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时期诸侯争霸,后世对春秋五霸有很多不同的观点,认可度比较高的有齐桓公、晋文公、秦穆公和楚庄王。虽然说中国古代史主要是男人的舞台,但是“每个男人背后都有一个伟大的女人”这句话同样适用于春秋时期的这四位霸主。今天我们来盘点一下在春秋乱世中称霸诸侯的四位霸主背后的女人。
一、齐桓公夫人卫姬齐桓公就是公子小白,在鲍叔牙的帮助下赢了公子纠当上了齐君,又不计前嫌,用管仲为相,励精图治,成为了春秋时期的第一位霸主。
齐桓公虽然是一位政绩卓越的君主,但是“好淫乐”,“淫乐”在当时是指前朝(殷商)遗音,因为郑卫是原殷商遗民聚集地,所以“淫乐”也指郑国和卫国的音乐。“淫乐”多热情奔放,表达男女爱情,通常被认为亡国之音。齐桓公的夫人卫姬,原来卫国人,但是她非但没有迎合齐桓公的喜好,反而因此不听郑卫之音。
齐桓公称霸时,诸侯都来朝见,唯独卫国没来,于是齐桓公和管仲谋划讨伐卫国。齐桓公处理完政事,回到后宫,卫姬看桓公气势汹汹,当即摘下发簪玉佩和首饰,跪在地上以为国人的身份请罪:“我听闻君王有三种脸色,现在您气势汹汹,肯定是要讨伐卫国了,所以我替卫国请罪。”齐桓公于是许诺不再出兵讨伐卫国。
后来,齐桓公立卫姬为夫人,并说:“夫人治内,管仲治外。寡人虽愚,足以立于世矣。”能让霸主齐桓公这么谦虚,卫姬的贤惠可见一斑
二、晋文公夫人齐姜晋文公重耳成为晋国国君之前因为骊姬之乱,在外流亡十九年,流亡到齐国的时候,齐桓公认为重耳有贤能,厚礼相待,还把齐国宗室的女儿齐姜嫁给他,重耳很爱齐姜,在齐国待得很安逸,都不想离开了。赵衰等人谋划想要离开,被齐姜的仆人听到了告诉齐姜,齐姜杀了仆人,劝重耳离开齐国,重耳说:“人生安乐,孰知其他!必死於此,不能去。”这话大有三国时期刘阿斗“此间乐,不思蜀”的味道。齐姜听了很生气说:“你身为晋国公子,逃难至此,这么多贤人跟随你,你却贪恋女色,不思返国报答这些贤臣,真为你感到羞愧!”于是齐姜把重耳灌醉,让赵衰等人载着重耳离开。
齐姜杀掉仆人,是不想赵衰等人要离开事情传出去,如果重耳知道了,君臣之间的关系就会有隔阂,所以齐姜还是想得很周到的,而且齐姜放下儿女之情,批评晋文公不思进取,最后灌醉重耳将他送走,才有了晋文公称霸诸侯的故事,如果齐姜跟寻常女子一样,重耳可能不过是个碌碌无为的贵族公子而已。
三、秦穆公夫人穆姬秦穆公是秦国的一名贤君,他用五张羊皮从楚国换来了贤相五羖大夫百里奚,在百里奚的辅佐下,拥立了公子重耳为晋国国君,实现了“秦晋之好”,向西进军,称霸西戎。
秦穆公的夫人穆姬是原来晋国太子申生的同母姐姐,晋文公重耳和晋惠公夷吾的异母姐姐。晋惠公时,晋国闹饥荒,向秦国借粮,秦穆公借给了晋国。风水轮流转,后来秦国闹了饥荒,秦国向晋国借粮,晋惠公不仅没有给,还趁机攻打秦国,结果晋军战败,晋惠公被秦穆公俘虏了。秦穆公俘虏晋惠公后,说:“把祖宗的庙打扫干净,我要用晋国国君祭祖。”穆姬听了,与太子罃、公子宏和女儿简壁穿着丧服站在柴火上对秦穆公说:“ 上天降灾,使两君匪以玉帛相见,乃以兴戎。婢子娣姒,不能相教,以辱君命。晋君朝以入,婢子夕以死。惟君其图之。”秦穆公听了没有杀晋惠公,而是听穆姬的建议以国君之礼将晋惠公送回晋国。
正是穆姬的劝告才使秦国和晋国之间的关系不至于落到无法挽救的地步,后面的“秦晋之好”才得以实现。
四、楚庄王夫人樊姬楚庄王一鸣惊人的故事早已深入人心,楚国远离中原,地位一直不被中原诸侯所承认,但是楚庄王在孙叔敖的辅佐下称霸诸侯。
楚庄王刚即位的时候,不理政事,喜欢狩猎,夫人樊姬屡次劝谏都没有用,于是不吃禽兽的肉,楚庄王认识到了错误,勤于政事。
有一次楚庄王听完朝政罢宴,樊姬问:“为什么罢宴,难道不饿吗?”楚庄王说:“与贤人说话,不知道饥饿疲倦。”樊姬又问:“您说的贤人是谁?”楚庄王回答说是虞丘子。樊姬听了,捂着嘴笑了,楚庄王问:“爱妃笑什么呢?”樊姬回答道:“虞丘子才能是有的,但是不够忠心。”“为什么这么说呢?”樊姬说:“妾服侍您十一年,派人去郑卫帮您寻求美人,如今后宫比妾更贤惠的有两个人,跟妾差不多的有七个人,妾不以私蔽公,是想要您多接触有才能的人。现在虞丘子为楚相已经十几年了,他推荐的人不是儿子兄弟就是族人,没听过他向您推荐贤人,罢免不贤的人,这样做是蒙蔽国君,阻塞了贤人前来的道路。知道贤人而不举荐,是不忠,不知道贤人,是没有智慧啊。我说得对吗?”楚庄王听了非常开心,第二天就把这话说给了虞丘子,虞丘子不知道怎么回答,回去后派人迎接孙叔敖推荐给楚庄王,三年后,楚庄王称霸。
樊姬的行为是后宫版的“外举不避嫌,内举不避亲”,她能言善辩,指出了楚庄王识人的错误。楚国的史官给予了樊姬很高的评价:“庄王之霸,樊姬之力也。”
历史是由男人和女人书写的,由于当时的社会背景,女性的故事很少被记录在史书上,但这不能抹去女性对于历史的贡献。
(以上所提到的故事均参考司马迁《史记》和刘向《列女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