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州云门山风景区旅游攻略

人气:308 ℃/2023-08-19 07:53:44

云门山风景区位于山东省青州市,是国家4A级旅游景区,接下来这篇指南将给大家带来云门山风景区的旅游攻略。

操作方法

来到云门山风景区就一定要到云窟,因为石窟的出口处经常会有雾气冒出,所以被称之为“云窟”,十分壮观。

云门山风景区还有一个“寿比南山”,因为这座上的峭壁之上雕刻了一个大大的“寿”字,许多人都会来此拍照留念。

我们还可以去“望寿阁”看看,这原本始建于元朝,不过因为战火祸及而焚毁,现在的望寿阁是上个世纪八十年代重建的。

最后,我们可以前往云门山主峰,这里是云门山海拔最高的地方,空气清新,而且在夏季气候十分凉爽。

青州云门山风景区旅游攻略路线

青州云门山之旅

今天是3月12号星期天,我去青州爬云门山。大约从1991年秋天开始妹妹在青州读书,我就一个月来看她一次,一直到她四年中专毕业。每年来的次数不少,唯独没爬过云门山,也是很遗憾了。今天特意坐九路车在云河村下车,路边有块石碑,显示这片属于云门山、驼山景区了。

过了石碑不远右转就进入云门山景区山门了。所有车辆也是从这里直接开往景区的。四柱的石牌坊高大气派,两尊青石狮子把门,那也是威武异常了。

停车场也放满了省内各地大巴,都是组团来的。今年春节过后,全国各地景区免费,旅游业又迎来了她的空前盛世。被疫情压抑了三年的人们终于可以长出了一口气,景区又回到了以前的繁华。

现在正是杏花盛开的时候,白色的杏花开的正艳,再过几天就会“花褪残红青杏小”了。看来青州不仅蜜桃有名,杏儿也一定不难吃的。

云门山景区现在虽然免费,但还要预约扫码方可进入。这样也是为了安全起见,山路狭窄陡峭,所以限流。

正式进入景区大门不远右侧就是“观寿亭。”观寿亭为中国传统六柱六角叠梁重檐 结构,梁柱上绘有福寿禄禧、八仙过海等吉祥图案。此处是仰观云门山“寿”字的最佳位置,可以获得“山不逊寿小,寿不嫌山大”的 感受。 就像“子不嫌母丑,母不嫌子陋”一样。

观寿亭对面就是山神庙了。过去所有山都是有山神管辖的。山神庙一般都不大,也就一两个平方而已。山神庙《礼记·祭法》:“山林川谷丘陵,能出云,为风雨,皆曰神。 虞舜时即有“望于山川,遍于群神”的祭制。青州当地延续古制建山神庙于此,虔躬祭神灵。

云门山平时游人如织,摩肩接踵,双休日更是人满为患了。整座山也不是太陡峭,也是老少皆宜的好地方,难怪那么挤呢。

游人可以骑着矮马在道观前拍照溜圈,老板为你牵马坠蹬。矮马性情温顺,好上好下,深受女人和孩子们的喜爱。

有了“望寿亭”还要有“望寿阁”。过去隋唐年间为佛教寺院,宋代改为灵官庙,为古青州著名道观。 院落高耸,临崖而建,蔚为壮观。20世纪40年代末毁于战火, 80年代初重修,因这里与山顶的“寿”字遥遥相望,更名为 “望寿阁”。

望寿阁北面正殿为三星殿,是供奉北斗七星的地方。东边配殿是观音殿,自然少不了大慈大悲观世音菩萨和送子观音了。西边配殿是财神殿,自然是供奉文武财神的地方了。三殿内均有青衣道士为您卜算吉凶,排忧解难了。

望寿阁内真是能清晰仰视山顶“寿”字了,果然是名不虚传了。

福禄寿禧一直是祖祖辈辈人的祈盼,平安是福了也就希望自己再多活几年,于是也就更想健康长寿了。所以“寿”字也就成了中老年人的心愿。

出了望寿阁沿山路攀登竟然偶遇了驴友李国兵大哥,他是跟大海户外群来的。刚上山时还巧遇美女领队彩虹,她带着开心户外群的驴友们一起来了两天了。真是没想到“他乡遇故知”,也是人生四大喜之一,不用说是很兴奋了。

