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秦赋为什么变宫斗?投降时嘴里衔玉加冠那么多讲究

人气:179 ℃/2023-12-04 02:38:10

《大秦赋》最近十分火热,不过今天我们不讨论这部剧如何,而是讨论这部剧中的一些细节,比如说为什么投降的君王都要反绑,而且口里还要含一块玉?秦王子楚大婚的时候,为什么两个人拿两个葫芦瓢喝酒?秦始皇和士兵经常唱的那首歌:“与子同袍,王于兴师。”是那个时代的歌吗?唱的是啥意思?

一、面缚衔璧

所谓面缚衔璧,就是把自己的手反绑起来,然后口中衔着玉。这是古代的投降之礼。为什么要在口里衔玉呢?因为在古代玉有着特殊的意义,春秋战国时期将其视为祭祀的神器,代表着一个国家的庙宇。

面缚衔璧

其实投降也大有讲究和程序,不单单是反绑衔玉,还要单膝跪地,上缴佩剑,随从和文武百官都必须换上特殊的丧服。这代表着国家已经灭亡,庙宇已不存在,如果接受败方的投降,就解开绳子,拿走玉,然后胜利方是不可以杀投降的君主。

二、合卺酒(hé jǐn jiǔ)

有多少人和我一样,读成了(合丞酒),原谅我才疏学浅,没有百度我真的只能认一半。合卺酒在古代类似于现在的交杯酒,是古代结婚时的一种礼仪。这个卺就是我们说的苦葫芦,如果有农村的朋友应该清楚,小时候家里水缸里经常会放一个这样的卺,舀水的时候就是用这个卺舀的。

合卺酒

新婚之际,会将整个苦葫芦一分为二,然后用红线将柄相连,瓢内盛满酒,夫妻各半个葫芦,只要一起喝下一卺,就代表两人从此连为一体,成为一家人。

三、加冠礼

在《大秦赋》里,秦王继位之后一直想要拿到权力,实现自己的宏图伟业,但是苦于自己没有加冠,所以没有资格掌握权力。加冠究竟有多重要,让秦始皇硬等了差不多十年才真正的开始掌权。

“冠者,礼之始也,嘉事之重者也。”

加冠前的王和加冠后的王完全是两个概念,加冠前只是一个虚名,加冠后却可以真正的开始掌握权力,虽然战国礼乐崩坏,但是这点规矩各个诸侯国还是比较遵守的。一般来说加冠有三次,称之为三加。

秦王加冠剧照

第一加为缁布冠,第二加为皮弁(biàn),第三加为爵弁(biàn)。但是诸侯王和天子不是一般人,他们还享有至高无上的王权,所以他们还有第四加,就是我们影视作品里看到的王冕。

四、“秦国国歌”唱的是啥?

“与子同袍,王于兴师,修我戈矛。与子同仇”想必大家对这几句歌词并不陌生,在《大秦赋》里每当秦始皇要和大臣们飚感情戏时,都会有这么一段歌曲响起。歌词是啥意思呢?大概意思就是兄弟我们是穿一个开裆裤的好兄弟,大王发兵了,我们抄家伙,一起杀敌。

古代征战

为何说秦人尚武好战,其实从他们的“国歌”就可以看出来,十分有血性,十分有攻击性。整首诗歌读起来慷慨激昂,读的我都想拿起键盘和秦王一起横扫六国了。

结语:我们不讨论这部戏好不好,但是从这些小细节就可以看出来,《大秦赋》还是花了心思的,演技这个东西我觉得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当然某些太差太出戏的例外。其实在春秋时期,人们要恪守的礼仪更多,到了战国时期礼乐已经崩坏,不过不少习俗大家还是会遵循。

百科

More+
首页/电脑版/网名
© 2025 NiBaK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