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5月18日,《地方志工作条例》(国务院第467号令)(简称《条例》)颁布实施,至今已16周年。《地方志工作条例》是中国自从有了地方志以来第一部有关地方志的全国性法规,第一次以法规形式明确了地方志工作的重要地位和主要职责,标志着地方志工作从此进入依法修志、依法治志的崭新阶段,在地方志发展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地方志工作条例》。
雨花区于1996年7月长沙市行政区划调整后设立,建置沿革于原长沙市郊区。从长沙市郊区到雨花区特别是2006年《地方志工作条例》颁布以来,雨花区地方志工作在区委、区政府的高度重视下,在市地方志编纂室的有效指导下,提前完成了两轮志书编纂工作,率全市之先编修简志与乡镇村志,按照“一年一鉴”的要求扎实推进年鉴编纂工作,全面加强地方志宣教与利用等工作,在服务全区经济社会发展上有效发挥了“存史、资政、育人”的作用。
01
高效完成两轮志书编纂
1986年7月,区委、区政府成立郊区志编纂委员会,标志着《长沙市郊区志》编纂工作正式启动。同年10月,成立郊区志办公室。1994年7月,历时8年,《长沙市郊区志》内部出版发行。《长沙市郊区志》是郊区建置后的第一部地方志,全书客观地记述了1919年至1987年长沙市郊区政治、军事、经济、文化及社会各方面的情况,全面反映了郊区的历史变迁和发展情况,突出了城郊型经济特色。书中记载了大量有关郊区的史料与数据,既有存史的作用,又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借鉴和依据。
《长沙市郊区志》。
2002年6月,《长沙市雨花区志》编纂工作正式启动。2006年,《长沙市雨花区志》实现内部出版。2010年12月,在对该志书进一步修改和完善后,《长沙市雨花区志》由方志出版社出版发行。《长沙市雨花区志》是长沙市区划调整后,雨花区建置以来的第一部志书,全书客观记述了长沙市郊区1988至1996年6月农村社会政治、经济发展与1996年7月至2002年12月长沙市雨花区城乡一体化进程中的改革开放、城建经济、社会文化等各方面情况。
《长沙市雨花区志》。
02
以活用为导向编修简志
完成第二轮修志后,为有效加强志书利用,2009年1月,雨花区率全省城区之先试水编纂《雨花区简志》,2011年12月,该书由湖南人民出版社出版发行。全书约12万字,高度概括了雨花地情资料,客观记载了雨花区地域、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各方面发展情况,是一部地方百科全书——地方志的简本。《雨花区简志》较之《雨花区志》更为方便携带、方便阅读,起到了促进地方志书功用发挥,丰富地方志书门类之作用。
《长沙市雨花区简志》。
2019年,雨花区率全市之先启动《长沙市雨花区街镇简志》编纂工作。在对原湖南乡镇(街道)简志稿件进行大量修改完善后,历时2年多,2021年8月,《长沙市雨花区街镇简志》由方志出版社出版发行。《长沙市雨花区街镇简志》客观真实记载了雨花区所辖13个街镇自有建制以来至2019年的发展历程及地域特点,图文并茂、生动形象地展现了各街镇建置沿革、历史变迁、经济建设、社会发展、历史人文等内容。该书是雨花区第一部编修的以街镇为主体的地方志书,也是长沙市首部公开出版的区县街镇简志,成为了解雨花区各街镇“前世今生”的重要工具书。
《长沙市雨花区街镇简志》。
03
率全市之先编修乡镇村志
红星村是雨花区最具有改革开放发展特征的村,为全面系统记述该村经济社会发展进程,2014年,雨花区启动《红星村志》编纂工作,在原区史志档案局成立编辑部,并邀请区退休老同志参与村志编修。2015年5月,对编辑部人员进行调整,配强配实了队伍。2016年,完成初稿并进入评审。2017年5月,《红星村志》顺利通过省市区三级评审,7月完成全志定稿, 11月正式出版发行。
雨花区《红星村志》送审稿评审会。
《红星村志》记载了红星村自1955年有建置以来至2012年8月撤村划分为4个社区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各方面的发展变化, 集中展现了红星村改革开放后的经济建设、社会发展新成绩和新经验。该书是雨花区第一部村志,也是长沙市首部官修村级志书。《红星村志》成为雨花区推动地方志工作走在全市前列的重要载体,也是打造乡镇村级综合性精品志书的成功典范。
