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品人生勤思臻智慧 读书五步法品书之精华

人气:100 ℃/2024-10-15 10:55:44

懂得了读书的重要性,选择了可读的书籍,那么接下来该怎么阅读呢?

很多人非常困惑,读过的书一会儿就忘了,读书又有什么用呢?其实,读书并不是为了记住什么,而是当我们处于某种境况下的时候,突然想起曾经读过的书,读过的那些句子,会心一笑罢了。

但是,对于学生而言,读书还是要留下痕迹的,这样对于知识的积累是大有好处的,也就是充分发挥读书的实际用处。

有人说:“有经验的人读书时用两只眼睛,一只眼睛看纸上的字,另一只眼睛看纸的背面。”

我把学生读书分成五步走,既轻松又有效。

读—讲—抄—用—悟

书籍是用来读的,不管什么书,一定要先读。现在很多人为了求快,为了功利,拼命寻找那种提纲式的阅读,五分钟读一部名著,一分钟读一篇短文。我不知道这样的“读书”到底读到了什么?于是,网上出现很多书籍解读,书籍提纲之类的文章,供大家参考。无可非议,对于资料性的检索,这种读书方法是可行的,但对于真正的阅读而言,是毫无作用的。就比如人吃饭,偶尔吃吃快餐是可以的,但长期吃快餐,不仅损害的是身体,更是心灵。所以,我建议学生读书,首先静下心来读,越难读的书越有意思,它是用来磨脑子的。不仅积累知识,还可以锻炼你的思维能力,当你读懂了它,更会享受到成功的喜悦。

讲书,就是输出。读完之后,讲出来,不管从哪个角度谈谈你读书的感受。不必把讲书看得太神圣,不要求讲得全面,讲得有多好,只要能讲出来,就是好的。在讲的过程中,读书的人一定会输出自己的观点,有自己的理解,这就是读书的价值所在。尤其对于小孩子,他们有输出的欲望,在他们讲书的过程中,和听书的人进行交流,双方都会获得更多。

摘抄,这是读书过程中,学生常用的方法之一。摘抄是积累,也是一种内化的过程。首先,摘抄的一定是自己喜欢的,有感悟的,对学习有作用的。好记性不如烂笔头,摘抄下来,供以后翻阅使用。在摘抄过程中,还可以加入自己的看法,可以随意添加自己喜欢的图案,线条,颜色,做成手杖,简直就是艺术品。同时,摘抄的过程,心是静的,是欢喜的,这样读书是开心的。不同时期的摘抄还可以留下自己成长的痕迹,不同时期看起来,都是非常温馨的,有意义的。

用书,书不仅是读的,也是用的,对于学生,这个用主要是指用在学习上,比如经典句段的摘抄,可以成为作文的材料,可以用来仿写,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比如,理科经典例题的摘抄,可以打开自己思考的维度,运用到实际学习中去。很多家长要求孩子读书一定要有作用,这个作用时他们看得到。荀子有段话非常好:“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书籍就是这里的“物”。其实,对于书籍的用法,不仅有显性的作用,还有隐性的作用。它可以改变一个孩子的性格,改变一个孩子对知识的认识,乃至对生活的态度,这难道不是在用书吗?

悟书,这是读书的高阶阶段。“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陶渊明说:“ 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这就是一种悟。简单地说,就是从阅读的书籍中,得到的感悟和启示,这是发自内心的一种接受,而不是老师强行给你的作业。比如,对于一些名人传记中的故事,可以用来激励自己,开阔自己的胸怀,坚韧自己的意志,提升自己看问题的高度,树立更长远的志向。阅读,是一把钥匙,为我们打开知识宝库的大门;阅读,是人生的向导,帮我们找到智慧的源泉;阅读,是一架梯子,让我们登得更高,看得更远。

“生活的全部意义在于无穷地探索尚未知道的东西,在于不断地增加更多的知识。”让孩子们打开书,在书中探索,寻找到自己的所爱,帮助他们走好人生之路。

百科

More+
首页/电脑版/网名
© 2025 NiBaK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