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0年12月31日,苏州吴县市撤市分立苏州市吴中区和相城区并入苏州市以来,已经是有19个年头了。
因为姑苏区、园区和新区房价太贵,很多人选择相对便宜的相城区和吴中区, 结果后来才发现: 孩子学籍如果落在相城区和吴中区的话,就不能考市区(含姑苏区、园区、高新区)的学校!
因为文章篇幅有限,我们就以四星级高中为例:
【直属】
苏州中学、苏州中学园区校、一中、三中、六中、十中;
【新区】
新区一中、苏州实验中学、吴县中学;
【园区】
园区二中、西安交大苏州附中(园区三中)、苏大附中;
【吴中】
苏苑高中、木渎高中、江苏省外国语学校;
【相城】
黄埭中学、陆慕高中;
【吴江】
震泽中学、吴江中学、吴江高级中学、盛泽中学;
注:姑苏区没有区属中学,在姑苏区行政区域内的中学称作苏州市教育局直属学校。市区(含姑苏区、园区、高新区)共有12所四星级高中!
吴中区有3所四星级高中,相城区有2所四星级高中,吴江区有4所四星级高中。
市区的四星级高中数量比吴中、相城和吴江加起来都多,教育资源相对来说肯定是在吴中,相城,吴江之上的。
为什么不能跨区报考?
其实这是一个历史遗留问题。
根据《江苏省政府关于撤销吴县市设立苏州市吴中区相城区的通知》(苏政发 [2001]10号), 2001年,原吴县市撤市设立吴中区和相城区。在新城区成立初期,为充分赋予其自主管理权限,苏州市委、苏州市人民政府同意吴中区、相城区享受县级行政和经济管理权限。目前,吴中区与相城区及吴江区行政和经济均实行独立管理。根据上述管理权限,三区普通高中均独立招生,分别招收各自区域范围内的应届初中毕业生。苏州工业园区是苏州市的一个经济(技术)开发区,苏州工业园区管委会为苏州市政府派出机构,高新区也是如此。根据相关政策规定,直属学校、工业园区、高新区位同一招生区域,苏州市区公办普通高中不得向各市、区招生,各市区公办普通高中也不得向苏州市区公办普通高中招生。孩子在哪都是家庭的希望,在一考定终生的环境下,每个苏州市的学子都应该有同等的入学机会。考试卷子是一样的,分数的价值是等同的,同为苏州市民,凭这2001年的一份文件,压制了多少学子的前途。
制度是死的,人是活的,社会在进步,这份十几年前的东西,有着严重的不平等性,为什么不重新编制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