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没有两个人是完全相同的,自然人一出生就“天生不同”了。卡尔.荣格是较早的从人格视角思考人的个体差异的学者。本书作者伊莎贝尔.迈尔斯是荣格理论的拥护者,她将荣格理论完善成为一个自洽的MBTI理论,又将这个人格测评工具推向了全世界。
当然,关于该理论的科学性,虽然一直存在着激烈的争论,但是也不妨碍该理论在人力资源领域、教育领域、企业管理领域等的广泛应用。笔者认为可以把它作为一个了解自己,了解他人的参考依据,将该理论与自己的工作学习以及孩子的教育结合起来,才能让知识活起来,发挥它的魅力。
天生不同
人的感知方式和判断方式不同个体对大脑的使用偏好不同,有不同的感知和判断方式,控制着我们大部分的行为表现,感知决定我们对环境的认知,判断决定我们以什么方式进行应对。
感知分为感觉S(Sensing)和直觉N(iNtuition),感觉利用五官从环境获取信息,直觉在无意识中对外部信息进行分析和综合,间接对环境进行感知。
判断分为思维T(Thinking)和情感F(Feeling)。思维通过理性的逻辑加工获得客观的结论,情感通过主观价值对事物进行评估。
依据判断和感知维度,可以形成四种独立的人格。
感知和判断
人的内倾和外倾偏好依据个体对内部世界及外部世界的关注度,可分为内倾型I(Introversion)和外倾型(Extraversion)。内倾型更关注内部世界的的抽象概念和想法,外倾型更关注外部的人和事。
人的判断和感知偏好依据个体的生活方式,个体更喜欢感知还是判断,可分为判断型J(Judgment)和感知型P(Perception),反映个体的外在行为偏好。判断型个体喜欢生活井井有条,感知型个体喜欢随遇而安。
根据以上理论,个体在不断运用自己喜欢的判断和感知方式的过程中逐渐形成了自己的人格类型。一共四个维度,“感觉——直觉”,“思维——情感”,“内倾——外倾”,“判断——感知”,因此形成了16种人格类型。
人格类型
主导心理功能和辅助心理功能一艘船需要有一个船长,不可能每个人轮流掌舵。同样,个体在决策中也需要一种权威力量作为主导。在感知和判断中必然有一种为主导,另一种为辅助心理功能。主导心理功能完成自己感兴趣的事情,辅助心理功能完成次要的事情。如果主导心里功能是感知维度,则辅助心理功能为判断维度。
因此,外倾型个体主导心理功能用在外部世界,辅助心理功能打理内部世界。内倾型个体主导心理功能用在内部世界,辅助心理功能打理外部世界。外倾型个体以J结尾,主导心理功能为判断,以P结尾,主导心理功能为感知。比如ENTP个体的主导心里功能为直觉N,而ENTJ个体的主导心理功能则为思维T。内倾型个体以J结尾,主导心理功能为感知,以P结尾,主导心理功能为判断。INTP个体的主导心理功能为思维T,INTJ个体的主导心理功能为直觉N。
人格类型和职业选择书中列举了人格类型在婚姻、教育,早期学习及职业选择方面的应用,笔者简单介绍一下该理论在职业选择方面的应用。对职业选择影响最大的人格维度偏好是“感觉—直觉(SN)”,这一维度偏好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个体的兴趣特征。感觉型(S)的人喜欢那些涉及大量客观事实的工作,而直觉型(N)的人则更希望有机会在工作中探索各种可能性。第二个对职业选择有重要影响的是“思维—情感(TF)”偏好,这决定了个体更容易采用或接受什么样的决策方式。偏好思维的人喜欢处理借助严谨的思维逻辑解决的问题,而偏好情感的人则更善于处理与人有关的问题,他们懂得如何说服和帮助他人。
所以在选择职业时,最好先了解和自己人格类型相似的人都在从事什么职业,找到自己喜欢且适合的职业发展路径,才能脱颖而出。
从现在开始人格类型理论认为,人格类型是天生的,就像人天生习惯用左手或者右手,但是人格的发展受到环境,家庭、机会等多方面的影响。所以应该将人格发展理论应用在家庭教育及学校教育中,为孩子的人格发展提供土壤,让个体得以充分发挥自己的潜力,促进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无论你现在处于什么状况,认清自己的人格会让你更客观的认清自己,找到自己的优缺点,可以扬长补短,但是仅仅认识到是远远不够的,最重要的是要有改变的勇气的毅力,没有行动,潜力就缺少了滋养,永远不会发芽。所以越努力越幸运,更清晰的认识自己只不过会让你走的更快更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