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悟十大标准详细解释,经常听说开悟到底什么是开悟

人气:120 ℃/2024-03-08 15:49:22

提到开悟,很多人就会自然而然地想到‘顿悟’这个词,我也觉得,把开悟和顿悟放在一起比较合适,更有助于理解。

顿悟是什么呢?

先看一首诗。

《瀑布》

作者:叶圣陶

还没看见瀑布,先听见瀑布的声音,

好像叠叠的浪涌上岸滩,又像阵阵的风吹过松林。

山路忽然一转,啊!望见了瀑布的全身!

这般景象没法比喻,千丈青山衬着一道白银。

站在瀑布脚下仰望,好伟大呀,一座珍珠的屏!

时时来一阵风,把它吹得如烟,如雾,如尘。

读完这首诗,就会有一种感觉,没错,就是这种感觉,与顿悟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这就好比做一道题。

题目中给出的各项条件,已经熟读能诵,但就是差点什么,抓不住问题的关键,不得其法,似是而非,无从求解(还没看见瀑布,先听见瀑布的声音,好像叠叠的浪涌上岸滩,又像阵阵的风吹过松林)。

脑中灵光一闪,顿悟!豁然开朗,仿佛进入了另一方天地,得到了答案(山路突然一转,啊!望见了瀑布的全身),喜悦 ,兴奋,获得感(这般景象没法比喻,千丈青山衬着一道白银。站在瀑布脚下仰望,好伟大呀,一座珍珠的屏!时时来一阵风,把它吹得如烟,如雾,如尘)。

因此,顿悟更多是体现在思想上,脑海中灵光一闪,刹那间得到了‘答案’,或者想要得到的东西,需要的时间很短,空间范围比较小。

而开悟,则不但体现思想上,更多的可能是需要行动上,需要的时间相对较长,空间较大,是一个过程,甚至可能是一个漫长的过程。

凡经历过青春期的人,都有这样的经验,处在这个年龄段的青少年,因为阅历相对较浅,三关尚未形成,几乎都有一段叛逆期,或思想,或行为,抑或两者皆有。

但随着学识的增长,阅历和经验的增加,思考和沉淀,底蕴变得深厚起来,三观逐渐成形稳定,开始有比较成熟的判断之后,再回想起之前的思想行为,往往觉得幼稚,天真,甚至可笑。

这是个成长的过程。

其实,也是个开悟的过程。

只是相对于顿悟,开悟需要具备的条件更多,空间更大,时间更长,甚至还需要大量的行动实践,曲折反复,才能达到理想的结果。

并且,处于不同层面,不同环境,不同时点,不同空间,不同见识的人,开悟的过程,层次,以及所得到的结果也是不同的,需要根据自身情况分析行动。

说到这里,是否就该有所收获了呢?

一起来读“李斯溷鼠”的故事,看看他是怎么开悟的。

李斯是秦朝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和书法家,曾助秦始皇灭六国,一统天下,制定礼仪制度,被拜为丞相。而后又参与制定法律,统一车轨,文字,度量衡。

在中国和世界,都有着深远的影响,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封建专制的基本格局。可以说,是层次很高的人物,然而,他的开悟,据说却是源于老鼠。

《李斯列传》中写道:李斯者,楚上蔡人也。年少时,为郡小吏,见吏舍厕中鼠食不絜(同洁),近人犬,数惊恐之。斯入仓,观仓中鼠,食积粟,居大庑之下,不见人犬之忧。于是李斯乃叹曰:“人之贤不肖譬如鼠矣,在所自处耳!”

意思是—

李斯年少之时,只是个看管粮仓的小吏,上厕所时,看见其中的老鼠吃的是肮脏的粪便,又经常受到人和狗的侵扰,可怜兮兮。但来到粮仓,却发现哪里的老鼠,吃的是堆积如山的谷粟,异常肥硕,而且还没有人和狗的侵扰。

于是就慨叹:一个人有没有作为,就像这老鼠,取决于他所处的环境。

而后,李斯就做了一个常人难以理解的决定,辞掉了管理粮仓的工作,打算去看看更广阔的世界,他拜访了荀子,并拜其为师,在不断努力和机缘的催化下,命运发生逆转,成就了一番惊人功业。

由此可见,开悟的重要性。

但若单单只是开悟,没有行动的配合,是否他仍是一名看管粮仓的小吏呢?

百科

More+
首页/电脑版/网名
© 2025 NiBaK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