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种险种可以做账户分配

人气:203 ℃/2022-12-29 09:13:33

哪种险种可以做账户分配呢?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平安的投连险可以做帐户分配,这个险种是按照保费分配来计算自身的收益。比例是能够调整的,若是你想要收益就把投资部分比例调高保障部分调低即可。此外,很多险种都有自己独特的功能,比如健康险是专项的健康资金,附带万能账户的终身寿险能够作为灵活中长期教育养老等。

收入分配账户是以账户形式对一个国家或地区一定时期常住单位收入分配和再分配过程的系统核算。具体内容包括三个方面: 初次分配、再分配和实物再分配。初次分配是指增加值在使用的生产要素之间以及单位同政府之间的分配。它是以原始收入余额为主要核算指标,目的是反映原始收入如何在机构单位和机构部门之间的分配。

具体来说,用来核算和监督由多种费用要素构成,需先集中后分配的费用类账户。这类账户用来归集生产经营过程中发生的不便于直接计入成本或不能直接冲抵收入的间接费用,这些费用集中后才便于按一定的标准分配到各成本计算对象,同时也才便于考核费用预算的执行情况。集合分配账户的结构是:借方登记归集发生的各项费用数,贷方登记分配转出的费用数。

除季节性企业外,归集在这类帐户借方的费用一般在当期都全部分配出去,所以期末通常无余额。如“制造费用”账户,企业日常发生的生产用固定资产折旧、车间管理人员工资等费用,均无法直接计入各产品成本,因而先都归集在该账户反映,这样既便于监督企业制造费用预算的执行情况,又便于期末按一定标将这些费用分配到各产品成本中去,从而结清该账户。

以上就是小编的分享了,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分红保险一般设置

分红保险设定原则:一个不确定性,两个假设性

君子爱财,取之有道-----------孔子

中国古代第一家分红的钱庄

在山西有一座历史悠久的古城,它的名字叫平遥古城,可以说是整个晋商文化的发源地,有着深厚的商业文化积淀。保留着许多清朝的古建筑,如今也是山西一个旅游文化输出的一个标本

在平遥古城里,有一条充满“铜臭味”大街,被称为大清金融第一街。这条街上有一家历史悠久的古代钱庄,钱庄的名字叫做日升昌。它是中国古代第一家钱庄票号,也被称为中国现代银行的鼻祖。拥有100多年的历史,以一己之力撑起了晚清的经济格局。各大钱庄分号遍布全国,甚至打通国外市场。

随着清朝灭亡,在动荡的年代,日升昌号破产倒闭了,但是在古城内,日升昌票号有个占地千平的旧址,依旧在诉说着昔日的辉煌,诉说中国的现代金融历史的开端。

日升昌号被历史铭记除了它在金融领域的辉煌,还在于它是第一家把分红制度引入到钱庄票号的经营管理中的,这也是日升昌得以稳坐中国第一大钱庄票号的原因。

通过合同的形式把分红制度写进员工薪酬管理中,出色的员工和优秀的掌柜都有机会获得股份和票号分红。这种做法也给了现代企业管理很多启发。

把分红引入到薪酬制度已经是很常见了,但把分红引入到金融产品的设计里,对于普通消费者来说,就不太好理解了。比如分红保险的设计

我们每个家庭在做保险配置的过程中,总会接触到一些分红型保险。面对免费保障,还分红的诱惑,很多消费者都不小心入了分红保险的坑。

今天通过具体的案例,拆解分红保险,帮助大家科学避坑

去年有一个热点抖音新闻,一位老人投保分红养老保险的真实经历:河南人李先生给家里父母买了一份太平人寿保险公司的一诺千金分红险,每年缴费6115元,交了10年后,最后只能领5.8万元。跟业务人员之前承诺的不一样。当他和记者一起到保险公司理论的时候,保险公司业务员却耍起了嘴皮子,当初拿假定利益演示忽悠老人,到期了才更老人说利益演算的收益和分红都不属于合同保障的部分,所谓的到期拿16万也是瞎忽悠。

