莆田乡村振兴解决方案:莆田这些地方跑出乡村振兴

人气:221 ℃/2024-12-14 20:56:54

近年来

我市聚焦人才发展需求

推动实施产才融合

助力乡村振兴

一起来看看这些地方

都有哪些做法吧~

度尾镇

仙游县度尾镇党委充分发挥党建引领作用,紧紧围绕全面高质量发展这条主线,以红色党建引领、绿色资源整合、蓝色人才保障为抓手,推动党建工作与乡村振兴深度融合,跑出乡村振兴“加速度”。

党建引领“打头阵”,筑牢“红色堡垒”。构建镇党委抓统筹、村居党组织抓具体、基层党员抓落实的“三级抓”党建模式,以洋坂村、圣山村等重点村为主阵地,成立19支党员乡村振兴服务队,动员60余名党员干部下沉一线,面对面解决问题。执行“策划一项产业项目、打造一项亮点工作、解决一项基础设施短板”的工作清单,规划打造产业基地7个。

产业发展“争上游”,打造“绿色品牌”。针对文旦柚、艺雕、花卉等产业规模化、品牌化不足的问题,积极探索采用“公司 联合会 合作社 农户”生产经营模式,采取龙头引领、项目带动、资金扶持等方式,对闲置资产进行租赁、流转,推动产业集中连片规模发展。先后培育形成了圣山村花卉和沉香基地、中岳村川穹基地、洋坂村文旦柚和火龙果基地等一批特色品牌产业,大力拓宽销售渠道,以联合会为“纽带”上连企业拿订单,下连农户组织生产搞服务,牵稳企业与农户之间的“姻缘线”,以党建品牌打响了产业品牌,全面激活了产业引领乡村振兴的“红色引擎”。

人才培育“挑大梁”,汇聚“振兴力量”。建立“人才回引”制度,引进和培育专业技术、经营管理人才,将懂经营、会管理、敢为先的“新农人”回引到“家”。优化乡土人才培育机制,实施“雁阵培育”计划,采取“集中授课 实训见习”“田间微课 生产实践”方式培训人才,共培养“头雁”10名、“养殖大户”15家、“种植大户”85家,储备“强雁”3名。细化产业发展重点任务,以“头雁领航,三比三拼”主题活动为抓手,组织全镇村居党支部书记练兵比武,形成前有明责定责、中有跟踪指导、后有奖优罚劣闭环机制,激发人才内生动力,将“新农人”变为“兴农人”。

集中授课 实训见习

白沙镇

近年来,涵江区白沙镇为深入实施“党建引领、夯基惠民”工程,坚持“以才兴业、以业聚才”,精准选才、精心培育、精细任用,不断激发人才活力,实现人才集聚与产业发展同频共振。

“引才”栽得梧桐树,培育“产业引擎”。白沙镇以产业发展为导向,充分发挥人才在乡村振兴中的关键作用,内聚外引不断延伸引才“触角”。一方面依托引才借智项目,通过全域摸排发掘分类建立乡村振兴人才库,包含兴农人人才库30余人、银发人才库10余人等;另一方面,以乡情乡愁为纽带,设立白沙镇奖教助学协会,筹集资金185余万元资助100余位学子,并大力建设乡贤交流平台,吸引乡贤将人才、项目和资源回引家乡,将“白沙人经济”转化成“白沙经济”。

“留才”筑得理想巢,提升“产业水平”。白沙镇坚持“业由人兴”基本原则,优化人才服务保障机制,营造良好的留才环境。创建“科技特派员团队科技引导、政府部门服务主导、龙头企业创新先导”的“三导一体”服务模式,在广山村设立白沙镇科技特派员工作站,不仅为农林大、农科所等农业领域专家搭建“温暖的家”,也便于村民咨询农业问题,打通了农业服务的“最后一公里”,在科技特派员的帮助下延伸了“良种引进、高效栽培”为主导的特色蔬菜全产业链,广山村获评省级“一村一品”专业村。

“用才”取得物之长,构筑“产业链条”。白沙镇高度重视高层次人才的提拔使用,激励高层次人才在乡村振兴的广阔天地下发挥才智。定期召开第一书记工作交流座谈会,“搭台子、引路子、压担子”,充分发挥5名驻村第一书记、4名选调生高层次人才作用,如田厝村第一书记纪平主动向市体育局争取资金举办“红色运动会”;龙东村第一书记充分发挥部门资源优势,为派驻村争取建设自动气象站、负氧离子监测站等,积极申报“天然氧吧”、“气候福地”等品牌认证;坪盘村、东泉村、广山村第一书记分别配合党支部抓好乡村振兴项目落地落实及“机关 农村”结对共建等,坪盘枇杷获“福建气候优质农产品”认证,不断夯实乡村产业振兴根基。

东庄镇

近年来,秀屿区东庄镇牢牢把握人才振兴这个重要支撑点,坚持“育、引、用”并举,不断推动产才融合,为推进东庄全域乡村振兴提供坚强的人才支撑。

多维度育才,构建“德才兼备”新格局。党建引领“育”人才。召开专题培训会、“练兵比武”活动等,凸显“头雁领航”效应。培养选拔有干劲、能干事、作风硬的人才进村“两委”班子,凝聚“雁阵效应”。依托平台“育”人才。对接秀屿区农业农村局,开办农业高素质人才培训班,培育新型农民。组织村党支部书记前往重庆西南大学、浙江大学等院校参加培训,不断提升综合素质。用活资源“育”人才。依托科技特派员工作站,采取“一对一挂钩、点对点指导”模式,培育出一批乡村振兴“新农人”。

新农人在田间地头劳作

多梯度引才,创建“广开才路”新通道。主动出击寻能人。在秀屿区委的带动引领下,由原福建农林大学副校长作为秀屿区乡村振兴研究院院长。主动对接和邀请国内高校、台湾、三明农科所等多位专家交流“会诊”,作出有效指导。打造品牌引人才。推选10名有影响力、号召力的“一懂两爱”乡贤,成立乡村振兴促进会。聘请福建农林大学吴则焰教授常态化到辖区学校开展专题讲座。建设大中专生就业见习实践基地,累计选派350名优秀大学生参加见习。靶向施策孵人才。与湄洲湾职业技术学院就临港经济服务、新型农民培育、职业能力提升等12项服务行动计划签订校地合作框架协议,推进校地、校企人才合作。

多角度用才,搭建“人尽其才”新高地。搭好舞台铸“栋梁”。选派11名年轻干部到村挂钩锻炼,让年轻干部在一线历练成长。揭牌成立“东庄镇乡村振兴党员义务劳动基地”,100多名党员群众“设岗定责、领岗践诺、亮岗晒绩”。建好平台树“新风”。开办“三苏捐资助学造福桑梓”恳谈会、成立东庄半岛基金会等,2022年累计筹集助学基金500多万元,推动辖区莆田第二十八中学、东庄中心校、苏厝小学等学校办学水平不断提升。发挥辖区内央企、国企资源优势,适时发布周边企业就业信息,带动辖区大学生等优质人才返乡就业创业。搭台建库蓄“活水”。举办“燃放青春光彩 我为东庄代言”等青年人才交谊活动,设立“创新创业奖”“时代新人奖”“三农先锋奖”等,表彰45位来自不同部门行业优秀青年。发动各村挖掘摸排专治疑难病症的“土医生”、传统手工艺的“古先生”、专精一技的“老师傅”,打造一批“田秀才”“农创客”。

来源:综合仙游县委组织部、涵江区委组织部、秀屿区委组织部供稿

编辑:吴智杰

百科

More+
首页/电脑版/网名
© 2025 NiBaK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