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体诗,指通篇 运用“比”的表现手 法写成的诗。这种诗 常常表面说的是一件 事,暗里却代指另一 件事。仔细琢磨,饶 有趣味。
古人遇事不便明 说,喜欢以夫妻或恋 爱关系比拟君臣、朋 友、师生的关系,这是 我国古代诗歌从《楚 辞》就开始出现,之 后逐渐发展的一种表 现手法。这次,我们 来读两首有趣的比体诗。
这首诗的意思是:新房里, 红烛彻夜通明。由于拜见公婆是 一件大事,所以“她”早早就起了 床,在红烛光照中打扮,等待天 亮,好去堂前行礼。这时,“她” 心里不免有些嘀咕:自己的打扮 是不是时髦?能不能得到对方的 喜欢?用心梳妆,画好眉之后, “她”还是没有把握,只好问问身 边丈夫的意见。由于新娘有些羞涩,不好大声说出, 让旁人听到,只能低 声问。
唐代应进士考试的士子有向 名人行卷的风气,希望得到他们 的肯定,进而让主持考试的礼部侍 郎了解自己。朱庆馀此诗投赠的对 象,是水部员外郎张籍。张籍当时 以擅长文学又乐于提拔后辈与韩愈 齐名。朱庆馀平日向他行卷,已经 得到他的赏识,还怕自己的作品不 符合主考官的要求,便写下这首 诗,征求张籍的意见。
朱庆馀想表达:我的文章, 到底入不入主考官的法眼呢?朱 庆馀以“新妇”自比,以“舅姑” 比主考官,以“画眉”比自己的诗 文,以“夫婿”比爱才惜才的张 籍。这首小诗,将朱庆馀对科考的 担心写得淋漓尽致。
张籍看了朱庆馀这首诗,不 觉笑了。在《酬朱庆馀》中,写道——
这首诗的意思是: “她”是越州的一位采 菱姑娘。这时,“她” 刚刚打扮好,出现在镜 湖的湖心,边采菱边唱 着歌。“她”当然知道 自己生得美艳,光彩照 人,但因为爱美之心过 重,却又沉思起来。尽 管有许多别的姑娘,身 上穿着齐地(今山东)生产的绫罗 绸缎制成的衣服,却并不值得世人 看重。唯有这位采菱姑娘的歌喉, 才真是一曲值万金。
诗中,张籍以“明艳”“越 女”比籍贯为越州(今浙江绍兴) 的朱庆馀,以“一曲菱歌敌万金” 比朱庆馀的诗文功底,以此来开解 他“画眉深浅入时无”的顾虑,暗 示他不必为考试担忧。
正如张籍所料,宝历二年 (826年),朱庆馀进士及第,金 榜题名。
朱庆馀赠诗写得巧,张籍答 得妙。诗中没有任何词句写科举, 但高手过招,两人心领神会。诗句 彼此呼应,写出了中华诗词的含蓄 美,妙趣横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