在这个案例里,李先生就入了分红保险的坑,本来想给老人存一个养老钱,结果反倒亏损,这也是很多消费者配置分红保险容易踩的坑。

分红保险的产品设定是基于一个不确定性,两个假设性原则

分红保险设定的不确定性

经济学中对不确定性的解释:“ 不确定性是行为经济学中关于风险管理的概念,指经济主体对于未来的经济状况(尤其是收益和损失)的分布范围和状态不能确知。”

在分红保险产品设定中,不确定性是指保险产品分红是不确定的,收益和风险的不确定性。保险公司对于保险产品分红是不给承诺收益的,也就是不在保险合同里体现分红的保证收益。

分红保险的分红要看保险公司经营情况决定,如果保险公司经营亏损,那么分红就是负数,也就是亏损本金,上文中李先生给老人买的保险就是属于本金亏损的情况,还有两种情况就是分红为零和有分红收益。

这也就意味着如果你在健康保障保险里混搭了储蓄分红的寿险,就等于把大部分保费交给保险公司进行投资理财,然后双方共担风险收益,或者说保险公司不需要跟你保障本金和收益,用你存钱部分的保险去做无风险理财。

如果有分红收益,根据保险法的分配原则规定:

保险公司每一个会计年度向保单持有人实际分配盈余比例不低于当年可分配的70%

这里的分配原则听起来客户分配的分红比例好高,其实这里的分红不是保险公司盈余的70%,而是股东分红剩余的可分配盈余的70%。也就是先给股东分红,剩下的才是给保单持有人的。

而且这类分红平摊到年化收益连银行一般存款的利率都不如,而且还锁定长期现金流,本金存在贬值和亏损风险。

分红保险的两个假设性原则
  1. 1 经营成果的假设性原则

分红型人寿保险产品的诞生基于,假定保险公司实际经营成果高于精算师预设的产品经营成本和定价估算,从而产生了可分配盈余。保单持有者可以享受一定比例的盈余分配。

在保障产品里,加入分红功能,也就意味着保单持有人享有合同约定的保障外,还能享受保险公司经营成果,多了一个获利机会。

在假定经营成果优与预期的情况下,保险分红通过两种方式进行分配:

第一种叫做现金红利分配:分红直接以现金的方式给到保单持有人,采用的是国外保险的分红方式。这部分现金收益可以直接领取,也可以抵消保费,或者继续累积产生利息。

第二种分配方式:采用增额红利分配的方式,也就是把分红变成保额,通过增加保额兑现盈余分配。这种也是国外分红保险产品分配的一种方式。增额红利分配在合同到期后采用的也是现金红利分配结算。

国内保险是采用两种分配方式结合,不同保险公司产品设定不同,采用的分配方式不同。现金分配,保额分配二选一。

  1. 2 定价估算的假设性

分红保险产品定价的假设性基于三个预定率:预定死亡率;预定费率,预定利率,也就是我们经常说的保险公司经营成果的三个影响因素:死差,费差,利差。

保险公司精算师做产品成本测算和定价估算时候,都会走保守路线,这样就可以在实际经营成果中留下一个更大的盈余缓冲空间。

国外成熟保险公司主要通过精细化运营,降低死差和费差的误差空间,实现盈利,而国内保险公司一直停留在粗放式经营模式,死差和费差的测算误差区间较大,经验不足。

而且严重依赖利差,也就是投资收益,同时又受制于保监会对保险资金投资风险的把控,处于一个尴尬的境地,造成了一个以理财储蓄保险主导,保障型产品边缘化的局面。

这样一来,分红保险定价估算的假设性下,一方面监管下的保险投资渠道和品种选择有限,利差收益有限,一方面粗放式经营,无法从费差和死差中获利。也让分红型保险的收益性处于一个极度尴尬和不确定的状态。

保险产品的配置与普通家庭是解决基本保障,以配置纯健康保险为主,对于中产家庭是兼顾基本保障和家庭现金流规划。现实的情况却是,随着保险公司向三四线和农村沉淀,

越来越多的普通家庭配置了保障不足,带理财分红的保险产品。保险代理人误导销售是一个原因,消费者过分注重保险的收益性是一个原因,本末倒置。

现在的保险一点都不保险了,你同意这个说法吗?

推荐

首页/电脑版/网名
© 2025 NiBaK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