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概述
二、准备工作其实其他应付款在附注中的披露项目并不复杂,主要为款项性质的披露,相较于其他应收款已经友善的非常多了。所以要熟悉一下常规的款项性质,包括被审计单位上年已披露的性质,切勿发明创造整些个新名词...比如其他应付款项...其他应付款披露个其他应付款项...就多个字...多多少少有点诚意不足...
常规的款项性质主要包括代收代扣社保公积金、预提费用、质量保证金、资金拆借款项等,大萝卜坑就是往来款...但其他往来本质上就是往来了,往来款这个明细没有比其他应付款项好到哪去...所以,在存在大额“往来款”的情况下,还是建议了解相关款项的形成原因,如存在应付未付投资款项、计提销售返利等情况,金额重大还是建议单独披露。
三、底稿编制说老实话,真的没啥可写的...核心的核心大概只有三个地方,分别是款项性质、账龄和函证。
(一)款项性质如前所述,款项性质是披露的核心内容,所以一定要想着划分...核算规范的企业会设计辅助核算,但多数情况下看到的都是“单位往来”和“个人往来”,约等于没设...
一般企业的其他应付多数情况为代扣代缴员工的社保公积金、员工的各类押金(门禁卡、工牌、宿舍等),这类等项目往往比较容易识别;暂收应退还供应商的质量保证金,在识别的时候会稍微有一点难度,因为需要了解往来单位是否为公司服务、设备或材料供应商;
剩下一种比较常见但也是非常恶心的就是资金拆借,特别是尽调项目中,往往会发现公司向老板、股东或法人单位拆借资金,挂账的时候就是最爱的那个“往来款”...当然,也不是完全没有办法识别,想长期挂账或持续增加的重大金额,大概率是属于这种情况的,但奥迪特讲究的是证据,切莫经验主义,该提供合同的提供,该补充协议的补充,“唠嗑”是不能作为审计证据的...
(二)账龄(因为实在是没得讲了,把之前没有讲的账龄划分简单说下吧)
一般情况下,账龄划分采用的是先进先出法... (:з」∠) _ 对,和存货那个听上去很类似(实际上就是...)
举个例子:
此处不做穷举,一般事务所会提供账龄模板,可以自动生成账龄...这里也就是做个简单的普(cou)及(zi)。
(三)函证这次是真的可以想见其他应收(或者应收)了,不做赘述了,且记发函控制与回函控制就好了。补充说一句,提前做好替代程序准备没毛病....
四、风险提示(一)资金拆借其他应付向的资金拆借要比其他应收向的好很多...毕竟不涉及资金占用,但报告期内特别是非合并关联方,比如控股股东、控股股东控制的其他企业,如存在重大金额的其他应付款还是要加小心的...客观上来说,会存在大集团公司的统借统贷,即集团申请贷款再下发至下属企业,但本身资金安排及关联方的属性就是风险的高发地,所以发现重大金额时还是要加小心的。
除关联方外,如存在与外部非关联单位的重大资金外来,亦需要打起十二分的精神,毕竟非亲非故的借笔钱多多少少有些诡异...当然,还是那句话,奥迪特讲究的是证据不能主观臆断,在执行程序时可考虑查阅提供资金方工商信息是否为新设单位(历史沿革较短,如近年成立)、办公场所是否临近被审计单位办公地点、主要人员与被审计单位花名册人员是否重叠等,要考虑资金提供方是否具备资金提供实力;除此之外,如果存在某某小额贷、XX信托的字样,那多半离关门就不远了,表明被审计单位可能存在资金缺口,需判断是否存在持续经营风险。
二)预提费用这个明细对医药企业等特殊行业比较普遍,预提费用的主要风险还是在对应科目的发生认定上,当然也可能存在计提不完整的情况,比如制造业常见的三包费用、维保费的。所以,在预提费用上一定要取得充分的审计证据以支撑相关损益、成本等项目的发生额真实、准确,必要时可扩大期后检查样本,检查实际发生费用与计提金额的差异。对于长期挂账且报告期内支付金额明显小于计提金额的预提费用应重点关注,了解款项未支付原因及业务合理性,相关费用计提是否存在人为调节利润情况等。
(三)重大金额未支付款项对于长期挂账且未支付款项,应考虑事项的形成原因。举例来说,如存在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应付未付收购款,应考虑相关合并是否属于利益安排,是否满足长投初始确认条件;包括在资金充盈的情况,长期不支付的重大款项(重大...重大...重大....300、500块的那种不算)均需要关注一下...备不住就刨出个关联方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