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资本主义 看明末清初第一次资本主义萌芽

人气:383 ℃/2024-01-11 22:43:40

作为一个中国人,一定要了解我们民族的历史。了解我们5000年延续不断的历史,就能自然形成强烈的民族自尊心和民族自豪感。了解******战争以来的民族耻辱史,才能理解中国人民对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烈愿望。在明末清初的一段历史里,曾经有一次机会可以避免******战争以来这段民族屈辱史。那就是明末资本主义的萌芽,科技兴国的兴起。一大批科学巨著横空出世,一大批科学巨匠与欧洲科学家比翼齐飞,我们与欧洲同时走在世界的前沿。现在我们就以宋应星的 《天工开物 》为例,来看看那个伟大的时代。

晚明开明的社会风气和浓郁的科学环境是《天工开物》产生的土壤

17 世纪的晚明,涌现了宋应星、李时珍等一批青史留名的著名科学家 ,诞生了《天工开物 》、《本草纲 目》等一批科学著作。为何累累科学硕果会在晚明时期集体爆发,这都得益于晚明开明的社会风气与浓郁的科学环境。

宋应星生活的晚明是一个“天崩地裂 ”的时期。封建社会高度成熟,开始向近代社会转型 。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都出现了显著的时代特点 。一方面,商品经济空前繁荣,手工业有了很大的发展,产生了新的市民工商 阶层。文人们经商成风 。商人们用钱打通了做官的门道,以致官商混合 。晚明读书人用经商获取财富、仕途的生活方式 ,改变了读书人的价值取向。读书人的价值取向也从程朱理学的“内圣”转为从事商业和科学研究。读书人做学问也跨越八股文而延伸到自然社会科学领域,不再为科举而做学问 。 商品经济的兴起与读书人观念的转变、职业的多样化,为晚明科学的发展提供了比较宽松的社会思想环境,使一部分有条件 、有意愿的读书人从事科技活动。

另一方面 ,晚明吏治腐败,太监当权 ,党争激烈 ,社会动乱,外敌侵扰,晚明社会处于深重的危机中 。经世致用之学和自然科学技术有了发挥的空间 。自然科学技术作为儒家经世之学而被接纳,学术研究 的范围从儒家经典扩大到了自然 、科学等领域 , 由此形成了一股适应时代要求 ,广泛渗透于自然 、社会等领域的新思潮:“实学思潮 ” 。诞生 了实用药物学著作《本草纲 目》、实用军事技术《武备志 》 、实用算术的 《直指算法统宗 》等一大批实用生产科技巨著 。

宋应星是晚明实学思潮的重要成员,其《天工开物 》也是其中的重要产物与杰出代表 。宋应星青壮年时期科举之路不顺, “数上公车竟不第 ” 。科举途中看到的社会乱象,让宋应星更加深感经世实学的重要,而对空谈性理却无益于社会生产的科举士风深感失望 。 科场失意,为了实现 自己的人生 价值 ,他毅然选择了薪州李时珍的道路,以文人身份去研究的工匠技艺,以期 达到富民强国、解救危机 、实现人生价值 的目的。

《天工开物 》的科学性和局限性

《天工开物 》 是宋应星担任教谕期间所写。该书全面总结了我国古代农业 、 手工业 的各项先进生产 技术和丰富的生产经验,是世界上第一部关于农业和手工业生产的综合性著作,被誉为 “ 世纪 的工艺百科全书 ”。从内容来看,有如下特点:

一 《天工开物 》是一本讲究实用的技术书籍

《天工开物 》记载了当时各种实用生产技术和生产经验,类似现在的技术手册 。这种科学态度来源于国人向来关注现实生活 ,注重实用的功利价值取向。中国古代科学最发达的是天文学 、医学 、农学这三门学科 。 因为天文、农学有助于提高粮食生产,医学能治病救人 ,是最具有实用价值,的学科。晚明农业和手工业继承了以往历代的成果,吸收了国外的新产品和技术,生产技术水平得到全面提高。宋应星在书中特意把直接关系国计民生的《乃粒 》等农业章放在首位 ,工业章在中间,珠宝金玉等奢侈品最后。《天工开物 》全书谈到“农”的地方占有一半篇幅,这充分体现了中国自古以来的重农思想 。包括采矿在内的金属、非金属加工位居第二。这都反映了《天工开物 》是一本讲究实用的技术书籍。

