、消防安全常识二十条
第一条
自觉维护公共消防安全,发现火灾迅速拨打119电话报警,消防队救火不收费。
第二条
发现火灾隐患和消防安全违法行为可向当地消防救援部门举报。
第三条
不埋压、圈占、损坏、挪用、遮挡、私自未经允许使用消防设施和器材。
第四条
不携带易燃易爆危险品进入公共场所、乘坐公共交通工具。
第五条
不在严禁烟火的场所动用明火和吸烟。
第六条
购买合格的烟花爆竹,燃放时遵守安全燃放规定,注意消防安全。
第七条
家庭和单位配备必要的消防器材并掌握正确的使用方法。
第八条
每个家庭都应制定消防安全计划,绘制逃生疏散路线图,及时检查、消除火灾隐患。
第九条
室内装修装饰不应采用易燃材料。
第十条
正确使用电器设备,不乱接电源线,不超负荷用电,及时更换老化电器设备和线路,外出时要关闭电源开关。
第十一条
正确使用、经常检查燃气设施和用具,发现燃气泄漏,迅速关阀门、开门窗,切勿触动电器开关和使用明火。
第十二条
教育儿童不******,将打火机和火柴放在儿童拿不到的地方。
第十三条
不占用、堵塞或封闭安全出口、疏散通道和消防车通道,不设置妨碍消防车通行和火灾扑救的障碍物。
第十四条
不躺在床上或沙发上吸烟,不乱扔烟头。
第十五条
学校和单位定期组织逃生疏散演练。
第十六条
进入公共场所注意观察安全出口和疏散通道,记住疏散方向。
第十七条
遇到火灾时沉着、冷静,迅速正确逃生,不贪恋财物、不乘坐电梯、不盲目跳楼。
第十八条
必须穿过浓烟逃生时,尽量用浸湿的衣物保护头部和身体,捂住口鼻,弯腰低姿前行。
第十九条
身上着火,可就地打滚或用厚重衣物覆盖,压灭火苗。
第二十条
大火封门无法逃生时,可用浸湿的毛巾、衣物等堵塞门缝,发出求救信号等待救援。
编辑:谢莉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