珊瑚虫是对盐度要求非常高的生物,盐度稍高或稍低就会死去,不能再淡水湖中生存,而贝加尔湖是世界第一深湖、亚欧大陆最大的淡水湖,那为什么贝加尔湖会有珊瑚呢?
我们先来了解贝加尔湖的形成与变化:
贝加尔湖形成于约2500万年前印度板块和欧亚板块相互碰撞后的强烈地震,湖盆形成于2000万~2500万年前。
前苏联科学家维列夏金根据古生物和地质方面的材料推测,中生代侏罗纪时的贝加尔湖以东地区,曾有过一个浩瀚的外贝加尔海。后来由于地壳变动,留下了内陆湖泊——贝加尔湖。时间推移,随着雨水、河水的不断加入,咸水变淡。
我们再来了解珊瑚是怎么形成的:
珊瑚是珊瑚虫分泌的产物。其主体是珊瑚虫,以捕食海洋里细小的浮游生物为生,在生长过程中能够吸收海水中的二氧化碳和钙,利用这些二氧化碳和水然后分泌出石灰石,再把石灰石变成自己生存的外壳,这些外壳就是珊瑚。
这样就可以得出问题的答案了:
中生代侏罗纪时的贝加尔湖以东地区的外贝加尔海,是一个适宜珊瑚虫生存的海洋,珊瑚虫群居在这里,随着雨水、河水的不断加入,咸水变淡,珊瑚虫无法继续在贝加尔湖生存下去,开始迁移,但它们生存的外壳—珊瑚却永远留在了贝加尔湖,这就是贝加尔湖是淡水湖却有珊瑚的原因。
以上就是本篇的全部内容,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贝加尔湖的美,一半来自李健,另一半来自它冬季的蓝冰
文 | 亦可
贝加尔湖畔
有这样一个地方,冬季平均气温-38℃,天越冷越美。
纵横的裂痕是它对冬天的表达,它清澈、古老,像是一曲悠扬的旋律。
“在我的怀里,在你的眼里,那里春风沉醉,那里绿草如茵,月光把爱恋,洒满了湖面。”
李建的一首《贝加尔湖畔》引发了多少人对于贝加尔湖那迷人风光的无限遐想。
那缓缓而低沉的旋律,总是那么轻易地就将人们带去了另一个空灵的世界。
外面的任何喧嚣都敌不过内心的平静,是有多少人,因为一首歌,而爱上了这一整片湖泊?
就是这么一首歌,让你爱上了贝加尔湖,就是这么一首歌,让你对神秘而遥远的贝加尔湖心驰神往。
李健是夏季去的贝加尔湖,我相信如果他冬天来到这里,这首歌一定会是另外一个样子。
贝加尔湖位于西伯利亚,曾经它属于中国的领土,一般古文中所称的北海就是贝加尔湖。
中学课本中需要背诵的“北冥有鱼,其名为鲲”,所指的“北冥”即是今日的贝加尔湖。
而“苏武牧羊”所指的牧羊所在地,也正是贝加尔湖畔。
有人说,一生中至少要去两次贝加尔湖。一次为了苏武牧羊的旧土北海,一次为了冰雪消融的碧波蓝湖。
但美丽的贝加尔湖是神秘且危险的,好多人被贝加尔湖的名字所蒙蔽,仅仅认为贝加尔湖是个自然景色壮丽,极适合拍照的旅游胜地,不过湖光山色而已,又何出神秘和危险?
在网上搜一下便知道,冬季的贝加尔湖是狂暴且致命的,你无法判断湖面的天气,冻死似乎就是一瞬间的事,暴风雪、寒流这些你能想到所有恐怖的一切都会随时发生。
穿越贝加尔湖
2017年3月1日至23日,徐江军历时23天,南北跨越636公里,成为第一个全人力、无后援、纵穿冬季贝加尔湖的中国人。
整整23天的无人区穿越中,徐江军把相机当作自己旅程中最亲近的朋友,纪录下了穿越过程中欣喜、绝望与苦中作乐的美妙瞬间。
为此,他出了一部令人震撼的探险纪录片《穿越贝加尔湖》,记录独自一人在冰雪风暴中徒步贝加尔湖的经历。
徐江军说:“曾有一段时间,他唯一想做的事情就是穿越贝加尔湖。
晚上睡觉前会想,早上醒来的时候还在想。以至于穿越贝加尔湖之前的很长一段时间里,他都感觉很迷茫,不知道自己要做什么。”
作为一个南方人,徐江军并没有多少在寒冷地区户外生存的经验,出发贝加尔湖的半年前甚至根本不会滑冰刀。
后来,为了能实现自己的梦想,他阅读了在网络上能找到的所有冬季贝加尔湖探险的资料,咨询了所有他能联系到有类似经验的人。
他还去西伯利亚森林徒步露营,去结冰的安加拉河滑雪露营。
他出发的时候并不顺利,前六天里就下了五天的雪,最深的积雪大概有四五十厘米。
冰刀没用了,只能徒步。他的俄罗斯同伴Fyodor告诉他,越往北走雪越大,很可能就走不到北边了。
因为冰面上有很深的积雪,加上下雪刮大风,四周完全白茫茫一片,肉眼完全无法辨别东南西北。
而他们又是全程无补给无后援地穿越,背后的雪橇上拉着的物资最重时大约有70公斤。
当他行走在贝加尔湖的冰面上,看着纵横交错的冰缝裂纹,耳朵里传来冰下咔呲咔呲闪电般的开裂声时,即使理智告诉他脚下的冰应该是厚于2公尺,是安全的,但他仍会发自本能地胆战心惊。
糟糕的是,穿越贝加尔湖的第八天,他的俄罗斯同伴Fyodor严重雪盲,必须提前退出。
这就代表着他要一个人走完剩下的冰面,对于这个突发情况,徐江军完全没有心理准备。
是选择安全撤退,放弃这两年来最大的梦想,还是选择对不起家人,冒险一个人前行,继续自己的梦想?