二 《天工开物 》是一本注重“数学化”的科学巨著

《天工开物 》提出了 “究穷试验 ”的思想 。 “穷究试验 ” 是 由 “试验 ”与 “穷究 ” 两个词组成 , “试验 ” 指科学观察与实验 , 没有试验便不能获得可靠的实际资料 。 “穷究 ” 指穷理与推究 , 要运用逻辑推理对实际资料进行理论概括 , 运用科学概念获得对 自然现象和生产过程的科学认识 。

宋应星通过在田间、作坊里的亲自调查获得了大量有关工农业生产技术的第一手资料 。如饶州景德镇所在地的瓷 、北京的琉璃砖瓦等 ,都是作者经过实地考察著录的 ,记述得十分细致精确 。在实地考察 中 ,宋应星虚心向农夫 、工匠请教 ,对一些关键技术和操作要点每每亲自实践体会 ,力图通过实践 “穷究 ”出技术对象 的本质及其规律 。 《天工开物 》不但对各生产过 程给以尽可能详尽的叙述 ,而且给出具体数字和工艺操作图,颇具近代科学数学化的色彩 。宋应星的 “穷究试验 ”思想方法,在一定程度上表现 了注重归纳 、演绎的理性实证精神 ,从而摸索到了近代科学的边缘 。

三 《天工开物 》的历史局限性

宋应星与其他晚明科学家一样 , 继承和发展了古代易经 “阴阳五行 ” 、 “天人合一 ” 的宇宙人生哲学观 。宋应 星把 天、地、人看作是 一个统一 的整体 , 从事农业耕作与手工业技术要顺应 “天时 ”、“地利”,按自然规律发挥人力作用 , 以 “天人合一 ” 为最高境界 。“大凡天地生物 , 光明者混浊者之反 , 滋润者枯涩之仇 , 贵在此则败彼矣 。'可见 , 宋应星及其《天工开物 》 并没有突破 “阴阳五行 ”、 “天人合一 ” 的传统科学统思维模式, 仍局限于一种直观类比 “观物取辩 ” 的认识和解释途径 ,没有超出经验的层次 , 没有升华到近代科学那样的系统的理论体系 , 对具体自然现象的解释中仍存有玄秘色彩 。比如珍珠是“映月成胎 ” 等。

结语

《天工开物 》 等科技著作是晚明封建夹缝中成长起来的一朵小花 。几千年来官僚文化的影响,学而优则仕成了读书人毕生追求的人生理想 。科技被视为 “奇淫巧计 ” , 专门从事科学研究被视为不务正业 。因此 , 宋应星等晚明科学家首先是官僚,其次才是科学家。他们从事科学研究大多是由于个人科场失意 、 无法施展政治抱负的缘故 。因此 , 明末的科技实学思潮声势并不浩大 , 在士大夫群体中还显得过于弱小。同时代的西方,笛卡尔建立解析几何理论,牛顿构画出科学发现草图,中西方都同时处在资本主义萌芽的阶段。可惜后来的满清的文化专制肃杀,《天工开物 》在国内被禁 。相反,《天工开物》传入日本后竟成了日本各界普遍重视的科普读物,传入欧洲后被外国学者高度赞誉为中国 “17 世纪 的工艺百科全书 ” 。《天工开物 》 国内开花国外香的苦涩遭遇,也间接反映了满清在近代必然衰落的命运。至此,中国文人所做的科技强国的努力被腐败落后的满清政府绞杀一空,中国文人为避免******战争以来民族屈辱史的最后一次努力彻底失败,直到300年后新中国成立才得以改观。

参考文献

崔铣 《政议十篇之一》

〔明〕宋应星 《天工开物》

潘吉星 《宋应星评传》

谢禾生 《从《天工开物 》看晚明社会的士风与科学》

百科

More+
首页/电脑版/网名
© 2025 NiBaKu.Com All Rights Reserved.