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家还没有关注的时候,资本便很早就开始了布局。
共享经济之风从滴滴开始不断蔓延,共享单车、共享汽车、到现在开始被炒热的是共享充电宝。
■变革家记者:大鼎哥
▼
不仅受到了资本的关注,国民老公王思聪也关注着,并且直接开怼聚美优品创始人陈欧。
因为最近陈欧也宣布花了3亿投资一家共享充电宝公司,还在微博上用惯用的红包姿势给大家宣传一番,顺便炫耀一波。
国民老公王思聪却并不看好共享充电宝项目,凌晨5点多就开始在朋友圈里发文:若共享充电宝能成功,他就吃翔!
年轻人就是这么简单直接粗暴,棱角分明。陈欧当然不会无缘无故花3亿去投资一个不被看好的项目,当即发怒,在微博迅速做出了回应。
谢谢监督、做不成就当做公益了,但希望不要因为王思聪的情绪不让这个项目进驻万达。
发完微博还是不够解气,开始号召直播平台,并找愿意赞助翔的小伙伴.....
不少网友觉得王思聪这口翔是吃定了,那么这口热翔未来王思聪是不是能吃的上?
▼
“激发场景型商业模式”。是我们变革家拆解学院主讲人龙真很早就研判共享充电项目并提出的。
从切入场景区分,拿到融资的这三家小电、街电、来电,都分属三种不同模式,具体而言:
小电:代表的是桌面型单台充电宝。直接放在桌子上,线机一体、无需押金,好处是成本低、铺设速度快。离消费者最近,消费者很容易被吸引,曝光度最好,品牌露出最强。
街电:代表的是咖啡厅、餐厅等小场景。小型单个机柜载有 6 台充电宝、大型单个机柜载有 12 台充电宝,用户使用度更自由,且独立性更高,机柜不需人工干预,属于自维护模式。
来电:代表的是包括商场、高铁、火车站、机场、景点、医院等人流量大的地方,也就是所谓的大场景。采用的是机柜,单机可放20/40台充电宝。同时其也在铺设餐厅、咖啡厅等小场景机柜,单机可放6/12台充电宝,这点上特别像街电。
▼
接下来,我们撇开这三种玩法,去想象一下用户使用充电宝的场景。综合下来,用户使用充电宝的场景一共有两个:
第一,应急场景。当你的手机电量只剩不到20%时,想必你就开始焦虑起来了。万一手机没电了该怎么办。在这个时候,你对充电宝的需求是非常刚性的,不管是位于购物中心的来电科技,位于餐厅收银台的街电,还是位于你桌子上的小电都是你正在寻找的救命稻草。
所以,这三种形态在这种应急场景下都是非常适合的。还有一种形态,就是你在火车站经常会看到的,很多人都围在一个固定的充电站前,手机插在充电站上充电。这种形态比上面提到的那三种形态便捷性都要差很多。但为什么还会有那么多人排队?这就是在那个状况下,大家选择不多所带来的排队情况。
第二,安全场景,它指的是你的手机电量还有30%以上时。我对变革家的同事们做了一个简单的调查,发现了一个奇怪的现象。您可以细细想想,可能也存在着这样的习惯。就是你到公司之后往往会拿出手机为手机充电。即使你的手机的电量还有50%、80%,甚至100%。
为什么会存在这样的现象?很多同事给我的反馈是:第一个原因,害怕万一有什么事要出去,手机电量不够就麻烦了。第二个原因,手机放在手边充电,从哪个角度来都只有好处,没有任何损失。那么如果你的手机电量还有30%以上,但你不确定接下来会不会用完时你会做什么选择呢?
同样是以防万一,即使有1元的费用很多人也是非常能接受的,至少我们愿意付出的1元的机会成本对于没电带来的不方便那是非常值得的。如果大家回过头来看,这个事是非常有意思的,如果你没有看到手边的充电宝你可能根本不会意识到你该充电了,但你一旦看到了充电宝,你的意识马上就会转换到恐惧状态,寻求安全感。很明显,小电科技独占了这个场景。
▼
我们到底该怎么看待充电宝租赁这个行业呢?
目前来看,来电、街电和小电都涉足了应急场景,而在应急场景里最有可能跑出来的其实还是来电科技。因为来电科技针对人流量大的封闭场景,是有得天独厚优势的,每个机柜更容易获得更多人的光顾。
但跟场地方谈判上是个难点,一旦突破了这个难点,就很容易建立竞争壁垒。而从安全场景来看,很显然小电科技在独占着这个场景,而且这个场景频次更高,也更容易说服客户。总的而言,来电科技代表的应急场景模式是非常刚性的,有着巨大的市场需求。
但我认为小电科技为代表的激发场景模式会是充电宝租赁行业里的最大赢家,因为这个高频次市场一旦被教育出来,需求将是不可逆的。很显然,这种安全场景在日常生活中比应急场景要多的多。
如果大家细细留意,就会发现身边有大量这样的激发场景模式。您也可以去仔细思考一下,如何利用这些场景,做出一个牛逼的模式来吧。
以上为节选,关于共享充电宝的更多精彩内容欢迎移步变革家拆解学院。关于生意笔记、新兴投资方向、利润核算、等内容请移步微信公众号:biangejiawang(变革家网)。
每天发布一则行业内幕,带你了解各行各业的规则与潜规则,关注我们,跳过商业上的这些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