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伞的发明是出于偶然吗?是怎样发明出来的?是谁发明的雨伞?对这个问题一直众说纷芸。有的说,埃及人最早使用雨伞,早在公元前1200年,埃及的贵族们外出旅游时常常要奴隶为他们撑太阳伞。罗马人用伞遮挡地中海地区的阳光。
在中国,相传大约在4000多年前的尧舜时期,我们的祖先就学会了用植物叶子或者草类,做成伞状遮盖在头上,用以遮挡风雨或日光,这可称原始的伞。到了3000多年前的周朝,才第一次出现了人工制造的雨伞。事情是这样的:一次周武王出兵讨伐商纣王,正值烈日炎炎的夏季。士兵们在行军路上酷热难当,纷纷从路边荷花池里摘下叶子顶在头上。聪明的周武王受到启发,便请来一位木匠,要他根据荷叶的形状,设计一种挡阳光的东西,以便供全军使用。木匠很快就设计出了如同荷叶形状的伞,开始时不能开合,后来因携带不便,木匠才又设计出了与今天的雨伞大同小异的可开合的伞。但当时人们只在夏季晴天里用伞,下雨时却从没有想起过用它来。所以,我国古老的伞,叫“阳伞”才觉得更贴切一些。到了春秋战国时期,伞(还有扇子)不知为什么却被国君看中,为了显示君主的威严,无论春夏秋冬,行走坐立,国君的头上都要由专人擎着一把伞。不过国君的伞又高又大,完全是用罗绢或羽毛做成,装饰精美,色泽华丽,不同于一般所说的伞了。
关于伞的来历,还有一个美丽的传说呢!
春秋时期,有一位非常有名的工匠叫鲁班,他的手艺高明,很多人都请他去做事。每次出门干活,妻子都会为他送饭,而且风雨无阻。鲁班看到妻子被淋湿,很心疼。他就在妻子送饭的必经之路上造了好几座亭子,这样妻子就可以跑到附近的亭子里避雨了。可是在躲到亭子里之前,还是会被淋湿啊。鲁班左思右想,想到了牧童们常常头顶莲叶用来遮挡阳光或避雨。于是就模仿莲叶的样子,用竹子和布做了一个可以用手提的“活动棚子”,还给它取了个名字叫“伞”。
这把“伞”很笨重,但是可以挡风遮雨,具备了伞的基本功能。后来,聪明的人类不断改进伞的制作材料和工艺,伞越来越漂亮、越来越轻便,还被用作装饰呢。不仅可以遮阳遮雨,还生产出了许多的的类似产品,为我们的生活提供了很大的便捷,现在共享雨伞的横空出世,很好的解决了人们雨天忘记带伞的苦恼,为百姓的出行带去了方便,从此人们不再担心自己出门忘带伞会会造成什么严重后果。共享雨伞出现后,有网友调侃道,有了共享雨伞,妈妈再也不用担心我出门忘带伞了。
我想,伞从没有到有,从笨重到精致,甚至成为时尚单品,都是人类用自己的智慧所做的创新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