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婚当天一般不能回娘家,有不吉利的说法,一般需要在结婚三天后回娘家,称之为回门。回门时需要带着丈夫一起,向父母表达感激之情。结婚回门需要携带大量的礼物,分发给父母和亲朋好友,表示不忘父母的养恩情。
结婚当天一般不能回娘家,需要在婆家度过,结婚当天回娘家有不吉利的说法。一般在结婚后三天左右需要回娘家,称之为回门。回门时需要带着丈夫一起,并且不在娘家过夜。
结婚回门是从古代延续至今的传统,古时候结婚女方父母不能去男方家,因此一般不认识男方,女儿带丈夫回门有将女婿带给父母看的意思,也能向父母表达女婿的感恩。
结婚回门时需要携带大量的礼物,给女方的父母和亲朋好友,表达女儿婚后也不会忘记父母的养育恩情。回门时准备的礼物一般时双份,有成双成对的意思,也能向父母表达男方家的富足。
关于新婚女子的归宁你知道多少?
新婚女子“回门”是民间的习俗,而“归宁”则是对女子回门的一种书面表达。在民间对回门的时间有着严格的规定,这些规定是为了要让新娘子遵守往来规矩,不该回门的时候一定不能回门,该回门时一定要回门,否则就会有凶事发生。
一般来说,结婚三天新娘子就要带着新姑爷或者单独回娘家看望二老,但是当天必须在日落前返回夫家,因为新婚期间不能让新房空着。但这一点也因地域不同有所差别。比如河南林县一带,新娘子三天回门时要顺着迎亲的那条道走,所谓“三天不走两条路”;彝族新娘子回门时不能与新郎在路上交流,两人要像陌生人那样走着;而汉人夫妻回门时总是亲亲热热,有说有笑的。新婚夫妻回门时要带着礼物,而且要是成双成对的,不能是单数,否则不吉利。而且礼物娘家不能全收下,待回婆家时还要再捎去一部分。但有些少数民族的习俗是直到四个月后才能归宁,还有的要三年以后才能回家。
古代女子归宁礼俗
浙江等地,旧时忌新娘子在冬至回门,否则以为将克死夫家家长。俗谚云:“娘家住个冬,夫家去个公。”江苏也有此俗,不过理由不同,谓之如冬至在娘家过,则娘家家道将因之衰落。
陕北一带有六月六回娘家的习俗,传说是为了联络姻亲间的感情,届时娘家要请闺女、姑爷回门团聚。
河南一带,正月十五禁忌回娘家看灯,还忌正月初一回娘家。正月十五也是一年中第一个月圆日,恐媳妇回娘家举家不团员。所以一般都是正月初二或者十六回娘家,以便照顾到婚姻双方的团员喜庆。鹿邑县有“正月十六请(闺女),二月初二送,一辈子不生病”的俗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