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海一家皆兄弟的上一句是什么?四海之内皆弟兄,的四海

人气:335 ℃/2024-02-11 09:23:57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上下五千年历史孕育了辉煌灿烂的中华文明,惊艳才绝之辈、流传千古之佳作不胜枚举。

唐诗宋词元曲,即便是目不识丁的文盲也能张口背上两句。俗语、谚语、成语就更不必说,几乎贯穿了老百姓的日常生活。

例如这一句“四海之内皆弟兄”,已经成为了人人皆知的俗语,用以劝导世人,天下的人民都像兄弟一样,要和谐团结。

不过,很多人常常将这句话挂在嘴边,却不知道它出自哪里,“四海”到底是哪四海。

读书,要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

“四海之内皆兄弟”最初其实不是俗语,而是源自《论语》。

出处

司马牛忧曰:“人皆有兄弟,我独亡。”

子夏曰:“商闻之矣,‘死生有命,富贵在天。’君子敬而无失,与人恭而有礼,四海之内,皆兄弟也。君子何患乎无兄弟也。”

《论语·颜渊》第五则记载了孔子的弟子司马牛的故事。

相传司马牛是宋国大夫桓魋的弟弟。

桓魋因参与宋国叛乱,失败后逃亡到了别国。作为桓魋的弟弟,司马牛也受到牵连,被迫逃亡到了鲁国。他在鲁国遇到孔子,拜读在孔子门下,成为了孔子的弟子。

因为慌乱逃亡至此,没有亲人相伴,司马牛很忧愁。他对同学子夏说:人人都有兄弟,唯独我没有。

子夏听后宽慰他说:我(子夏,姓卜,名商)听人说过,生死有命,富贵在天,很多东西我们都是决定不了的。所以我们要做好自己能决定的东西,认真谨慎没有过失,对人谦恭有礼,这样四海之内就都是兄弟了,你何必忧愁没有兄弟呢?

“四海之内,皆兄弟”,不是俗语,不是出自孔子,而是出自孔子的得意门生——子夏。

知道了出处,接下来我们再来分析“四海”的涵义。

“四海”涵义演变

“四海”在古代典籍、诗文以及小说里经常出现。但不同时期,“四海”的说法也不统一。

最初的“四海”指的是东海、西海、南海、北海。需要注意的是,这里的“四海”不是具体存在的四片海域,而是表示世界边际的一个模糊地理概念。

由于古人对地球缺乏完整正确的认识,他们认为地球是平的,中国居地之中,地的四周环海,四海就是世界的边际,“四海之内”也就是全国各处,世界各处。

古人用四海来表示极其偏远之地,因此,不同时期“四海”的位置不尽相同。

如《左传》记载齐桓公伐楚,楚王派人对他说:“君处北海,寡人处南海,唯是风马牛不相及也。”这里的北海与南海,今天看来,说的是山东北部与河南中部。

《史记正义》里还有“南海即扬州东大海”的说法,这个“南海”,应当在今天的中国东海附近。

《汉书·地理志》也有记载:“金城郡,昭帝始元六年置。莽曰‘西海’。”文中的西海,应该在今天的甘肃兰州附近。

后来,“四海”有了具体的地理位置,指中原东西南北四邻各族居住的领域。

《尔雅·释地》记载道:“九夷、八狄、七戎、六蛮,谓之四海。”

由此可见,“四海”不是海,指的就是夷、狄、戎、蛮,那么“四海之内”就是夷、狄、戎、蛮四方异族所包围的范围,也就是古代中国统治的疆域范围,亦即我们常说的九州之地。

“四海”之外,则是“海外”,一片没有被文明的光芒所照亮,晦暗不明的蛮荒世界。

如今,人们对地球有了较为全面的认知。知道了华夏并非唯一的大陆,地球上不仅仅有四片海域,世界的尽头也不是“四海”。

“四海”一词沿用至今,已经完全摒弃了它最初的涵义,今天的“四海”已经成为了全国各地,甚至是世界各地的泛称词汇。

五湖四海,横四海,四海之内皆弟兄不再局限于地理位置远近,而是一种大格局,大胸怀。


来源:微信公众号“品读诗词歌赋”

作者:向小园

编辑:杭以凡

【声明:本号为“全民阅读推广”官方公益账号,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涉嫌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百科

More+
首页/电脑版/网名
© 2025 NiBaK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