这里是半壁坍塌的落水洞直径为1.2米是由地表水流长期沿垂直裂隙溶蚀并伴随部分崩坍作用形成。可见滴水穿石的功夫也不是一天两天的事。

敬神如神在,其实这是一句俗语,指代表一种敬畏之心。就像举头三尺有神明一样,虽然不信,但是尊敬,因此而敬畏,所以慎言慎行。

云门“寿”字通高7.5米,宽3.7米,系明嘉靖年间衡王府内掌司周全为衡庄王祝寿时所献书,字体结构严谨,端庄大方,为中国古代 最大的单字摩崖石刻,素有“寿比南山”“云门献寿”的美称 被誉为“天下第一寿”。因“寸”字高达2.3米,所以当地素有 “人无寸高,何须自大”之说。

云门洞,洞高约3米,宽约4米,深6米余。远望如高悬于天空的明镜,拱壁镶嵌。每到夏秋季节, 云雾缭绕 ,穿洞而过,将山顶的亭台楼阁托于滚滚云海之上,犹如仙境一般,故被称为“ 云门仙境 ”,又称“云门拱壁”,乃为古青州胜景之一,云门山也因此而得名。

二龙池,古称石井、龙潭,俗称海眼。东池为宋乾德六年(968年)开凿,西池为宋天禧五年(1021年)开凿,以满足山顶庙宇、道观 的日常用水之需。

特有的地质结构,让云门洞内及洞外形成很多大小不一的天然石窟。这里原名云门寺,武则天武周王朝(690年—705年)更名大云寺。明景泰年间(1450年 1457年)迁建于云门山南麓现有石刻、石窟等遗存多处造像数百尊。

精美的摩崖石刻开凿于北周至隋唐时期(557年—907年),自西向东共有 5个石窟,造像300多尊,雕刻流畅、线条优美,被著名建筑考育家梁思成誉为“其雕工至为成熟,可称隋代最精作品!

“投龙”是一种把愿望刻写在金属或玉石上,投入洞穴、峡谷或泉水之中,以祈求神灵保佑的道教仪式。唐天宝十一年(752年),北海郡太守赵居贞为唐玄宗祈福举行投金龙环璧仪式,并赋诗刻石,诗文载入《全唐诗》。

看来这是三丰洞了。据《大明一统志》记载,道教武当派创始人张三 丰(号玄玄子),明永乐年间(1403年—1424年)在此洞穴中隐居修行,故称“三丰洞”。洞深四丈,中裂为涧,内有石床、石凳、石泉等遗迹。

看来这是三丰洞了。据《大明一统志》记载,道教武当派创始人张三 丰(号玄玄子),明永乐年间(1403年—1424年)在此洞穴中隐居修行,故称“三丰洞”。洞深四丈,中裂为涧,内有石床、石凳、石泉等遗迹。

烂绳亭,云门山著名历史人文景观,始 建于隆开皇四年。据《醒世恒言》中《李道 人独步云门》篇记载,青州籍道人李清为慕 山求道,使众子孙用百丈麻绳系竹篮,将其 吊入云门山云窟中。李清遇仙后复出,见故 居无存,子孙凋敝,初时的百丈麻绳也在山 中烂掉,方知云窟度数日,世间已百年。后 人建亭以志,名曰“烂绳亭”。

云门山顶为狭长平顶,顶有庙宇数座,小亭一座,西边为断崖。这样的天然布局竟然和长清区马山有点相似之处了。

天街云衢,古称“神路”,明崇祯四年(1631 年)衡王府命工开凿,全长三丈五尺。盘桓而上,极为陡峭。每逢夏秋时节,云雾弥漫,常呈现“人在天街走,云在脚下流”的奇观,故称 “天街云衢”。崖壁间有明代工部尚书青州人钟羽正撰写的《施茶重修祠祀》等题刻多处。

三皇殿,殿内供奉伏羲、神农、轩辕三 个华夏祖先,亦称三皇,故名三皇殿。始建年代无考,历代多次修葺。 建筑采用青石筑墙,石木结构,临 崖而建,坐北面南,气势非凡。

该碑为云门山标志性碑刻,明朝万历壬子年按察司副史平滦公高第所立,后因战乱被损。清顺治庚子年,青州知府夏一凤重修。云门山主峰大云顶,每逢夏秋时节,时而云雾缭绕,时而云海翻滚,将山顶庙宇托于其上若隐若现,虚无缥缈,宛若仙境,谓 之“云门仙境”。