《红星村志》。
为留存乡土记忆,服务社会发展,在原雨花区洞井镇、黎托乡先后改名与析置后,2014年,雨花区启动《洞井镇志》和《黎托乡志》编纂工作。《洞井镇志》由洞井街道具体负责编纂,《黎托乡志》由黎托街道具体负责编纂,区史志档案局加大对该项工作的督促指导力度,不断推进修志进度。2015年,《洞井镇志》和《黎托乡志》完成资料收集任务,2016年开始进入实质初稿编写阶段。2019年,《洞井镇志》和《黎托乡志》实现内部出版,成为了解原洞井镇、黎托乡发展历程和成果的重要历史资料。
《黎托乡志》。
《洞井镇志》。
04
实现年鉴编纂规范化发展
《雨花年鉴》是系统反映雨花区各年度自然、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方面情况的年度资料性文献。作为雨花区年度百科全书,全书内容丰富、资料翔实、图文并茂,全面、客观、系统保存了雨花区各年度珍贵的文字和图片资料,成为外界认识雨花、深入雨花的重要窗口。
《雨花发展实录(2003-2007)》。
《雨花年鉴》是在《雨花发展实录》的基础上发展而来,2007年,雨花区启动《雨花发展实录》编纂工作,以客观记述雨花经济社会发展。2009年6月,《雨花发展实录》(2003-2007)内部出版。2013年,《雨花发展实录(2008-2011)》内部出版。
《雨花发展实录(2008-2011)》。
为适应新时期地方志工作的发展,2014年,雨花区正式启动《雨花年鉴》编纂工作。2014年11月,《雨花年鉴(2013)》进厂付印,由方志出版社出版。《雨花年鉴(2013)》是雨花区编纂的首部年鉴,全书共379页,76万余字;彩页44页,图片95张,雨花区2012年最新行政区划图1张;表格39个;设有类目30个,分目118个,条目838条。
雨花区首部年鉴——《雨花年鉴(2013)》。
此后,雨花区切实履行好法定职责,大力推进年鉴编纂工作规范化发展,按照“一年一鉴”的要求,扎实推进《雨花年鉴》编纂工作。在先后出版发行《雨花年鉴(2014)》《雨花年鉴(2015)》的基础上,2017年10月,《雨花年鉴(2016)》出版发行,该卷年鉴首次采用全彩页印刷,并在正文中插入相关图片,使得全书内容更加丰富形象,更具可读性。2020年8月,《雨花年鉴(2019)》出版发行,该卷年鉴对版面进行了调整,将每版文字由两栏调整为三栏,并将文字间距与字体调小,提升了书籍的便携性。2021年1月,《雨花年鉴(2019)》获评第七届湖南省地方志优秀成果(年鉴类)二等奖。
《雨花年鉴(2019)》。
目前,雨花区已出版《雨花年鉴(2013)》至《雨花年鉴(2021)》共9卷年鉴。《雨花年鉴》的连续公开出版发行,成为雨花区积累和保存年度珍贵的文字和图片资料的重要方式,也成为全社会认识雨花、了解雨花的重要窗口。
雨花区历年来编纂的年鉴。
2022年2月,为全面、系统记述和反映雨花区2021年度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等各方面情况,雨花区启动《雨花年鉴(2022)》编纂工作。向全区印发《关于报送〈雨花年鉴(2022)〉稿件的通知》,对年鉴资料收集、撰稿和报送提出要求。3月4日,召开《雨花年鉴(2022)》培训会,就如何进一步提升《雨花年鉴(2022)》编纂质量进行培训。截至目前,已收到全区90余个组稿单位的120万余字、1600余张图片的年鉴稿件,并着手进行编辑。
《雨花年鉴(2022)》培训会。
盛世修志,功在当代、利在千秋。在庆祝《地方志工作条例》颁布16周年之际,回顾过往硕果累累,展望未来征途漫漫,雨花区将继续深入贯彻落实《地方志工作条例》,切实加强依法修志编鉴,以对历史、对人民高度负责的态度,以“修志问道,以启未来”的崇高信念,不断把全区地方志工作推向新的发展水平和高度。
来源丨区地方志编纂室
责编丨黄靖康 编辑丨符雅梅
值班副总编辑丨高兴
值班总编辑丨熊其雨
- END -
粉上一朵小雨花:您有一封来自雨花的邀请函
2022-05-17
强省会看雨花④丨长勘院:以“新”勘天地 以“心”护山河
2022-05-17
您看此文用
·秒,转发只需1秒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