赫拉利的《人类简史》已经读了不止一遍,每次读都会有一些新发现,引发一些新思考。人们对这本书的评论褒贬不一,有人认为作为一部很有影响的历史书,它并没有什么建树,书里很多观点也很值得推敲。但是这部书真的非常适合我们这些非历史专业人士,又对历史有些兴趣的大众,是我们普及历史知识、开拓思维的精品读物。《人类简史》中很多观点另辟蹊径,颇有趣味和创意,充满哲思和人文关怀,内容涉及宗教、政治、经济、文化、各个方面……尤其对于历史发展的反思,比起一些教科书式的历史书,也许更能引发我们去探究、去思考。专业历史书都在尽量严谨负责的告诉我们,在他们的反复考证下“历史”是什么样子。而赫拉利经常向我们发问,历史究竟为什么会是这个样子,它有没有可能成为完全不同的样子?历史的发展有多少是偶然?又有多少是必然?我们能否通过研究历史,预测人类未来的走向?
在《人类简史》里赫拉利总结了一些很有意思的“历史的特质”,其中一个叫“马后炮的谬论”,关于历史能否被准确预测。书里讲到,历史属于“二级混沌系统”,混沌系统分成两级,一级混沌指“不会因为预测而改变的”情况,比如最典型的——预测天气。而历史作为“二级混沌系统”,会“因为预测的影响而改变”。书里也列举了一些有趣的例子,假设目前石油价格是每桶90美元,有一个程序通过分析进来出现的各种事件和因素,精准地预测出明天石油会涨到每桶100美元,当人们获悉这个预测结果之后,商人就会立刻抢进,由此导致明天油价有了新波动,于是油价又成了未知……这是经济,政治也是如此,一些科学家告诉总统,经过他们审慎的论证,预测到最近会爆发革命,知道这个预测结果后,总统采取了一系列措施,立刻降税,补助人民,大幅加强秘密警察,这一切的准备工作发挥了效果,没有爆发革命。于是总统大怒,骂科学家是骗子,让他白花了那么多钱。科学家辩白道:“正是因为我们预测到了,革命才没有发生啊”。然后,总统示意警卫,把这些骗子抓起来……孰是孰非?只有一团混沌。
——真正最知道当时情况的人(也就是活在当时的人),正是最看不出历史走向的人。
——历史就是这样的一团混沌,历史就是无法解释得斩钉截铁,无法预测得十拿九稳。
——历史的铁则就是:事后看来无可避免的事,在当时看来总是毫不明显。直到今天,情况仍是如此。
历史的车轮缓缓而行,这“一团混沌”是在怎么样的情况下,被怎样的一些人,怎样决定了它的方向呢?想了解改变历史的一瞬是怎样的,可以通过一本经典的历史传记小说,茨威格的《人类的群星闪耀时》,这本书讲了12个或奇妙或伟大的历史瞬间,书中生动精妙且充满激情的特写镜头,对读者来说是一种享受和洗礼。赫拉利是在宏大的历史背景下,用望远镜看到很远很广阔,而茨威格是将某一个历史时刻,某一个人生命的某一瞬,放在显微镜下,将历史的一瞬间剖析到最深最微妙!
有空可以看看其中《滑铁卢的一分钟》一篇,看看拿破仑手下一个平庸的元帅,如何用一分钟改变了整个欧洲的命运。
生动的细节描写是茨威格作品的魅力,也只有在茨威格的镜头里,才更能感觉到这历史的一分钟是何其扣人心弦,令人扼腕。截图感受一下。
客观分析的话,格鲁希的平庸只能算是战败的原因之一。拿破仑个人的命运决定着欧洲的命运,历史犹如一部机器,有一些关键的人,在关键的时刻,按下了一个关键的按钮,改变了这部机器的方向。
“叱诧风云的命运也会出于一种奇怪的心情将自己抛到一个平庸之辈手中”——《人类的群星闪耀时》。
“倘若格鲁希在这刹那之间有勇气、有魄力、不拘泥于皇帝的命令,而是相信自己、相信显而易见的信号,那么法国也就得救了”——《人类的群星闪耀时》
——如果我们能一次又一次回到那千钧一发的时刻,让一切重新开始,是不是还是一样的结果,如果不是,一切又将会怎样?
——历史就是这样从一个岔路走到下一个岔路,选择走某条道路而非另一条的原因总是神秘而不得而知。
——历史还没告诉我们该挑哪边,而只要发生某些巧合,往哪走都不算意外。
这时候想到电影《复仇者联盟3》,在灭霸即将集齐所有宝石,钢铁侠命悬一线之际,奇异博士用时间宝石看到了未来可能出现的14000605种结果。据说这个数字是根据24个超级英雄,进行“是与非”的二元对立选择,在结合每个英雄不同的选择,以及可能产生的影响力大小,经过精确运算得出的。这个情节非常形象的说明了历史走向的可能性和偶然性!
——同一时间,有多方力量相互影响、相互牵制,只要某方力量有了极小的改变,结果就会有巨大的不同。
在我们听到的故事、看到的电影里,正义终会战胜邪恶,不管过程多么惊险,不管会有多大的牺牲。但现实情况是,历史的发展充满偶然和不可预测。因此,我们要更加小心和珍惜,不然,可能会有万劫不复的一刻。历史的走向是不以人类的利益和福祉为转移的,这是赫拉利总结的另一个“历史的特质”。
关于历史的偶然和必然,如果站在足够的高度会看到——无数的偶然汇聚成一个必然的结果,优劣的选择是必然的,方向是必然的,过程是偶然的。
——赫拉利说,想观察历史的方向,重点在于要用哪种高度,看着几十年或几个世纪的发展走向,可能还很难判断历史趋势究竟是分是合。要看更长期整体的趋势,鸟瞰高度便有不足,必须拉高到类似太空谍卫星的高度,看的不是几世纪,而是几千年的跨度。
——这么说来,究竟为什么要学历史?历史不像是物理或经济学,目的不在于做出准确预测。我们之所以研究历史,不是为了要知道未来,而是要拓展视野,要了解现在的种种绝非“自然”,也并非无可避免。未来的可能性远超我们的想象。
赫拉利让我们反思历史的发展,也让我开始思考当下的种种,用一种穿越到未来重新审视的视角,是不是我们正处在当局者迷的历史里。白天脚踏实地,夜晚也要仰望星空,从宏观的天文角度看看我们所处的环境,所进行的生活!
(文中未特别标注的黑体字均为《人类简史》书中原文,希望更多人去读读这本书,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