在望寿阁能看到山顶寿字了,而在山顶也能清晰看到阁内一切了。

迎旭门, 俗称“石门”,据《青州府志》记载,明隆庆二年 (1568年、三年(1569年),青州大涝。隆庆四年(1570 年)衡王府建迎旭门覆压“天池”,以止水涝。原覆压于 “天池”之上,2005年移建于现址。 ”天池”二字,楷书字体,字径13米,为明嘉靖中子年(1564年)正月十五帘山书写、双峰锲刻,系大云顶原道教建筑遗存。感觉云门山还和长清区马上布局有点相似之处呢。

天仙玉女即碧霞元君,俗称泰山老母。该祠为无梁硬山式双拱建筑,始建年代无考, 元代改建为道士帽式,明代衡王府重修。建筑样式独具特色,石头墙壁厚约一米二, 是民间求子、祈福的场所。

有山的玉皇殿一般都建在山顶,代表玉皇大帝至高无上的地位。

云门山海拔421米。她北衔金凤山、南依 劈山 、东临磨脐山 、向西与驼山隔着瀑水涧遥遥相望,在她东北面的平原上,散布着几个低矮平缓的小山丘,青翠 碧绿 ,称大奇山、马鞍山、卧蟾山、将军山、趴牯山以及火石山。

西阆风亭,由清代青州知府首建。因此处高入云中,古称耸云亭。20世纪80年代重修,更名为西阆风亭。置身亭中可近观云门西峰、远眺驼山全貌。

观云台是云门山最西边的石头天然平台,站在这里可以看驼山景色。

中式建筑讲究对称,有西阆风亭就得有东阆风亭。东阆风亭建于望海峰之上,古称望海亭、问云亭,近代修葺时易名为东阆风亭,为云门山著名景观。在此可东望日出云海,南眺劈山双峰, 西观大云金顶,北瞰青州古城等诸多景观。

据说云门山的主峰大云顶东西走向两边山峰对称,形状如翅,中间呈凸状,如纱帽 帽檐 ,形似一座天然的乌纱帽 。更为奇特的是,在大云顶向东南远望磨脐山的主峰宝印顶像是一方天然“宝印”,而南望劈山的主峰劈峰像是仰天人面,三山相应成趣,流传下来了许多故事。相传当年, 秦始皇来青州视察。来到云门山,发现这里是藏龙卧虎之地。“人面山”酷似一个正在熟睡的人脸,其眼、鼻、口十分清晰逼真,神态安详、自若。纱帽放在其左边,高耸的大云顶是乌纱帽帽冠,两边的东西阆风亭是乌纱翅。而其官印放在纱帽和自己中间,圆圆的印头 ,高高的印柄,再像不过。看吧,秦始皇心中不由大惊,此处风水不破,朕的江山不牢也。于是派人给人面挑断了鼻筋,“劈山槽”还有凿刻的痕迹;把大印的印柄推倒,成了“磨脐山”;将乌纱帽帽冠凿了个洞,这就是云门洞。

万春洞,汉名“希夷石室”,俗称陈抟洞。明嘉靖年间青州衡王府在天然洞穴的基础上开凿,喻意万年长春,是彰显云门山寿文化的珍贵遗存。内有中国道教思想家、哲学家、 内丹学家、太极文化传人、宋代理学先师陈抟侧卧睡姿雕像,以及石床、石泉等遗迹。洞壁有明代雪蓑道人、衡王府内掌司姜云谷等题刻。“老寿星 ”陈抟的石雕卧像,成了吉祥的象征,人们入洞拜他,又必动手摸他,有谚谣唱道:“摸摸陈抟头,一辈子不用愁;摸摸陈抟腚,一辈子不生病。”天长日久,是寿星被摸的油光锃亮 。

下了云门山我们坐车又去青州古城吃饭。都说老槐树水煎包好吃,所以排起了长长的队伍。青州人养牛的也多,所以牛肉包子店也多,一块五一个,咬一口,喷香的肉汤直接淌出来了,那个香,排队二十分钟真值了!

青州古城清真糕点也是名吃。蜜三刀,绿豆糕都是馈赠亲友的珍馐,畅销省内外,而且供不应求。

吃完饭三点钟坐车返回,再次告别青州,告别云门山……

壹点号 宋斌

新闻线索报料通道:应用市场下载“齐鲁壹点”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齐鲁壹点”,全省600位记者在线等你来报料!

推荐

首页/电脑版/网名
© 2025 NiBaK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