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第一次去北京旅游,跟随一个旅行团一起去爬长城,结果旅游大巴把我和一个16岁的山东姑娘给落在了长城边上,因为一瓶水的缘分,我们聊了起来,没想到她的第一个问题差点让我崩溃。
荒郊野地天气特别热,她问我带没带水,我从自己的旅行包里拿出一瓶没有开盖的矿泉水递给她,她迫不及待地拧开盖子咕咚咕咚喝了起来,一瓶矿泉水一饮而尽,看来是真的口渴了,喝完水之后才顾得上跟我说谢谢,一瓶水让我们成为了朋友。
我俩聊开了,她问我老家是哪里的,我说是云南人,没想到她用一种比较诡异的目光看着我,随后缓慢将手里的矿泉水瓶放在地上,用很怯懦的语气问我;大哥你会整蛊吗。我愣住了,回头看了她一眼,没想到她突然会问这样的问题,我说:什么意思,女孩不好意思地说;我听说云南很多地方的人都会整蛊和下降头。此时我才明白,她是害怕我在给她的水里做手脚,我突然有一种想笑的冲动,看着眼前这个青涩的丫头,不知道说什么好,随后问她:谁告诉你云南人会下降头。她说是从书里学的,书里说云南很多少数民族都是整蛊专家。下降头一下一个准,面对一个未经世事的丫头,我只能安慰她说:我和你一样都是汉族,你就放心吧,我不会做那些乌七八糟的事情。她随后点点头表示认可。我心里暗暗思忖:看来是我们地方文化宣传跑偏了。
我无法理解在一个外省人眼里,云南人竟然是这样的形象,实际上说到地域特色,全国上下每个地方都会有自己比较古老的文化标签,比如说我以前有一位同事,老家是湖南湘西一带,我们对他的第一感觉就是,这个人会不会赶尸,这也是基于湘西古老的赶尸文化传说,给这个地方出来的人披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实际上赶尸文化目前在湘西一带虽然还有传承,但是真正会赶尸的人估计已经寥寥无几。
大概2018年的时候,我和一位河南同事在北京一起乘坐公交,我无意之中在公交站的台阶角落发现一行小字,上面书写:河南人畜生不如,我给同事使眼色让他朝台阶角落看,他看了一眼嘴里小声喃喃自语说:王八蛋瞎写什么。在北京,河南人的名声不是特别好,甚至有些餐馆招聘服务员特意说明不要河南人,这就是赤裸裸的地域歧视,在我认识的很多河南老乡里,大多数人还都是不错的。
所以我们不应该用极少数的人来概括一个地方的人文色彩,这原本就是管中窥豹,以偏概全,不深入了解很难全面认识一个地方的人文色彩,你们说是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