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冷的冬天,来重庆鸡公煲店吃一碗,当真是温暖心扉,可是老板却告诉我重庆鸡公煲并不是重庆的,是真的吗?
重庆鸡公煲里的大块鸡肉十分肥厚,汤汁也很浓郁,一勺入口满足极了。
砂锅不仅能够加热菜更能保温,让酱料熬制鸡肉时更加入味,完美!
最后鸡肉吃完后,将菜,肉丸、海鲜统统丢进汤汁里,鲜香四溢,完美!
重庆鸡公煲之所以叫此名,因为它的创始人叫张重庆,但他却是地道的上海人。
其实,很多食物都喜欢在名字前面加地名,比如杭州小笼包,大都是嵊州人开的。因为担心「嵊」字太生僻,顾客不认识,为招揽顾客,便叫了“杭州小笼包”。
但正宗的杭州小笼包和嵊州小笼包很好分,前者是死面,如此才能封住汤汁;后者用的是发面,面皮蓬松有弹性,收口留孔,形似鲤鱼嘴。
台湾手抓饼也不是中国台湾的特产,它源于天津,是一位去中国台湾创业的天津人特别想念家乡天津的小吃油旋,经改良后作出来的饼,最初叫“天津葱抓饼”。
后来大陆商人去台湾玩发现了这个饼,将它重新引回中国大陆,并命名为台湾手抓饼。
还有兰州拉面。兰州人会大声告诉你兰州没有兰州拉面,只有牛肉面,本地人习惯称之为“牛大”。所以目前市面上大部分的兰州拉面并不是兰州人开的,而是青海化隆人开的。
很多年前青海化隆作为贫困县为了维持生计,一部分人特意去兰州拜师学艺,学成归来就开起了拉面店。一开始写的是青海拉面,后来觉得青海拉面不如兰州牛肉面的名气大,于是就叫做兰州牛肉拉面。
像这样名不对地的小吃还有很多,如源自东北的朝鲜烤冷面、香港人的澳门豆捞、和北京没关系的老北京卤肉卷、不一样的扬州炒饭……
之所以会这样,无非是借地名打响知名度罢了。至于食物到底出自哪里又有什么关系呢,好吃就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