最后徐江军选择了跟随内心深处的声音,相信自己之前所做的训练和准备,继续穿越贝加尔湖。
其实,徐江军在穿越贝加尔湖之前已经写好了遗书。
遗书上面写着:这是我真的非常想做的事情,如果万一我出了什么事情的话,不要太为我伤心,因为这是能够发挥我价值的地方,无论发生什么事,我无怨无悔。我爱你们。
最终,他成功穿越贝加尔湖,他说:
“一个人徒步无人区,起初内心里是拒绝的,但旅行就像人生一样,很多路只能自己走。如果不去经历自己希望去经历的生活,人生会留下遗憾。
面对冒险,忠于自己。”
伴随着他风趣与画面感极强的诉说,我也沉浸到了无尽的思考中。
我最大的感受是:一定要拼命生活,拼命体验,拼命突破!他仿佛为我打了一针强心剂,让我不停去思考生命的意义。
探秘蓝色星球
被称为“西伯利亚蓝眼睛”的贝加尔湖,是世界上最深的湖泊。
每年进入冬季的结冰期以后,因为纯净的水质,结冻的湖水成为“蓝冰”,无数旅行者因为目睹了纯净蓝冰的图片,而对冬日的贝加尔湖心怀向往。
在这里,你能看到千里冰封的冰地里透着魅惑的蓝,看到湖面上纵横交错的冰痕,看到无数渴望冒出地面的泡泡被凝固,仿佛一个地下的银河系就近在咫尺。
在这里,你能看到天空和冰面一起延伸到天际交汇,恍若置身于油画之中,它不像盐湖,不像南极, 却神秘而独特地存在着。
或者,只是站在冰雪覆盖的湖面上,看着太阳慢慢升起来,慢慢落下去,从蓝色白色渐渐转红,朝霞或者晚霞,让自己融化在这梦幻般的景色中。
贝加尔湖的蓝冰,是这个冬天最纯澈的执念,它是大自然留下来的水晶,晶莹剔透,悬浮在这一片幽蓝的湖面。
拍打岩石的海浪,形成的晶莹冰滴,是自然赋予的神奇景象。
蓝冰,顾名思义就是蓝色的冰,是一种自然界的物理现象,将冰川赋予了梦幻的蓝色,这也是很多人不畏严寒也要前来的原因。
贝加尔湖的水下,没有珊瑚,没有太多的生物,只有稀稀拉拉的水草,偶尔游过的几条鱼,有着黄色硬壳的钩虾,像史前生物一样的扁虫,比想象的荒芜。
抬头再看看这头顶的世界,光线透过冰层照射到湖里,散出的蓝光美极了。
在这个幻蓝世界里游荡, 仿佛来到了《星际穿越》的那颗冰冻星球。现实的感官和超现实的景象在这里完美地结合在一起。
贝加尔湖充满着魔力,冰裂和气泡冰像是超自然的艺术品,震撼到令人窒息。
假如有一天
呼呼的冷风吹过堆起的蓝冰,吟唱着属于这个季节的旋律,“你清澈又神秘,在贝加尔湖畔”。
在贝加尔湖的北线,躺在幽蓝的湖面上,屏息凝神,感受来自湖底深处冰裂的声音,这是天地间,人与自然亲密接触的通通心跳。
零下30度的贝加尔湖蓝冰上,也许你曾在那里短暂停留,也许你冬季踏上那里的雪原。印象深刻,但不惊无险。
那么在这个冬季,你可以开着复古小车,穿越西伯利亚,穿过雪原,迎着西伯利亚寒流, 在贝加尔湖的冰面上,去体验一次冰路穿越。
直到那么一天, 坐在贝加尔湖的岸边,看着无边的湖面,水面波澜不惊,清风拂面,旧的发黑的老房子,却冒着浓浓的炊烟。耳边便浮现那么一首歌,叫《贝加尔湖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