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雨节气养生方法有什么?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1、养生第一要义是要懂得防病,在疾病高发期要提前预防;
2、预防疾病可以从运动、饮食、穿衣等几个方面来下手,其中运动可以增强自身免疫力,还可以刺激多巴胺产生;3、学会从自身改变,比如保持心情愉悦,乐观面对不好的事物。
谷雨节气养生1、防病:
多种疾病高发期。人们一旦出现打喷嚏、流鼻涕、鼻塞等情况,就要及早就诊,千万不要自己当成感冒吃药。
此外,春天的花粉、风沙、尘土等容易给人们的皮肤造成伤害,让人们患上荨麻疹、脸上出红斑等皮肤疾病。人们要从生活起居、饮食调理等方面做好预防工作。
谷雨节气养生2、运动:
不要从事激烈运动。春季气候温和,是室外运动的好时机,但千万不要进行过于激烈的运动,以免导致血压升高,对身体健康产生不利影响。
建议喜欢运动的朋友,可以多到户外,比如公园、树林、山地等空气新鲜的地方散步、做运动,一方面愉悦身心,另一方面多与新鲜空气亲密接触增强体质。
谷雨节气养生3、饮食:
多吃柔肝祛湿的食物。谷雨时节,人体肝脏处于极其旺盛的状态,因此要避免补肝过度,调养以柔肝为主。
少食酸性食物和辛辣刺激食物,否则会使肝火更旺,伤及脾胃。应多吃菠菜、芹菜、花生、芝麻、鸡蛋、韭菜等食物。另外,要多吃水果、多喝粥,比如山药粥、五谷粥等,都能滋阴补虚,增强人体抵抗力。
谷雨节气养生4、穿衣:
“春捂”不能过头。人们在早晨出门的时候可穿一件外套,中午温度高了可将外套脱掉,晚上下班的时候再穿上。
这样,人体对温差有个适应的过程,不至于患上感冒。同时,这个时候“春捂”应当有度,如果室外的温度超过15摄氏度,就要注意减少衣服。
以上便是小编关于谷雨养生的分享,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常按两个养生穴,肝气顺了、湿气除了、睡得香了!
春末夏初,气候多变、阴雨霏霏,人也打不起精神。
不少人会吃不香、睡不好、不良情绪说来就来。严重时,甚至还可能引发胸闷、失眠、胃痛等不适,女性还可见胸胁胀痛等问题。
中医典籍《黄帝内经》中说:“肝者,将军之官,谋虑出焉。”也就是说,肝在人体,位同将军,统管和思虑各种事务。
然而,承担和思虑的琐事越多,肝的负担就越重。久而久之,便会大耗气血,肝受累矣。因此,大家平日里护好肝、养好肝,尤为重要。
食疗养肝我们聊过很多了,今天就来说说通过穴位养肝的方法吧!
常按两个养肝穴,疏肝解郁、养血助眠
中医认为,肝主疏泄,喜调达而恶抑郁。
若肝气不舒畅、情绪抑郁,皆可以引起肝郁气滞,进而影响气血的运行,人体就容易出现失眠、胸闷、消化不良、胃不舒服等症状。
因此,肝气的通畅至关重要。那么,我们该怎么调节肝气呢?
其实很简单,按一按、揉一揉养肝穴位即可。一般来说,最常见的护肝穴有两个:太冲穴和肝俞穴。
1
太冲穴
太冲穴位于足背第1、第2跖骨间,跖骨结合部前方凹陷中。
取穴时,沿着第1、2趾间向足背上摸寻到有凹陷(约2横指宽)处即是。
太冲穴左右脚各一个,平时没事时,可用大拇指在此处按一按、揉一揉、刮一刮、捶一捶,使之有酸胀感或胀痛感,持续3~5分钟,每日1~3次。
常揉、常按太冲穴,可起到疏肝理气的作用,有利于舒缓情绪,并缓解伴随情绪不佳而来的胸胁胀闷感。
此外,作为肝经的重要穴位,太冲穴还可平肝熄风。
因此,常按太冲穴,对肝阳上亢型的高血压还有一定调节作用,能缓解肝阳上亢型高血压常见的头晕头痛、急躁易怒的症状。
2
肝俞穴
人体肝气输注于背部的俞穴,即肝俞穴。它也是肝脏的一个常用保健穴。
肝俞穴位于背部近肩胛骨下缘,第9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取穴时,采用正坐姿势,从低头时最高隆起处那块骨头算起,第九个突起下方左右各两横指宽的位置就是肝俞穴。
没事按一按肝俞穴,有疏肝利胆、调畅气机、养肝明目、养血助眠的作用,可改善失眠、焦虑、胸闷、呕吐、腹泻、腹胀、健忘等症状。
另外,刺激肝俞穴,可双向调节其相应脏腑,这样不仅能平熄亢盛的肝火,还能促进肝胆内湿气的排出。
建议用手指按压肝俞穴10秒,再松开;然后继续按压,以酸胀为度,每次3~5分钟。
其实,除了按压太冲穴和肝俞穴,下面这个方法也可以疏肝解郁!
顺着大腿内侧刮一刮,肝会悄悄变好
通过刮肝经来“疏肝解郁”,也会让肝一天天变好。
简单来说,我们可以选取便于取位的“主干线”——大腿内侧的大腿根到内踝处,进行刮痧。
刮痧时,先涂抹刮痧油,然后持刮板与皮肤保持45度到90度从上往下刮。
注意:刮痧力度适中,每侧约5分钟,一周刮1~2次为宜(刮痧前需查看前次痧痕,褪去或变淡方可行),4周为一个疗程。
为方便操作,可一腿站立,另一腿踩于矮凳上。
手敲打肝经也可以起到疏肝解郁的效果。(本王转自道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