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地冰虫采用什么结构方式呢,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极地冰虫采用是环节动物,体外有由表皮细胞分泌的角质膜,体壁有一外环肌层和一内纵肌层。通常有几丁质的刚毛,按节排列。有头或口前叶,附肢有或无。冰虫品种分蛭纲,寡毛目,颤蚓亚目,线蚓科。作为聚居动物,冰虫通常是上百条抱成一团出现,专家猜测这种群居方式可能跟冰虫的生殖习惯有关。
以上就是小编今天的分享了,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
可穿冰而行的生物,在冰箱不吃不喝待两年都没事!或许外星也有
最近几年极地冰虫成为一种炙手可热的科学研究对象,这种生物因其怕热不怕冷、冰中穿行,以及特殊的耐寒体质和低温下正常的细胞新陈代谢,让研究人员越来越重视,一些生物学家已联合美国宇航局和美国《国家地理杂志》斥资共同研究,为什么要研究它?极地冰虫小小的身体究竟隐藏着什么秘密?
极地冰虫是啥我们想象中的北极冰川应该冰川毫无生气只有北极熊等大型动物生存,在那里不必考虑那些讨厌的蚊虫,不曾想世界之大无奇不有,那里还是有虫子,譬如雪地跳蚤、雪地线虫和雪地蜘蛛之类的,不过最神奇最有意思的当属怕热不怕冷的极地冰虫,它们被生物学家称为冰川大地中最活跃的生物和地球唯一不怕冷的生物。
它们个头很小长约1厘米类似蚯蚓,并且是蚯蚓的远亲,雪地里看去就像一细小的黑线,主要生活在在太平洋北部沿海、美国阿拉斯加、俄勒冈州和靠近极地终年冰雪的的冰川区域,生物学将它划分在环节动物门蛭纲线蚓科。
那里全是冰会有什么吃的呢,对于它们来说冰层的海藻和微生物以及其他可以消化的小残渣都可以用以维持生命,冰虫看似很简单的生活却难倒了研究人员,皆因它的每一种很随意的生活本领和习性都让科学家直抓脑壳!
耐寒之谜在冰川地区刺骨的寒温下,北极熊依靠厚厚的皮毛让它与外界低温隔绝,南极鳕依靠自身血液内的防冻剂照常生活,既没有皮毛也没有防冻剂以及任何隔温材料的极地冰虫无所畏惧,依旧我行我素哦,小小的身体究竟装了多少能量。
科学家通过研究发现当温度降低时它们体内的能量会上升,主要和体内高效的ATP(三磷酸腺苷)运作机制有关。
三磷酸腺苷(ATP)是以次黄嘌呤核苷酸为底物,经生物发酵的技术制得的高能化合物,三磷酸腺苷是体内组织细胞一切生命活动所需能量的直接来源,被誉为细胞内能量的“分子货币”
所有生物都依靠ATP运作为体内反应提供动力,但极地冰虫的ATP分子工作效率接近100%,让其他生物情何以堪,并且它体内的DNA在反应中会助力,相当于助力加速ATP的产生。
另外它们还有一个经过改变的细胞“恒温器”,在寒冷的时候继续产生 ATP,这些不同之处相结合意味着它细胞内 ATP 浓度比大多数生物高得多,以此来在严寒中保持能量水平。
简单说普通生物体内的ATP分子相当一款排量1.0升的自然吸气发动机,而冰虫则是1.5升的涡轮增压发动机,功率相差之大也就算了,极地冰虫的油耗还低到让你怀疑人生。
在研究过程中科学家曾把几只极地冰虫放进冰箱,两年过去后不吃不喝的它们依旧在冷藏室活着。
还有一些生物学家认为是因为极地冰虫全身充满黑色素,能够从太阳辐射中获取热量。
穿冰之谜在冰面上时冰虫一般通过身体外部的小刚毛来抓住冰以3km/h的速度前行,这不算什么,但在冰中依旧可以自由行走正常生活,冰是固体怎么穿过去的?又不像在土里可以挖洞,就算可以挖洞它也没有足够坚硬的工具呀,难道是靠超常的身体热度融化坚冰吗?
现实是这依旧是个谜题,众多研究人员中有人认为极地冰虫是从冰的缝隙中出来的,并不会破冰;有人认为它会破冰之术,然后从缝隙中走出;赞同人数较多的猜想是它体内有化冰物质,当需要穿行时体内会释放出相关物质融化冰块,从而形成一条通道。
至于是靠身体热度融化冰块,要知道冰虫可是冷血动物,根本不可能。相信随着科学的进步和研究人员的努力会解开这一谜题。
藏身之谜夏天日落时它们破冰而出搜寻食物,寒冷的夜晚是它们活动的高峰期,太阳升起前它们纷纷潜到地下冰层躲起来,似乎是因为害怕阳光一直过着昼伏夜出的生活。
怕热不怕冷的冰虫在夏季却是活动高峰期让人难以理解,并且一到冬季就绝迹,这又是为啥?
科学家怀疑冰虫冬天可能会潜入冰层“冬眠”,一些研究人员冬季还跑到大雪封山之地去寻找它们的身影,地面除了雪啥都没有不过往地下深挖有了惊喜,后来发现它们冬季果真是藏在地下三米以上的地洞中,生物学家猜测应该是地表被冰雪覆盖没有任何食物只能躲在地下,至于科学解释,很遗憾还在研究中。
或许对于极地冰虫来说没有食物的冬季与其白努力不如安安稳稳地躺平!
另外冰虫怕热不怕冷也是有限度的,并且适宜活跃生存的温度范围很窄,低于零下6.8摄氏度身体会结冰,高于零上4摄氏度,它的细胞会产生溶解酶并随着温度升高发生“自溶”,随着温度升高最终会化成一团黏稠物,也许冰虫冬季藏身地下同样也是因为地表环境不适宜生存。
美宇航局研究冰虫为了啥藏有众多谜题的极地冰虫令生物学家着迷无可厚非,而美宇航局和地理杂志出资并参与很显然也有相关因素。
因极地冰虫可以在冰层中生活,明显具备了理想中的外星生命特征,科学家推测外星球也有类似冰虫的耐寒生物;同样美宇航局认为如果能够研究出冰虫在冰层中的生活机制,就能证明木星的几个冰球卫星或者其他星球上可能也存在类似的外星生物。
木卫二
而让地理杂志感兴趣的是低温下极地冰虫的细胞如何正常保持新陈代谢的!
现今移植的器官在冷藏这一过程中会消耗能量并快速萎缩,如果解开极地冰虫新陈代谢的秘密将有助于移植器官时更好的冷藏,很有现实意义,并且觉得利用极地冰虫研究这个比所谓的外星生命更靠谱!
写在最后早在1887年极地冰虫就被摄影师发现并取名“雪鳗”,如今一个多世纪过去了对极地冰虫的研究可谓几乎空白,但留给科学家的时间真的不多了,极地冰虫有太多的秘密等着着揭开!
随着全球变暖加剧极地动物濒临灭绝,之前发现的一些冰川已经消失,其他的正在萎缩,譬如尼斯夸利冰川自2003年起平均每年后退33米,它们受温度限制本身生存范围就小,科学家毫无怀疑持续下去冰虫会走向灭绝,或许未来人们只能在历史书中感叹它们的神奇!
参考资料:《国家地理杂志》认识生活在冰川中的冰虫——一个科学的“悖论” 作者:道格拉斯·梅因
图片来源于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